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1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8
陈金钊.“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J].清华法学,2011,5(03):107-122.
关键词:克制司法;能动司法;法治;司法理念;法律方法
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现阶段最高人民法院所倡导的能动司法却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法治的目标。因为能动司法在总的方面松动了规则与程序的严格性,其理论导向是消解法治。我们必须看到,能动司法应该是附条件的、具有方法论属性,如果存在确实需要"能动司法"的场景,也必须要服从宪法法治至上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或理念。
1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1
苏力.中国法官的形象塑造——关于“陈燕萍工作法”的思考[J].清华法学,2010,4(03):75-83.
关键词:陈燕萍;法官形象;司法职业;社会变迁
摘要:本文改变了目前流行的优秀法官是好人的阅读方式。在开阔的制度和社会背景中考察、分析和理解陈燕萍法官及其司法经验和方法,本文更多关注其对于当代中国司法、法治和社会发展具有的一般意义并加以适度的意义限定,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或必然出现的问题的启示和预告,力求从中开掘出某些非个人性的,因此更具普遍意义的法治因素。针对中国司法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现实,本文强调中国司法必须在某些方面超越其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我塑造的司法形象。
1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2
徐昕.司法过程的性质[J].清华法学,2010,4(02):99-113.
关键词:司法过程;利益衡量;自由裁量;基于良知的衡平
摘要:司法过程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判断,是一种利益衡量和自由裁量,在当前中国转型时期体现出协调与变通的特点。司法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促使法官作出公正裁判的关键因素是法官的良知。基于良知的衡平,是司法过程最重要的特征。
1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3
高其才,左炬.“为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司法机关“专政工具”角色的确立与强化——1949至1956年华县人民法院实证研究(上)[J].清华法学,2009,3(02):115-132.
关键词:1949至1956年;基层司法;司法职能;中心工作;专政工具
摘要:1949至1956年是新中国基层司法体制逐步确立、不断完善的时期。本文以这一时期华县人民法院的文书档案、诉讼档案等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1949至1956年华县人民法院"为中心工作服务"的三种方式,即直接参加中心工作、通过审判配合中心工作以及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审判外活动,揭示这一时期基层司法机关的审判职能与法纪宣教、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逮捕人犯、整治社会治安等审判外职能,展现其"专政工具"角色的特质及其确立与强化的过程。
1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3
高其才,左炬.作为政治司法运作中心环节的审判——1949至1956年华县人民法院实证研究(下)[J].清华法学,2009,3(03):56-81.
关键词:1949至1956年;基层司法;政治司法;审判
摘要:阶级立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1949至1956年基层审判必须遵循的原则,并集中体现在审判组织与审判方式的确定、案件事实的调查、审理的进行、裁判的做出等方面。这一时期的基层审判组织经历了由独任制占绝对主导地位到兼行独任制与合议制的转变。法庭审判作为反革命案件与重大刑事案件的主要审判方式,对其他案件的法庭审判以及巡回审判与就地审判、公审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发现与认定案件事实乃是基层审判的主要环节,为此通过讯问、庭审获取被告口供,经由主动、广泛、彻底的调查获取证人证言,同时综合运用其他证据实属必须,而在此基础上的结案一方面大致遵循了这一时期有限的法律、政策规定,更重要的是坚持了政治标准并兼顾了情境合理性,在此前提下基层司法机关针对不同案件分别采用了调解、判决、移转等结案方式。总体而言,1949至1956年基层审判秉具初创性、阶级性、群众性、主动性、追求客观真实等特质,体现了"政治司法"的基本特征。
1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9
苏力.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J].清华法学,2008,(03):7-13.
关键词:基层法治;政治;法律与文学
摘要:以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为素材,本文力求从法律人/政治家的视角来思考影片展现的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的问题、难题和意义;特别是分析了包括法官职业化在内的一系列司法改革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指出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政治视角来深刻理解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1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9
刘风景.“刀把子”的隐喻学阐释——分析人民法院性质与职能的新进路[J].清华法学,2008,(01):78-90.
关键词:刀把子;人民法院;法律隐喻;法学方法
摘要:从新中国建立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往往用"刀把子"来喻指人民法院。由于形势的变化,现在"刀把子"一词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围绕它所形成的词与物、现象与本质的复杂关系,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果以手术刀为喻体重新理解"刀把子",仍可以有效地展示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基本特征,重构后的"刀把子"论仍具生命力。
1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20
苏力.司法制度的合成理论[J].清华法学,2007,(01):6-18.
关键词:司法制度;合成理论;法官/法院中心理论;责任配置
摘要:主流司法研究者总是集中关注法官和法院,并提出法官/司法为中心的理论和改革建议。然而法律经济学的责任有效分配理论表明,作为司法制度的构成因素,诉讼人极为重要,是司法制度及其有效运作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分析两位优秀法官的司法业绩,以及过去20多年中国司法调解和司法独立的经历,本文强调司法的合成理论,相对于法官/法院为中心的司法制度理论,对于理解和改革当代中国司法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20
徐忠明,杜金.清代诉讼风气的实证分析与文化解释——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法学,2007,(01):89-125.
关键词:地方志;诉讼风气;诉讼心态
摘要:传统中国尤其是清代中国的诉讼风气究竟如何,学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本文选择了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四省(市)的清代地方志"风俗"卷作为样本,借此讨论帝国晚期的诉讼风气与诉讼心态。地方志中记录了大量"好讼"或"厌讼"的风气、诉讼类型以及作者眼中的"好讼"原因,不仅是我们据以研究清代社会诉讼状况的实证材料,同时也可以用以解读地方精英阶层对于诉讼所持的独特心态。
 
15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21
邵建东,李芬.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历史、组织及任务[J].清华法学,2006,(01):104-117.
摘要:<正> 一、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系统的组成及其历史演变本文所称的德国联邦最高法院(Bundesgerichtshof,简称BGH),在概念上与我国的最高人民法院不能同日而语。德国的最高法院是一个由若干个最高法院组成的系统,其中联邦最高法院属于所谓的普通诉讼管辖,负责再审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当然,在德国整个最高法院系统中,联邦最高法院的规模最大,在这里工作的法官占到整个最高法院系统法官总数的75%左右。因此,联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