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3
吳丹紅.民事訴訟中的測謊——基於證據法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學,2008,20(06):881-899.
摘要:<正>引言2007年夏,筆者與同事在武漢某法院調研期間,一位法官主動跟我們述說其審理的一起民事案件,因為證據不充分,當事人申請使用了測謊,法院據此下判,引起很大的爭議。此後,筆者到山東、江蘇、河南等地的一些法院走訪,發現測謊手段在民事審判中的使用屢見不鮮。
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3
蔣鐵初.倫理與真實之間清代證據規則的選擇[J].中外法學,2008,(05):671-685.
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6
鄧建鵬.清代健訟社會與民事證據規則[J].中外法學,2006,(05):610-623.
摘要:<正>一、健訟的社會清代諸如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經濟較發達、人口密集的中國東南地區,民事爭訟日漸繁多。健訟現象在地方官員的著述中屢屢可見。在當時經濟發達的蘇南一帶,健訟被稱為江南之最。一代名幕汪輝祖亦曾記載湖南寧遠縣一帶的健訟風氣:"向在寧遠,邑素健訟。"在徽州,民間好訟之風似乎較前朝更為加劇。直至清末,徽州健訟之風亦仍未曾停息。時任知府劉汝驥認為"徽州健訟之風本甲於皖省。"
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6
徐昕.法官為什麼不相信證人?證人在轉型中國司法過程中的作用[J].中外法學,2006,(03):337-350.
摘要:<正>一、問題與方法不論司法實踐還是訴訟理論,不論英美法抑或大陸法訴訟制度,其中心都在證據。在大陸法國家,書證和物證因羅馬教會法傳統更顯重要,但是證人的作用並沒有被忽視;在普通法國家,證人是司法程序的中心,甚至有"無證人,無訴訟"一說。而在轉型時期中國的司法實踐中,證人證言卻遠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在2002-2003年參加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在
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8
王亞新.民事訴訟中的證人出庭作證[J].中外法學,2005,(02):129-155.
摘要:<正> 一、前言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七種證據中,證人證言近年來受到了學者和實務界較多關注。作為一個比較明顯的研究動向,許多有關文章都聚焦於證人出庭作證的問題,指出了訴訟實務中證人證言很少以這種方式提交及審查。作者們大多強調證人應該出庭作證,並探討了如何從制度上確保證人出庭的對策或措施。~[1] 在制度層面,最高法院2001年底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司法解釋就證人出庭作證做了若干明確的規定。此外,預計在法學界有關修訂民事訴訟法的
 
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41
裴蒼齡.論證據資料[J].中外法學,1997,(06):107-110.
摘要:<正> 一、兩種證據的質疑 我國法律上規定的證據共有九種(綜合《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通過對九種證據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即:有些「證據」是由另一些證據派生出來的。最明顯的例子是勘驗、檢查筆錄和簽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和監定結論都是由物證派生出來的,它們只是反映了物證,能否同物證並列構成兩種獨立的證據呢?我認為是不能的。
 
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39
李學軍,劉靜.瑕疵證據及其補救規則的適用[J].清華法學,2020,14(05):103-118.
關鍵詞:瑕疵證據;非法證據;實證分析;瑕疵情形;補救方法
摘要:當前對於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之間的關係,存在著"基於法律效力的劃分"及"基於排除基點的劃分"兩大誤區;而瑕疵證據與非法證據區別的關鍵點應在於違法程度的輕重,區分結果影響到關於二者證據能力的判斷。本研究對網上公布的1401份與瑕疵證據有關的裁判文書進行了實證觀察:從總體情況來看,瑕疵證據案件數量逐年上升,案件基本覆蓋了所有的證據種類,補救成功的案件占了絕大多數;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瑕疵情形與法律文本規定有所出入,法院對於補救方法的闡述說理明顯不足。此外,還存在著瑕疵補救的擴大化適用、訴訟證據補強規則的異化及部分證據補救規則空缺等問題。結合理論分析與實證觀察,完善瑕疵證據補救規則可從明確界定標準、細化補救方法、強化裁判說理三方面著手。
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0
何家弘,馬麗莎.證據「屬性」的學理重述——兼與張保生教授商榷[J].清華法學,2020,14(04):72-88.
關鍵詞:證據屬性;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
摘要:"證據屬性"曾是我國訴訟法學界眾說紛紜的一個理論問題。雖然人們使用的語詞一樣,但實質對象並不統一,因此其爭點就成為"偽命題"。在訴訟法已修改證據概念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從證據屬性問題的研究轉向證據的審查認定標準的研究。審查認定證據的標準可以分為採納標準和採信標準。採納證據的主要標準是關聯性與合法性,採信證據的主要標準是真實性與充分性。
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2
羅維鵬.示意證據規則建構[J].清華法學,2019,13(06):104-121.
關鍵詞:示意證據;展示性材料;調查程序;證據審查;庭審實質化
摘要:現場平面示意圖、現場方位示意圖、資金走向圖、人物關係圖、模擬動畫等示意材料常見於審判實踐,近年國內外法庭上又出現了通過3D列印、VR等新技術獲得的材料。這些新材料在學理上被稱為"示意證據"。然而,關於示意證據的法庭調查和審查判斷問題,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的規定闕如,學界和實務部門也缺乏關注。在庭審實質化背景下,確有必要系統整理並構建中國示意證據規則。一方面,在於明確法庭對示意證據展開證據調查的基本原則以及舉證、質證和認證等方面的具體規則,以更好地發揮示意證據對原證據的解說功能。另一方面,在於明確示意證據的審查判斷規則,包括歸納示意證據審查判斷的共性要求、明確示意證據分類審查的重點內容以及相關的證據排除規則。
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2
張保生,陽平.證據客觀性批判[J].清華法學,2019,13(06):26-60.
關鍵詞:客觀存在;經驗事實;相關證據;蓋然真相;司法可錯性
摘要:在我國證據法學研究和證據制度建設中,"證據客觀說"是一種長期占統治地位的理論學說,它混淆了證據與事實和存在的關係,不僅壓抑了證據法認識論基礎的研究,為我國政法戰線塑造了一整套傳統的司法理念,而且阻礙了我國現代證據制度的構建。如果說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確立了經驗作為知識起點的地位,本文證據客觀性批判,旨在通過系統闡述證據根本屬性,確立相關性作為我國現代證據制度基本原則的地位。目前,我國證據法理論體系正在經歷一場從客觀性哲學理念向相關性邏輯證明的觀念轉型,趨勢是以相關性取代客觀性作為證據法的邏輯主線,尊重司法具有可錯性的規律,完善司法責任制,消除證據裁判的理論誤區與操作障礙。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