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75篇帖子。

【资料库】11.民事诉讼证明

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22
马国洋.证据链的反思与重塑[J].中外法学,2023,35(06):1655-1676.
关键词:证据链;印证;证据分析方法;事实认定;司法智能化
摘要:我国证据链的概念缘起于前苏联,随着印证理论的繁荣,证据链开始与印证产生纠葛。通过对1887个案例的分析发现,无论是构造还是功能,证据链在司法实践中的认识均较为混乱。从构造上看,实践中对于证据链的主流认识可以总结为证据链应由两个以上证据连接而成;证据链中的证据应具有相关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证据链中的证据之间应彼此印证;证据链的形态应为完整闭合环环相扣。从功能上看,证据链有证明标准和采纳标准两种功能。上述构造定位存在忽略规则和经验的作用以及忽视事实认定的盖然性等问题;而功能定位则会错误提升相应标准。证据链的重构应强调其发现事实的动态化作用,运用“五步法”,通过简单、序列、收敛、闭合、发散和对抗等结构形式对证据、概括及待证事实进行组合,最终形成树状网络拓扑结构。其功能应定位为证据分析方法。这种新型证据链不仅可以弥补我国证据分析方法不足的现状,也可以提升裁判的说理性并为司法智能化提供重要材料。
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56
吴泽勇.不负证明责任当事人的事案解明义务[J].中外法学,2018,30(05):1360-1379.
关键词:事案解明;证明责任;证明困境;证据;偏在
摘要:考察德国事案解明义务的实践与理论可以发现,事案解明义务是解决民事诉讼信息-证据偏在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学界主流并未采纳施蒂尔纳倡导的一般性事案解明义务,而是将其限制在例外情形,即通过从属的主张-证明责任来解决问题。考虑到事案解明义务的自身特点,引入该制度有助于解决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调查的空洞化问题,也不会对辩论主义的确立造成重大冲击。我国未来民事诉讼应在例外性事案解明义务的基础上引入这一制度,同时将事案解明义务的设计和推进纳入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制度体系,以免带来意料之外的负面效应。
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3
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中的“排除合理怀疑”[J].中外法学,2012,24(06):1124-1144.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
摘要:中国刑事诉讼现行证明标准的特点,一是以印证为中心,二是以客观性为基点,三是以可知论即认识乐观主义为理论根据,四是以目的为方法,在证明活动中的可操作性不足,五是普遍适用,缺乏区别和细分。应当分析"排除合理怀疑"的渊源,借鉴域外经验。从适用对象看,"排除合理怀疑"既针对证据的确实性,也针对充分性;它应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也可以在证据个别判断中使用。"排除合理怀疑"与"证据确实充分",作为证明方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积极建构与消极解构,以及客观印证与主观心证的不同语词倾向。二者在证明程度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区别,证据确实充分是排除合理怀疑的充分条件,排除合理怀疑是证据确实充分的必要条件。在中国刑事诉讼中运用"排除合理怀疑",需要强化疑点审查的"消极思维",以加强防错机制;将其既用为证明标准,也用作证明方法;"排除合理怀疑"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案件,以及案件的不同诉讼环节,但根据不同情况,在实际把握上可以有所区别;在运用中应紧扣经验法则,并和"疑点排除"的中国经验结合运用;为便于适用,可作适当的语词性解释;应当以判例解释证明标准并推动其贯彻;能够通过展开心证形成过程等程序要求和证据法制度保障其成为有效的法规则。
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4
梁玉霞.聚焦于法庭的叙事:诉讼证明三元系统对接论裁判者心证自由的限度[J].中外法学,2011,23(06):1260-1275.
关键词:法庭叙事;诉讼证明;三元系统;差异;对接图景
摘要:法庭审判实质化,需要诉讼参与各方在叙事性表达内容上的有效沟通。"事实发现"始终是审判的重心。案件事实从诉辩双方的证明向裁判者心证的位移,就是诉讼证明三元系统的对接,也即心证的形成过程。在逻辑上,证明是一个系统构成。诉讼中存在控诉、抗辩证明和裁判者心证三个证明系统,诉辩证明与心证存在证明指向、内容导入方式、命题的句式表达及表现形式的差异,而且两大法系的心证也存在主动型与被动型之分。以圆形表示,诉讼证明三元系统对接呈现四个图景:三圆重合、两圆相交与一圆并立、三圆交叉、三圆分立互不相交,显示出心证的不同范式、可控的自由向度、心证自由度与裁判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8
褚福民.事实推定的客观存在及其正当性质疑[J].中外法学,2010,22(05):667-683.
摘要:<正>一、问题的提出近期,针对事实推定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界关注,关于事实推定能否成立的各种观点屡屡见诸期刊、专著。总结目前的讨论,针对该问题的观点可以划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认为事实推定不能成立的学者认为,事实推定本质上是推理,此概念混淆了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的界限,它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无法律约束力,属于法官自由心证的范围,会对现代刑事法中
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9
闵春雷.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J].中外法学,2010,22(05):684-697.
摘要:<正>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上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迪恩茨于1926年提出,之后由德国传至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并在学说和判例中得以发展。尽管这一理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些许不同,但其出发点及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共同性,因此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理论及实践也颇具借鉴意义。近年来,学界逐渐展开对严格证明与自由证
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29
杨晓玲.经度与纬度之争:法官运用“经验法则”推定事实以“彭宇案”为逻辑分析起点[J].中外法学,2009,21(06):942-950.
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33
何家弘.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J].中外法学,2008,20(06):866-880.
摘要:<正>推定是由法律规定并由司法人员作出的具有推断性质的事实认定。由于"推定"一般都是以法律规定为依据的,所以在司法活动中运用推定方法认定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就表现为对"推定规则"的适用。推定规则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也可以是司法机关依法制定的证据规则或者作出的司法解释和具有约束力的判例。在本文中,笔者将主
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8
丁利.核实技术,激励与举证责任配置——以医疗事故纠纷为例[J].中外法学,2005,(04):479-487.
摘要:<正>一、引论举证责任(burden of proof)的配置,在诉讼制度甚至在实体法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大陆在处理医疗事故诉讼案件时曾经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要求由患方承担证明院方处置不当的举证责任,导致大量纠纷;后来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变迁,转为由院方承担证 1 · '
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2:39
赵钢,刘学在.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J].中外法学,1999,(03):72-77.
摘要:<正>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者对他方的诉讼请求加以认诺的意思表示。它是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大多数国家对此皆有较为详细而完善的规定。相形之下,不仅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自认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纸漏之处显而易见,而且从诉讼理论上来讲,亦鲜有学者专门论及自认问题,故其在诉讼实践中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拟就自认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自认制度的相关立法建议。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