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汤维建,陈巍.《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创新与不足[J].法商研究,2005,(03):156-160.
关键词:民事证据;立法;司法解释;价值衡量
摘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出台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该司法解释在我国证据制度的规则体系、价值观念、制度理念、理论学说等方面皆有突出的贡献,对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该司法解释依然存在多方面的疏漏———既有立法权限上的缺陷,也有立法技术方面的不当。只有从证据制度的价值体系、事实认定模式以及证据证明的基本原理出发,厘清决定证据具体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避免某些不当观念,才能从整体上建构和完善我国未来的民事证据立法。
|
 |
刘春梅.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借鉴[J].法商研究,2005,(02):144-153.
关键词:大陆法系;证据排除规则;法律传统;立法模式
摘要: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主要包括关联性规则、证人资格规则、书证优先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失权规则以及直接审理原则。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较之与英美法系国家在注重追求实体结果公平的法律传统、立法模式、法官的权威与地位等方面有更大的同构性和兼容性。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在主要借鉴大陆法系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
|
 |
刘品新.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J].法商研究,2002,(04):37-44.
关键词:电子证据;视听资料;书证;证据类型;证据形式
摘要: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定位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有“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鉴定结论说”、“独立证据说”和“混合证据说”等多种观点 ,而这些观点又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电子证据不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 ,而是分别属于传统证据的范畴。
|
 |
罗安荣,王如铁.一审穷尽原则刍议[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01):38-44.
关键词:一审穷尽;证据;举证责任;裁判;诉讼时效
摘要:一审穷尽 ,就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诉讼主体应当在一审诉讼过程中全面履行其举证义务 (或责任 ) ,使据以支持其诉讼主张的主要或基本证据达到全部、穷尽的状态。在我国诉讼中确立一审穷尽的原则 ,不仅在法理上具有不容置疑的充分根据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可行性。
|
 |
张卫平.民事证据法必要性之考量[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03):23-31.
关键词:民事证据法;必要性;自由心证;立法模式
摘要:本文对民事证据法立法的必要性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民事证据法立法的动因、两大法系证据制度的基本差异与独立证据法的关系、立法的理论准备以及立法模式等。
|
 |
蔡虹,羊震.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初探[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06):73-78.
关键词: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证据失权制度;临界点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在证据的提出方式上实行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随时提出主义 ,这种做法已经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弊病。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证据失权制度 ,明确规定当事人举证时间的临界点。本文分析了证据失权制度的价值 ,初步提出了在我国建立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
 |
裴苍龄.制定证据法典刻不容缓[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3-4.
卞建林,姚莉.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证据规则的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5-7.
李汉昌.论证据的合法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8-9.
龙宗智.证据开示与诉讼公正[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10-12.
宋英辉.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的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14-16.
|
 |
蔡虹.论证据制度中的程序保障问题[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24-26.
|
 |
高树德.客观事实与程序事实的价值冲突[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5):58-62.
|
 |
赵钢,占善刚.也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查证之关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06):
摘要:一众所周知,现代法治国家,就民事诉讼而言,皆采证据裁判主义。因此,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以及裁判的最终作出,均须以证据作为基础,证据在整个民事诉讼中居于核心地位已经成为不容置疑之事实。与此同时,又因民事诉讼之目的在于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