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6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09
周安平.涉诉舆论的面相与本相:十大经典案例分析[J].中国法学,2013,(01):160-174.
关键词:舆论;涉诉舆论;舆论审判;司法
摘要: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特别专注于当事人身份信息的对立性,与司法思维发生偏离。涉诉舆论针对的虽然是司法,但发泄的往往是对于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司法顺从舆论的判决极大地加剧了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也势必激发舆论干预司法的热情。基于舆论压力而对法官的处理,增添了法官命运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并因而引导法官将公平让位于摆平。法院应对舆论做法,虽无现实意义,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法院面对舆论压迫的艰难处境。
6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19
孙笑侠.司法的政治力学——民众、媒体、为政者、当事人与司法官的关系分析[J].中国法学,2011,(02):57-69.
关键词:公案司法;民众;媒体;为政者;政治力学
摘要:本文着重考察"公案"这类特定案件的司法过程,从中观察和分析中国司法的政治力学现象。文章分析了民众、媒体、为政者和司法官四个主体及其相互间的角力关系,分析了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分析了司法与媒体的关系。认为司法与民意、媒体的角力,不能仅仅基于司法独立原则,而应当强调被告公平受审权。总之,司法的政治力学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司法的政治角力应当加以规制;通过制度设计,有的关系可以回归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仅会有更好的法律效果,还会有更好的社会效果。
6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20
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J].中国法学,2010,(06):176-189.
关键词:审判管理;诉讼成本;社会管理创新;司法独立
摘要:导致当下我国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诉讼成本过低。法院目前采纳的诸多审判管理具体措施,固然有保证司法公正和便民利民的追求和效果,客观上也有刺激诉讼消费的作用,因此很难真正缓解"案多人少",并保证司法公正和司法为民。法院系统应会同相关决策部门以各种措施提高诉讼成本,并依据现行法律公正司法确保诉讼成本主要由过错纠纷人承担,同时降低纠纷人诉诸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成本,来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司法需求,使司法得以集中有效关注更具规则意义的纠纷解决。审判管理因此不仅有独立的意义,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将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
6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22
虞政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研究[J].中国法学,2010,(05):164-175.
关键词:司法;司法制度;特色司法制度
摘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曾提出过不同的观点。本文围绕司法定位、司法架构、司法运行、司法功能、司法方式、司法为民、司法队伍、司法政治八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内涵进行了古今中外、纵横交织的比较论述,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主要特色。
6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23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04):5-26.
关键词:能动司法;司法能动主义;约束性条件;保障机制
摘要: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或司法方式,中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既有知识上的缘脉关系,也有现象上的同质性,但由于各国政治及司法制度的不同,两者亦有一定区别,总体上应将中国能动司法视为世界法治语境中司法能动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是以司法独立性较强、全社会规则化意识较为明确、法官职业化制度较为成熟为基本条件的,因此,对于国情差异较大的中国来说,能动司法在实践形态上对西方司法能动主义应既有保留,又有创新和发展,同时应从多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亦即:宏观上,建立良性的司法与政治的互动机制;中观上,建立有效的最高司法机构指导机制;微观上,建立合理而有序的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
6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17
夏锦文.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成就、问题与出路——以人民法院为中心的分析[J].中国法学,2010,(01):17-25.
关键词:司法改革;成就与问题;改革路径;司法理念;改革方法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6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17
童之伟.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释论——以我国法院与宪法之关系为重点的考察[J].中国法学,2009,(06):148-167.
关键词:《宪法》第126条;法院;宪法;依照法律;法规范性文件
摘要:法学界和法律界对《宪法》第126条中"依照法律"一词包含的内容有巨大的认知差异。对"依照法律"的认知不确定致使法院处理与宪法的关系进退失据。《宪法》第126条中的"法律"特指普通法律,该条仅授权法院依照普通法律的规定行使审判权。法院必须遵守宪法,但谈不上"依照"宪法规定行使审判权。法院以遵从宪法最高法律效力、奉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等多种方式遵守宪法。不适用宪法是法院的宪法义务。法院对其所适用的法规范性文件做合宪法律理解,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在我国司法领域得以体现的最重要渠道。单凭宪法文本无法确定"法律"的范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对"法律"范围有能动的影响,但其影响幅度有确定的区间。在目前的法律体制中,"法律"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法规范性文件。"法律"的最优范围应该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规范性文件和根据宪法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法院在行使审判权的过程中要完全回避对宪法的援引是不恰当、不可能的。放任各级法院和法官任意援引宪法固然肯定是不行的,但一概不准许援引宪法也不利于宪法的充分实施。对宪法的遵守性援引应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做出制度化安排,以便各级法院和法官能有所遵循。
6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32
章武生.程序保障:司法公正实现的关键[J].中国法学,2003,(01):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为配合这一战略决策的实现 ,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 ,就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专题论证 ,并希望借此方式进一步繁荣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研究。
7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38
章武生,吴泽勇.司法独立与法院组织机构的调整[J].中国法学,2000,(02)(03):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院组织机构;调整
摘要:本文旨在将有关司法独立的理论与我国司法权配制、运作的现状相联系 ,提出一种可望根本解决我国司法制度问题的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司法独立在我国提出的特定背景 ,司法独立的丰富内涵及其与法院机构设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全面评析了有关法院机构改革的各种观点 ,并根据司法独立的一般要求、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 ,提出了调整我国法院组织机构 ,重组、分流现任法官的系统方案。
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08
丁亮华.司法“去地方化”改革反思[J].法学研究,2023,45(05):96-113.
关键词:司法改革;省级统管;跨行政区划法院;司法管辖;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摘要:基于“司法权是中央事权”这一论断,2013年以来的司法改革力图通过司法权的中央化来祛除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在中央确定的两项主要改革举措中,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管,因受地方各级人大产生同级法院、检察院的宪制约束,以及各地方财政资源不平衡现实的影响,只能实行“有限统管”;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因存在宪制空间上的争议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试点阶段而踟蹰不前,改革路径也在司法机构创制和管辖制度调整之间来回切换。实际上,地方法院、检察院不仅具有“国家性”,而且“地方性”也是其内在基因,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并非根源于法院、检察院的地方性,而在于法院、检察院行使司法权时被属地体制性地行政化。只有按照法治的要求和司法的规律,合理确定司法权在地方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才具有可依赖的前提和基础。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