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力.論闡明權的界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03):82-92.
關鍵詞:闡明權;界限;民事訴訟
摘要:規範闡明權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明確闡明權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範圍,在我國闡明權的界限應當如下第一,對於大部分民商事案件,都應當適用闡明權;但是,對有關身份關係的訴訟、有關公益的訴訟、特別程序案件不適用闡明權。第二,闡明權適用的訴訟事項主要應是實體事項或者可以決定實體權利歸屬的程序事項。第三,闡明權適用於當事人,當事人的訴訟代理人,特殊情形下的案外人,以及有權啟動再審程序的人。第四,闡明權的基準時通常應當是言詞辯論終結時。
|
 |
謝文哲.論法官闡明的理論基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05):45-50.
關鍵詞:法官闡明;訴訟指揮權;處分原則;辯論原則
摘要:法官闡明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民事訴訟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我國也以司法解釋的方式初步確立有關闡明的內容 ,闡明的理論基礎與訴訟指揮權、處分原則、辨論原則密切相關
|
 |
劉敏.論糾紛的可訴性[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01):73-79.
關鍵詞:裁判請求權;糾紛可訴性;依據;範圍
摘要:糾紛的可訴性是實現當事人的裁判請求權的邏輯前提 ,糾紛可訴性的廣度反映了裁判請求權的實現程度。目前我國民事訴訟法理論和實務界關於糾紛可訴性的標準或依據及範圍的理解限制了裁判請求權實現的空間範圍。糾紛可訴性的標準應當為糾紛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係爭議和人身關係爭議 ,而並非限於民事法律關係爭議。糾紛可訴性的範圍包括民法所調整的民事法律關係發生的爭議、應受民事法律保護的應有權利受到侵害引發的爭議、憲法權利受到私法主體侵害所引發的爭議。
|
 |
周輝斌.論法外空間的司法認定[J].現代法學,2020,42(04):3-18.
關鍵詞:法外空間;法律漏洞;悼念權;新型權利
摘要:當前,我國人民法院對"悼念權"這種新型權利訴訟的裁判結論表現出明顯的肯定和否定兩種立場。其中,有持否定立場的法院運用法外空間理論,主張我國立法沒有明文規定"悼念權",故"悼念權"糾紛應由習俗、道德調整,屬於不應由法律調整的法外空間,不屬於我國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的受理範圍。這一裁判思路和結論是對法外空間理論的誤解,並且對法外空間的司法認定缺乏必要的說理論證,未能理順法外空間與"法內空間"及法律漏洞的關係。相反,"法無明文規定"不能認定為法外空間,習俗、道德調整領域不是應然的法外空間,不構成法律漏洞也不能認定為法外空間,法外空間的認定權屬於立法而不屬於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