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17篇帖子。

【资料库】10.民事诉讼证据

8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0
张卫平.论讯问、询问笔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J].清华法学,2011,5(01):16-25.
关键词:讯问;询问;笔录;民事诉讼;证据
摘要:如何看待讯问、询问笔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的问题是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经常遭遇的问题。通过考察和分析,从讯问、询问笔录的实质来看,这两类笔录就是一种记载有关特定的人就某一案件事实所作陈述的文本形式。在民事诉讼中,实际发挥证明作用的是这些文本中的陈述,因此,这些陈述要在民事诉讼中起证明作用就应当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范的要求,以民事诉讼证据的形式——当事人陈述或证人证言,通过质证获得法院的认定,而非直接以文本的的形式——笔录作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笔者在文章中揭示了人们之所以对讯问、询问笔录的证据效力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社会及观念上的原因,并在更深的层次上指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涉及如何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问题。本文的认识和结论有助于限制公权力的对私法领域的扩张,防止公权力的滥用。
8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3
邵明.论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J].清华法学,2009,3(01):124-130.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调查程序
摘要:现代民事诉讼遵行证据裁判原则,即当事人和法院应当运用经过证据调查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来证明和认定案件事实。在证据裁判原则下,争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应当采用"严格证明",而非讼案件的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采用"自由证明"即可。不过,真实性已经得到确定或者不存在合理争议的事实、经验法则、交易习惯等,通常不适用证据裁判原则。法院违背证据裁判原则的,构成上诉或再审的理由。
 
8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7
韩波.宽容的界限:事实认定中的非法证据排除——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分析[J].清华法学,2008,(06):38-53.
关键词:民事诉讼;非法证据;证据能力
摘要:本文以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妥当性为出发点,考察和分析了关涉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价值冲突与平衡,探讨了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法"与"裁量",分析了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法院取证行为与当事人意愿。本文认为,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涵的准确理解是对非法证据宽容的界限,应注意对涉及法院取证行为与当事人意愿的非法证据的不同处理方式。
 
8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9
易延友.传闻法则:历史、规则、原理与发展趋势——兼对我国“传闻法则移植论”之探讨[J].清华法学,2008,(04):72-100.
关键词:传闻法则;规则;原理;发展趋势;移植
摘要:传闻法则确立于17世纪末期,其基本原理在于保证真实的发现。基于这一原理,不影响真实发现的传闻作为例外具有可采性;同时,有些对于确定事实而言确属必要的传闻,基于必要性原理具有可采性;另外,传统上通常被认为可信度比较高的传闻,作为"传闻的豁免"也具有可采性。传闻排除法则的规则如此精细,以致几乎每一个规则、每一个例外均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尽管如此,传闻法则在理论上仍然受到批评,在实践中则有限制适用之趋势。我国理论界由于对传闻法则之精致程度认识不够,导致有关传闻法则移植的讨论仍嫌肤浅。因此,详尽、深入地了解该规则及其背后的原理,应是当前理论界努力的基本方向,也是移植该规则的知识前提。
8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9
易延友.英美法上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基本原理[J].清华法学,2007,(02):88-110.
关键词:品格证据;排除规则;运用规则
摘要:英美证据法上关于品格证据运用的规则十分复杂。表面上看,以品格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做法原则上是不容许的。但是,该原则充斥着如此多的例外,并且新的例外还在不断地增加,以致原则已经被例外所淹没,从而成为了例外。因此,普通法上的品格证据排除法则似乎濒临灭绝。如同抢救濒危动物一样,品格证据排除法则也需要抢救。基于此,英美的法学家们从各个角度论证品格证据排除法则的正当性,指出品格证据排除法则不仅存在着法律政策方面的理论基础,而且存在着从非理性审判转向理性审判的历史渊源,反映着新教伦理方面的宗教精神,体现着个人主义、意思自治等方面的哲学基础。
8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8
唐彬彬.跨境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家,2020,(04):156-170+196.
关键词:跨境;电子数据;取证规则;数据主权
摘要:在刑事司法领域,我国立足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侦查机关收集境外数据持主动放宽的态度;同时,为限制他国调取我国境内数据,确立数据本地化存储模式、出境安全评估机制以及刑事司法协助分段式审查模式。然而,由于数据的虚拟性与海量性,导致我国针对境内数据的单边立法难以实现预期目的。基于数据之上的多重利益结构,明确数据主权、强调数据本地化存储具有正当性,但会导致跨境数据调取无法摆脱"缓慢、低效"的困境。综合比较美国长臂管辖模式与欧盟数据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在我国国内立法上,应该坚持以数据本地化存储为基础,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的体系。同时,为解决各国分散式立法带来的混乱局面,我国应当作为积极的规则推动者,构建跨境数据取证的国际统一方案,以实现跨境数据取证兼顾"尊重数据主权"与"快捷、高效"的目的。
8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4
曹建军.论民事调查令的实践基础与规范理性[J].法学家,2019,(03):29-42+191.
关键词:民事调查令;书证;提出命令;证据收集;司法授权
摘要:民事调查令是我国历经二十多年试点的原生性证据收集制度,在规范层面存在着主观正当性、客观合理性、程序保障性、效果有效性等问题,有必要对其申请主体与命令对象、时空阶段与取证范围、签发程序与救济程序、违令后果与制裁措施予以完善。鉴于民事调查令与书证提出命令形成竞合,书证提出命令具有公平与效率价值上的优势,若参照大陆法系将取证范围扩大到第三人和书证以外的其他证据种类,那么长远来看两者可以整合为一项民事证据收集制度。依照我国充实当事人取证权利、填补法院职权取证漏洞的现实改革逻辑,民事调查令是法院将调查取证的实施权转授给律师的制度设计,具有调查取证的亲历性和能动性、实践效果的补足性之独立存在意义。因此,在防范实践理性的绝对化之后,原生性的民事调查令制度目前也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转型。
8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2:01
张卫平.当事人文书提出义务的制度建构[J].法学家,2017,(03):31-44+176.
关键词:民事诉讼;举证责任;书证;文书提出义务;案件解明义务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文书提出义务,应采取限定主义。原则上应当以实体法上的文书提出请求权为依据。民事诉讼法可以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允许诉讼中引用过的文书、利益文书和法律关系文书作为义务文书的范围,明确文书提出义务命令的申请和审查程序,强化不履行文书提出义务命令的法律后果。
8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3:05
吕泽华.DNA鉴定意见的证明分析与规则创设[J].法学家,2016,(01):118-130+179.
关键词:DNA鉴定意见;证明分析;关联性;可信性;双盲鉴定规则
摘要:从逻辑、经验与科学的视角构建证明分析理论是当前证据法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对DNA鉴定意见进行全景透析式的证明分析需要从证明对象、逻辑推导关系、关联关系、关联强度和可信性等五个方面展开。证明对象分析可明晰DNA鉴定意见司法证明的效力范围;逻辑推导关系分析可明晰DNA鉴定意见的证明机理;关联关系分析可明晰DNA鉴定意见的证明属性;关联强度分析可明晰DNA鉴定意见的证明功效;可信性分析可在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三个方面发现影响DNA鉴定意见司法适用的各种因素。从证明角度规范DNA鉴定意见的司法应用,有必要确立DNA鉴定意见双盲鉴定规则、同步双重鉴定规则和绝对排除规则等新规则。
9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24
李学军,朱梦妮.专家辅助人制度研析[J].法学家,2015,(01):147-163+180.
关键词:专家辅助人;专家辅助人意见;鉴定意见;质证
摘要: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扩展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诉讼的具体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证据学视角,由学理和实务两个层面,阐明专家辅助人的由来,探究其价值功用,分析其立场定位,讨论其诉讼地位。专家辅助人之意见具有证据属性,而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审查判断,应遵循三大特殊规则。同为当事人聘请的专业人士,专家辅助人与律师在庭审质证环节须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分工。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