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登录 | 注册

目前共有83篇帖子。

【學界發文分析】2022年度CLSCI來源期刊民事訴訟法學年度領域研究熱點與趨勢

42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郝振江《民事審判中的非訟事件訴訟化現象及克服》
法學評論. 2022,40(02)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
摘要:與德日等國家及地區的訴訟事件非訟化趨勢相反,我國民事審判中對非訟事件訴訟化存在著嚴重的路徑依賴。這種現象不僅導致審判成本增加從而嚴重地浪費審判資源,而且易於使民商法等實體法規範的目的落空。2021年12月底民事訴訟法修改時採取的繁簡分流措施,以及理論上提出的訴訟程序和非訟程序交錯適用方案均不能克服這種現象。當下較為有效的措施應當是制定非訟事件程序法,確立非訟程序異於訴訟程序的獨立原則和制度,以實現被訴訟化的非訟事件的回歸。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修改;非訟事件訴訟化;繁簡分流;程序交錯;
43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2.研究方法和對象愈加多元
王福華《群體訴訟的博弈分析》
法學研究. 2022,44(04)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摘要:對群體訴訟展開博弈分析,能為制度完善及程序優化提供微觀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依據。群體訴訟博弈主要在群體內部、群體訴訟原被告之間、群體與法院之間、群體與代理律師之間展開,每一類博弈中的主體都有特定的訴訟策略及訴訟收益。一般而言,博弈雙方在程序選擇和實體處分決策上能夠實現博弈均衡,找到滿足各方利益的折中策略。在群體形成的各種博弈中,抑制「搭便車」策略、採納「選擇退出」規則以及採取措施激勵高額受害者,有利於維繫和鞏固群體並實現群體訴訟制度價值。群體原告與被告之間的博弈中,有關起訴、應訴的策略選擇反映了協調當事人訴訟預期和促進訴訟合作的必要性;群體原告與被告的訴訟和解博弈則揭示出訴訟成本、程序運作的準確性對訴訟和解的影響,以及法院協調和監督訴訟和解的必要性。群體訴訟案件管理的博弈活動表明,法院受理群體訴訟案件應得到合理激勵;律師勝訴取酬博弈則應被合理規制,以防止制度濫用。
關鍵詞:群體訴訟;訴訟博弈;訴訟和解;勝訴取酬;
44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陳文曲《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內在溝通邏輯》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22,40(04)
中南大學法學院
摘要: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內在邏輯不清,導致具體原則的司法適用和立法增減出現困境。基於商談理論進行體系化研究,現代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應充分體現全面理性的規範化再溝通這一民事訴訟本質,其內在的二元論片面邏輯可以整合為蘊含交往理性的商談邏輯,並具體表現為三層關係:一是體現多元主體間自由平等溝通的起點原則,包括平等、處分、辯論原則;二是構成有效溝通先在要求的規範原則,包括「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誠實信用」「民族語言」原則;三是超越工具理性體現全面理性溝通的動力原則,包括法院調解、支持起訴和檢察監督原則。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系以多元主體間自由平等再溝通為起點,以規範溝通為要求,以全面理性溝通為終極追求,具有內在的邏輯穩定性,這為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發展與適用提供了基本邏輯支撐。
關鍵詞:民事訴訟;基本原則;溝通;規範;全面理性;
45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景漢朝《網際網路法院的時代創新與中國貢獻》
中國法學. 2022(04)
中國法學會
摘要:網際網路法院是我國原創性概念,是世界司法史上信息化背景下具有時代意義的創舉,是人類法治文明的最新組成部分。它開闢了司法的新境界,在司法制度、司法原則、訴訟程序、法庭形態、審理模式、裁判規則等方面,有一系列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特點的重大創新,不能簡單以具有工業文明特徵、物理空間特點的傳統司法理論為窠臼評判是與非。應當將「雙線訴訟」模式與「單線訴訟」模式相區別,秉持「調適論」理念,使網際網路法院的「雙線訴訟」模式符合直接審理、親歷性、言詞辯論等原則的內在實質要求和網際網路糾紛審判規律。建議系統推進網際網路法院「三步走」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總結改革經驗,把握其基本規律;依法授權試點,確保改革於法有據;健全體制體系,實現網際網路法院高質量發展,為世界貢獻未來司法模式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關鍵詞:網際網路法院;「雙線訴訟」;司法理論;「調適論」;中國貢獻;
46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張衛平《在線民事訴訟的法律規制——基本框架與思路》
法學評論. 2022,40(02)
煙臺大學法學院
摘要:本次民事訴訟法修訂以提升訴訟效率為目標,首次就在線訴訟進行規定。「等效原則」和「同意規則」為在線訴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雖然以當事人同意作為適用前提有助於防止或減少因為不滿在線訴訟結果所發生的程序爭議,但完全以「等效原則」作為在線民事訴訟規定依然存在諸多不足。線下的訴訟行為在內容上不能涵括線上訴訟行為,制定專門的《在線民事訴訟特別程序法》具有現實意義。統一訴訟平台、特有原則、線上線下轉換、在線立案和審前準備、在線庭審規則等將成為今後的主要關注點。
關鍵詞:在線訴訟;等效原則;同意規則;在線庭審;元宇宙;
47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在線訴訟:制度建構及法理》
當代法學. 2022,36(03)
煙臺大學
摘要:作為當下一種全新的訴訟方式,在線訴訟的實踐活動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尤其是在線民事訴訟,也成為民訴學界一大熱點問題,但人們在理論上的探討仍然未達到應有的深度。在尚未出台相關的法律規範之前,在線訴訟制度的合法性主要源於當事人的同意,其性質是一種授權,而非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的訴訟契約。為了規範在線訴訟程序和訴訟行為,有必要儘快制定《在線民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為法院的在線實踐活動提供合法性根據以及更大的解釋空間,以適應在線訴訟的發展要求。雖然在線訴訟突出的是便捷與效率,但作為特別程序法的規範亦應堅持《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價值追求,貫徹《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同時在線訴訟亦應遵循其特有的「方便原則」與「安全原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線訴訟將與傳統的線下訴訟共存,並形成根據具體情形在訴訟過程中適時轉換的新圖景,這也就要求對線上和線下交互轉換予以相應的規制,以保障轉換的合理與流暢。在線庭審的制度建構應當有利於揭示案件事實,保障庭審辯論、質證的流暢性、嚴肅性是在線庭審制度設計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在線訴訟;電子訴訟;網際網路法院;電子送達;訴訟智能化;
48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謝鵬遠《在線糾紛解決的信任機制》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22,40(02)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摘要:網際網路時代對在線糾紛解決的信任不再依靠面對面的接觸,而是在脫域的情境下建立起來的。在網際網路規則和行為模式的作用下,對在線糾紛解決的信任從對傳統的親緣、人際、結果、制度的信任向對現代的網絡、系統、程序、信息技術方向漂移。弱信任建立和弱信任維持危機已成為糾紛當事人對在線糾紛解決系統付諸信任的最大障礙。通過嵌入系統聲譽、全景透明程序、靈活性、公平性、實現數據和信息保密等方式培育在線糾紛解決信任關係是各類在線糾紛解決系統或平台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必經道路,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在線糾紛解決體系的核心任務。
關鍵詞:在線糾紛解決;信任機制;系統嵌入;
49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19
范明志《律師在線訴訟規則研究》
法學評論. 2022,40(04)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
摘要:「當事人同意」作為在線訴訟適用的前提,實際上是一種協商機制,揭示了律師在線訴訟規則的缺位。律師的特定職業定位與訴訟地位,決定了對其不應當完全適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在線訴訟規則。構建律師在線訴訟規則應當遵循合法性原則、信息技術標準原則和符合律師職業定位原則;在內容上,應當包括律師對在線訴訟的接受規則、誠信規則和技術規則等主要制度,並與《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等形成綜合配套的在線訴訟制度體系。
關鍵詞:律師;在線訴訟;訴訟規則;司法改革;
50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20
王福華《公益訴訟的法理基礎》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22,28(02)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摘要:以公共利益為審理對象的公益訴訟既是糾紛解決活動,也是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活動,要反映特定政治道德和倫理,獲得法理支持。個人主義訴訟機制深受自由主義浸潤,其蘊含的當事人自我決定及程序保障理念成為公益訴訟制度發展的羈絆,經局部改良形成的家長式訴訟仍無法解決公益保護與公益代表間的根本性矛盾。以社群主義與公民共和主義為代表的共同體主義,雖從共同體價值和公共空間角度證成了集體程序的正當性,特別是商談主義為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全新的程序理念、框架與裁判方式,但「公共善」理念的抽象性限制了其理論價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新時代我國公益訴訟制度注入了價值根據和政治倫理。在此基礎上,合理吸收各政治哲學思想,可促進公益訴訟制度實現訴訟民主、正當程序、訴訟效率等諸價值。
關鍵詞:公益訴訟;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共和主義;以人為本;
51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3:20
洪冬英《「雙碳」目標下的公益訴訟制度構建》
政治與法律. 2022(02)
華東政法大學
摘要:"雙碳"目標的實現是新時代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必經之路,從國家義務出發,一是要採取自上而下相應的"減排"政策和市場交易,二是要有妥善的公益訴訟制度。公益訴訟作為保障"雙碳"目標實現的有效路徑,需要憲法、行政法、民法、社會法等不同法律部門之間的整體協調銜接。構建契合"雙碳"目標實現的公益訴訟制度,在氣候公益訴訟當事人的選擇上,要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在提起訴訟中的作用;在生態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上,要根據碳排放利益的特殊性,進一步明確生態損害賠償在公益訴訟制度下的運用;要逐步探索進行有限的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合併以及民事公益訴訟、民事私益訴訟合併,並把握好當事人適格的判斷。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需要契合"雙碳"目標,能夠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治理性的司法保障。
關鍵詞:碳排放;公共利益;生態文明;公益訴訟;

内容转换: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