目前共有3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5 2
西伯利亚土著
舉人 七級
1樓 發表于:2025-9-5 22:54
舉人 七級
2樓 發表于:2025-9-5 23:00

西伯利亚是一片广袤的区域,横跨亚洲大陆北部,构成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由于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征服(16至19世纪)以及随后的苏联时期(1917-1991)人口迁移,现代西伯利亚的人口结构以俄罗斯族(西伯利亚人)和其他斯拉夫人为主。然而,原住民群体的数量正在缓慢增加,约占西伯利亚总人口的5%(约160-180万),其中一些在遗传上与美洲原住民密切相关。

​​一、历史​​

在堪察加,伊捷尔缅人(Itelmens)于1706年、1731年和1741年反抗俄罗斯统治的起义均被镇压。第一次起义时,伊捷尔缅人仅装备石器武器,但在后来的起义中他们使用了火药武器。俄罗斯哥萨克人则遭遇了科里亚克人(Koryaks)更顽强的抵抗,后者在1745年至1756年间使用弓箭和枪支进行反抗;俄罗斯人甚至在1729年、1730-31年和1744-47年企图消灭楚科奇人(Chukchi)的行动中被迫放弃。在1729年俄罗斯败于楚科奇人之手后,俄罗斯指挥官帕夫卢茨基少校(Дмитрий Павлуцкий)应对1730-31年俄罗斯针对楚科奇人的战争以及大规模屠杀和奴役楚科奇妇女儿童负责,但他的残暴只使得楚科奇人的抵抗更加激烈。

1742年,伊丽莎白女皇下令发动一场针对楚科奇人和科里亚克人的战争,旨在通过战争将他们完全驱逐出他们的故土并抹除他们的文化。命令要求将这些土著“彻底灭绝”,帕夫卢茨基(Павлуцкий)在1744年至1747年再次领导了这场战争。他率领哥萨克人“凭借全能上帝的帮助和女皇陛下的好运”,屠杀楚科奇男子,并将他们的妇女儿童作为战利品奴役。然而,当楚科奇人杀死帕夫卢茨基并将其斩首后,迫使俄军放弃,战争的这一阶段以未果告终。

俄罗斯人在1744年和1753-54年对科里亚克人发动战争并实施大屠杀。在俄罗斯人试图强迫土著皈依基督教之后,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伊捷尔缅人和尤卡吉尔人(Yukaghirs)等不同土著民族在1740年代联合起来,试图将俄罗斯人驱逐出他们的土地,并于1746年达到高潮——袭击了下堪察茨克要塞。在1697年被俄罗斯吞并后,约15万伊捷尔缅人和科里亚克人中的10万人死于天花等传染病、大规模自杀以及俄罗斯统治最初几十年里哥萨克人实施的大屠杀。

俄罗斯哥萨克的种族灭绝行为摧毁了堪察加的原住民族群,消灭了他们的大部分人口。除了实施种族灭绝,哥萨克人还通过大量捕杀动物获取毛皮,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10] 从18世纪到19世纪,90%的堪察达尔人(Kamchadals)和50%的沃古尔人(Vogules,即曼西人Mansi)被杀。对土著人口的快速种族灭绝导致整个族群被完全消灭,截至1882年,尼古拉·亚德林采夫(Николай Ядринцев)列出了大约12个被灭绝的族群。大部分屠杀是由西伯利亚毛皮贸易引起的。[11]

在17世纪,阿穆尔地区的原住民族遭到俄罗斯人的攻击和殖民,这些俄罗斯人被称为“红胡子”。[12] 阿穆尔的土著根据佛教神话中的恶魔,将俄罗斯哥萨克称为“罗刹(luocha或rakshasa)”。阿穆尔地区的土著畏惧这些入侵者,因为他们无情地殖民了这些在清朝中俄边境冲突期间作为清朝藩属的阿穆尔部落。1658年,清军和与清朝结盟的朝鲜火枪手击败了哥萨克,使俄罗斯人在数十年内未能深入阿穆尔地区腹地。[13]

19世纪,在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中,地方自治主义者(oblastniki)承认土著在俄罗斯殖民过程中遭受了近乎种族灭绝规模的暴力。他们声称将通过其提出的地方主义政策来纠正这种情况。[14] 殖民者利用屠杀、酒精中毒和疾病来控制土著。一些小型的游牧群体实质上消失了,他们被消灭的大部分证据本身也已被销毁,仅有一些证明他们存在的手工艺品保留在俄罗斯的博物馆和收藏中。[15]

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殖民及其对原住民族的征服,常被比作欧洲人在美国对其原住民的殖民,两者都对土著产生了类似的负面影响并掠夺了他们的土地。

1918年至1921年,俄罗斯内战期间,西伯利亚发生了暴力革命动荡。格里戈里·谢苗诺夫(Григорий Семёнов)上尉麾下的俄罗斯哥萨克通过镇压反抗他们的原住民族,自立为军阀。[16] 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最初控制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并在1918年9月控制了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所有领土。[17][18] 该军团后来宣布中立,并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撤离。

今天,堪察加主要由占多数但比例下降的俄罗斯族和缓慢增长的原住民人口组成。斯拉夫俄罗斯族在除图瓦和萨哈(雅库特)以外的西伯利亚及其城市中,人数超过所有原住民族(在图瓦和萨哈,图瓦人和雅库特人分别构成主要民族)。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阿尔泰共和国,斯拉夫俄罗斯族也占多数,人数超过布里亚特和阿尔泰原住民。

​​二、概述​​

西伯利亚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地区。历史上,它是各种不同语言群体的家园。根据一些估计,到17世纪初,原住民数量为16万。在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他们的数量为82.2万。2021年的人口普查记录了162万西伯利亚原住民。

​​三、阿伊努人 (Ainu people)​​

阿伊努语在萨哈林岛(库页岛)、北海道、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以及阿穆尔地区使用。如今,阿伊努语几乎灭绝,最后的使用者仅存于北海道和堪察加。

​​四、蒙古语族 (Mongolic peoples)​​

根据2010年俄罗斯人口普查,布里亚特人(Buryats)数量为461,389人,是西伯利亚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家园——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他们是蒙古人最北端的主要群体。

布里亚特人与他们的蒙古族同胞共享许多习俗,包括游牧放牧和搭建蒙古包居住。如今,大多数布里亚特人居住在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及周边地区,但也有许多人以更传统的方式生活在乡村。他们的语言称为布里亚特语。

在俄罗斯的外贝加尔边疆区、蒙古和中国,还有哈姆尼甘人(Hamnigans)——一个蒙古化的鄂温克(Evenk)族群,属于蒙古语族(亚)群体。

在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和阿尔泰边疆区,存在一个卫拉特阿尔泰人(Altai Oirats)群体。政府未将其列为独立民族,错误地将他们识别为阿尔泰人或卡尔梅克人。他们主要居住在阿尔泰共和国的草原地带或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周边。人数约2000-4500人。

​​五、古西伯利亚语族 (Paleosiberian peoples)​​

四个彼此之间无已知语言关系的小语系和孤立语言构成了古西伯利亚语族:



​​楚科奇-堪察加语系 (Chukotko-Kamchatkan)​​

楚科奇-堪察加语系,有时称为Luoravetlan语,包括楚科奇语(Chukchi)及其近亲科里亚克语(Koryak)、阿留特尔语(Alutor)和凯列克语(Kerek)。伊捷尔缅语(Itelmen,也称Kamchadal)也与之有远亲关系。楚科奇语、科里亚克语和阿留特尔语在远东的西伯利亚被数量从数十人(阿留特尔语)到数千人(楚科奇语)的社群使用。凯列克语现已灭绝,伊捷尔缅语目前使用者少于10人,且多为堪察加半岛西海岸的年长者。
​​尼夫赫语 (Nivkh)​​
2. 尼夫赫语在下阿穆尔盆地和萨哈林岛北部使用。它拥有近现代的文献记录,尼夫赫人在上个世纪经历了动荡的历史。
​​叶尼塞语系 (Yeniseian)​​
3. 凯特语(Ket)是叶尼塞河中游及其支流地区叶尼塞语系的最后幸存者。最近有观点声称它与北美的纳-德内语系(Na-Dene)有关,尽管这一假说在历史语言学家中反响不一。过去,人们曾试图将其与汉藏语系、北高加索语系和布鲁沙斯基语(Burushaki)联系起来。
​​尤卡吉尔语 (Yukaghir)​​
4. 尤卡吉尔语在科雷马河和因迪吉尔卡河下游以两种互不相通的变体使用。其他语言,包括更内陆和更东边地区使用的楚凡齐语(Chuvantsy),现已灭绝。有人认为尤卡吉尔语与乌拉尔语系的乌拉尔-尤卡吉尔语族有关。

​​六、通古斯语族 (Tungusic peoples)​​

鄂温克人(Evenks)生活在俄罗斯的鄂温克自治区。
乌德盖人(Udege)、乌尔奇人(Ulchs)、埃文人(Evens)和那乃人(Nanai,也称赫哲族Hezhen)也是西伯利亚的原住民族,已知在遗传上与美洲原住民有亲缘关系。

​​七、突厥语族 (Turkic peoples)​​

突厥语族包括以下族群:



阿尔泰人 (Altaians)
切尔坎人 (Chelkans)
库曼丁人 (Kumandins)
捷列尼特人 (Telengits)
铁列乌特人 (Teleuts)
图巴拉尔人 (Tubalars)
丘雷姆人 (Chulyms)
多尔甘人 (Dolgans)
哈卡斯人 (Khakas)
绍尔人 (Shors)
西伯利亚鞑靼人 (Siberian Tatars)

巴拉巴鞑靼人 (Baraba Tatars)
恰特鞑靼人 (Chat Tatars)
叶夫什塔鞑靼人 (Eushta Tatars)
卡尔马克鞑靼人 (Kalmak Tatars)
扎博洛特尼鞑靼人 (Zabolotnie Tatars)
秋明-图拉鞑靼人 (Tyumen-Tura Tatars)
托博尔鞑靼人 (Tobol Tatars)
库尔达克-萨尔加特鞑靼人 (Kurdak-Sargat Tatars)
塔拉鞑靼人 (Tara Tatars)
索约特人 (Soyots)
托法拉尔人 (Tofalar)
图瓦人 (Tuvans)

托朱图瓦人 (Tozhu Tuvans)
雅库特人 (Yakuts)

​​八、乌拉尔语族 (Uralic peoples)​​



​​鄂毕-乌戈尔人 (Ob-Ugrians)​​
汉特人(Khanty,旧称Ostyaks)和曼西人(Mansi,旧称Voguls)生活在俄罗斯的汉特-曼西自治区,该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尤格拉”(Yugra)。到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经严重破坏了汉特人部落的大部分土地。2014年,汉特-曼西地区议会继续削弱了先前保护汉特人和曼西人社区的立法。在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进入他们的土地之前,必须获得部落的许可。
​​萨莫耶德人 (Samoyeds)​​
萨莫耶德语族包括:

北萨莫耶德人

涅涅茨人 (Nenets)
埃涅茨人 (Enets)
恩加纳桑人 (Nganasan)
南萨莫耶德人

塞尔库普人 (Selkup)
卡马辛人或卡马斯人 (Kamasins or Kamas)
马托尔人或莫托尔人 (Mator or Motor) (现已灭绝)
科伊巴尔人 (Koibal) (现已灭绝)

​​九、尤卡吉尔群体 (Yukaghir group)​​

尤卡吉尔语在科雷马河和因迪吉尔卡河下游以两种互不相通的变体使用。其他语言,包括更内陆和更东边地区使用的楚凡齐语,现已灭绝。有人认为尤卡吉尔语与乌拉尔-尤卡吉尔语族的乌拉尔语系有关。

尤卡吉尔人(自称:ovyn odul,деткиль detkil)是东西伯利亚的民族,生活在科雷马河流域。冻原尤卡吉尔人居住在萨哈共和国下科雷马地区;泰加林尤卡吉尔人居住在萨哈共和国上科雷马地区以及马加丹州中坎斯基区。到17世纪俄罗斯殖民时,尤卡吉尔部落群体(楚万人Chuvans、霍登人Khodyns、阿瑙尔人Anauls等)占据着从勒拿河到阿纳德尔河河口的广阔区域。

在17至19世纪间,由于流行病、部落间战争和沙皇殖民政策,尤卡吉尔人数量减少。一些尤卡吉尔人被雅库特人、埃文人和俄罗斯人同化。目前尤卡吉尔人居住在俄罗斯联邦的萨哈共和国和楚科奇自治区。在2002年的人口普查中,他们的总数为1509人,高于1989年普查的1112人。

​​十、遗传关系以及与美洲原住民的关联​​

西伯利亚最早的原住民是狩猎采集者,与现代欧洲人关系较远,大约在3.8万年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群体中分离出来并迁徙至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们接收了一个东亚欧亚人群的基因流,该人群与距今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Tianyuan man)关系最为密切(约22-50%)。田园洞人代表了当代东亚人群的一个深层姊妹谱系,由此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西伯利亚谱系,称为古代北欧亚成分(Ancient North Eurasian, ANE)。到大约3.2万年前,携带ANE相关祖先的人群可能广泛分布于东北欧亚大陆。

大约在3.6万年前,一个古代东亚人群在华南某处与其他东亚人群分离,并向北迁移至西伯利亚。在那里,他们遇到古代北欧亚人并与之互动,从而产生了古西伯利亚人和美洲原住民祖先。美洲原住民祖先将在白令陆桥地区隔离,随后迁徙至美洲定居。

最后的历史性人口迁移可追溯到源自东北亚的新西伯利亚扩张(1.5万年前),它为整个西伯利亚的原住民族群以及美洲原住民贡献了祖先成分,并与古爱斯基摩人和爱斯基摩-阿留申人群的扩张有关。现代西伯利亚原住民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这三层祖先,尽管古代北欧亚成分的祖先已基本被取代。

西伯利亚原住民和其他北亚人在更广泛的欧亚遗传多样性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集群,他们与美洲原住民和东亚人的遗传亲缘关系最近。现代西伯利亚原住民也显示出与古代东欧人群(如颜那亚文化人群和坑纹陶器文化人群)的某些亲缘关系,尽管这种亲缘关系对西西伯利亚人比对东西伯利亚人更为显著。西西伯利亚人和东西伯利亚人也都与乌斯季伊希姆人(Ust’-Ishim man)有很强的亲缘关系。西伯利亚相关的祖先成分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日本人、朝鲜人、中国北方人等东亚人群遗传构成的基础,并存在于史前东亚人群(如山东狩猎采集者和西辽河流域农民)中。现今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的西伯利亚祖先成分可追溯至一个单一的中全新世西伯利亚基因库,该基因库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雅库特人群为代表最佳。这些人群可以模拟为Dzhylinda-1(71%)和早期新石器时代西贝加尔祖先(29%)的混合。Dzhylinda-1本身是古代北欧亚成分、古代东北亚成分和美洲原住民成分的混合,而早期新石器时代西贝加尔祖先富含古代东北亚成分。古代东北亚祖先被认为是从中国东北引入的。

早期的美洲原住民被认为在4万至1.3万年前通过白令陆桥从现代西伯利亚地区进入美洲。某些现代西伯利亚原住民与美洲原住民关系密切,他们共享一个共同的起源。

遗传标记的分析也被用来联系这两大原住民群体。这些研究集中在Y染色体上的标记,该染色体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单倍群Q(Haplogroup Q)是一个在大多数美洲原住民中常见而在西伯利亚人群中较少见的独特突变。研究发现,西伯利亚凯特人(Ket)的93.8%和西伯利亚塞尔库普人(Selkup)的66.4%拥有该突变,而在东亚或欧洲的其他人群中该突变基本不存在。

主成分分析表明,一些北美美洲原住民(如奇佩维安人[Dēnesųłiné]和夏延人)与中西伯利亚/南西伯利亚的某些人群(特别是凯特人、雅库特人、塞尔库普人和阿尔泰人)在主要的Y染色体单倍群层面上具有密切的遗传亲缘关系。这一模式与线粒体DNA单倍群X(mtDNA haplogroup X)的分布相符,该单倍群在北美和西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人中存在,但在东西伯利亚缺失。

​​十一、文化与习俗​​

不同部落的习俗和信仰差异很大。

楚科奇人穿着由硬化皮革制成、并用木头和骨头加固的层压甲。

库特赫(Kutkh,也称Kutkha, Kootkha, Kutq Kutcha等;俄语:Кутх)是楚科奇人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群体传统上尊崇的乌鸦神灵。据说他非常强大。

托科约托(Toko’yoto)或“螃蟹”是楚科奇人的海神。

努特努特(Nu’tenut)是楚科奇人的主神。

楚科奇人在凡俗生活和神圣生活中都尊敬驯鹿。他们有几个涉及驯鹿的仪式。

尤卡吉尔人的至高神被称为波恩(Pon),意为“某物”。他被描述为非常强大。

 
舉人 七級
3樓 發表于:2025-9-5 23:00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 (Ancient Paleo-Siberian)​​

在考古遗传学中,“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一词指的是一个祖先成分的名称,它代表了距今1.5万至1万年前(即公元前1.5万至前1万年)西伯利亚北部和东北部狩猎采集者人群的谱系。古代古西伯利亚人群被认为起源于一个古代东亚谱系,该谱系大约在2.6万至3.6万年前与其他东亚人群分离,并在大约2万至2.5万年前与古代北欧亚成分(ANE)融合。ANE本身被描述为“旧石器时代混合的结果”,混合了古代西欧亚人群和古代东亚欧亚人群。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中东亚成分的来源,迄今为止以阿穆尔地区1.3万年以上的古代东北亚人群(如AR19K和AR14K)以及在魔鬼洞(Devil's Cave)发现的古代东北亚人(Ancient Northeast Asian)标本之前的人群为代表最佳。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主要由两个人类考古学样本定义:在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附近发现的距今1.4万年的乌斯季基亚赫塔-3号(Ust-Kyakhta-3, UKY)个体,以及在东北西伯利亚发现的距今9-1万年的科雷马_M(Kolyma_M)个体。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血统的30-36%来自古代北欧亚成分(ANE),该成分与欧洲狩猎采集者有着深层联系;其余血统(64-70%)则源自一个东亚来源。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与古代白令人(Ancient Beringians)以及现代东北西伯利亚远端的社群(如科里亚克人)关系密切,并且与美洲原住民也有亲缘关系。

在技术上,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与细石叶(microblade)技术和末次盛冰期后的猛犸象狩猎有关。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与一个内东北亚(类似裕民Yumin)谱系相结合,产生了贝加尔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早期(Cisbaikal_LNBA)的祖先成分,该成分可能与古代叶尼塞语使用者有关。

古代古西伯利亚人也是阿尔泰狩猎采集者(7500年前)的主要祖先来源(与一个类似博泰Botai的来源结合),并且是随后的奥库涅夫文化(Okunev culture)的主要祖先来源(与额外的贝加尔狩猎采集者和类似阿凡纳谢沃Afanasievo的来源结合)。

后来,古西伯利亚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新西伯利亚人(Neo-Siberians)浪潮和新石器时代阿穆尔人群所取代,后者可能与早期乌拉尔语和尤卡吉尔语的扩张有关,随后则是通古斯语、突厥语和蒙古语的扩张。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5 回複數:2
評論數: ?
作者:八坂克图格亚
最後回復:八坂克图格亚
最後回復時間:2025-9-5 23:00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