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资料库】10.民事诉讼证据

19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6
季美君.英国专家证据可采性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6):104-114.
关键词: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重要性;借鉴作用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刑事诉讼中专家证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英美法系国家的专家证人制度起源于英国,经过几个世纪无数判例的积累和发展,有关专家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已形成一整套相当具体、完备的规则,如专家资格规则、有用性规则,专业技术领域规则、普通知识规则以及终局性问题规则等。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专家证据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现,其在改革中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亟待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19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6
陈桂明,纪格非.证据制度改革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6):146-154.
关键词:证据;举证协助义务;排除规则
摘要: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需要相互协调,为此应当建立与我国诉讼模式相适应的证据失权制度、举证协助义务、强制答辩制度和阐明权制度。在构建证据规则体系时,对于基于证据力弱而限制证据使用的规则应持谨慎态度,必须认真考虑从立法角度概括地排除某一种类的证据可能给个案公正造成的不良影响,或不采用这样的规则而将问题交由法官决定或明确列举不予适用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况。证据立法应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方式,立法语言的精英化只能造成法律与大众的疏离,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规则体系,更要求这一体系能够贴近大众。
19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9
何文燕,刘波.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之检讨与重构——兼评民诉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第十七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2):161-169.
关键词:当事人陈述;阐明案情;证明事实
摘要: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本人陈述具有阐明案情和证明事实的功能。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根植于客观真实证明标准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缺失阐明案情的功能并且证明事实的功能极弱。随着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重构当事人陈述制度势在必行。《第三稿》第十七章以价值分析方法构建的当事人陈述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重构当事人陈述制度必须采取功能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听取当事人本人意见制度和当事人本人证言制度。
19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30
郭小冬.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01):127-133.
关键词:私录资料;隐私;隐私权;证据能力
摘要: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录制的视听材料有可能涉及被录制者的隐私。之所以规定不得采用法律所禁止的方法收集视听资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传统理论认为侵犯被录制者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不具有合法性。但隐私与隐私权并不相同,对私录资料证据能力的认识须从解释论与立法论的角度分别考虑。从解释论角度,如果私录资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那么该证据资料便会因不具备合法性而被排除在诉讼之外;如果只涉及隐私而未侵犯隐私权,便可具有证据能力。而在立法论,那些即使侵犯了隐私权的私录资料也同样具有证据能力,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但这并不妨碍隐私权人在本案诉讼结束之后对侵权人另行提起诉讼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19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33
裴苍龄.论实质证据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03):93-104.
关键词:证据观;形式;实质;事实;证据
摘要:证据概念问题的大讨论使证据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证据观念的大转变开创了证据学发展的新时代。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应该在法学中予以确立,形式证据观应予以废除。证据是事实,证据只有两种属性,一为客观性,一为关联性。证据只有三种物证、书证和人证。三种证据理论可以穷尽所有证据。
19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35
张永泉.证人证言适格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03):83-91.
关键词:书面证言;出庭作证;主体;适格
摘要: 出庭证人转述他人感知事实的陈述,新的证据规则排除其证据资格值得商榷;准许证人提交书面证言的情形并不是书面证言适格的要件,而是免除证人出庭义务的条件,不具备法定不出庭条件而提交的书面证言应当接受为证据;书面证言不是适格的证人证言,但却是适格的书证;出具书面证言并不免除其出庭义务。
19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37
汤维建.民事诉讼中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和完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01):74-80.
关键词:证据交换;审前程序;举证时限;证据固定
摘要:证据交换是各国民事诉讼中的共同性制度 ,它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公平诉讼 ,提高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审判的集中化 ,节省司法资源。对证据交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观察和分类。我国应当将证据交换制度系统化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
19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1
于海防,姜沣格.数字证据的程序法定位——技术、经济视角的法律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05):104-115.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证据;视听资料;书证;数字证据规则
摘要: 基于证据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证据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紧密关联,要促进程序法在数字时代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便是数字技术对包括民事、行政、刑事证据在内的程序证据制度的影响。使用"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概念并不能科学地归纳出这种证据的内涵,而"数字证据"概念则更符合其本质特征。在证据类型上,数字证据与书证、视听资料等已有证据类型颇不相同,是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并且,在证据规则上,数字证据具有与其数字技术特性相应的新规则。
 
19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1
徐昕.专家证据的扩张与限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06):84-98.
关键词:专家证据;限制;重构鉴定制度
摘要:通过分析专家证据在职责、运用、效力、人数、费用、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系统论述了专家证据的程序规则和基本特征。最后 ,基于专家证据制度机理之启示 ,提出我国重构鉴定制度的基本思路。
20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2
吕国民.数据电文的证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06):99-107.
关键词:数据电文;证据;证据力
摘要:数据电文作为一项证据 ,必须能被法院认可为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力 ,一项数据电文是否具有充分证据力 ,应从其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三个方面去考察。我国数据电文证据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数据电文作为书证 ,还是作为视听资料。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