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69篇帖子。

【资料库】12.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3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9 23:09
宋朝武.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J].法学家,2008,(06):125-130.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民事诉讼;电子送达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随着法院收案数量的不断增长,法院送达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效率化倾向,并在此基础上从法理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方兴未艾的民事电子送达方式的应然性、局限性与民事电子送达方式的未来规划进行了论证,明确提出辩证看待民事电子送达方式并对其进行规制的观点。
3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4
范跃如.试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及其构建与完善[J].法学家,2004,(05):120-129.
关键词:行为保全;中间禁令;假处分
摘要: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仅仅为财产保全,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引入行为保全制度势在必行。作者分析了行为保全制度确立的必要性,比较了国外相关的程序制度,并对我国现有的行为保全规则进行了检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行为保全制度的构想,希望所阐述的观点时未来新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能够有微末的贡献。
3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32
徐爱国.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J].法学家,2000,(02):117-123.
摘要:<正>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其基本含义是: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的和合适的理由,使原告陷入一种刑事的诉讼或者民事的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于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
3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6 13:03
黄文艺.比较法视域下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修改与完善[J].比较法研究,2012,(05):67-77.
摘要:<正>民事保全是保障诉讼和执行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手段,因而尽管所使用的名称、保全的对象、方法、条件等有所不同,各国民事诉讼法均设立了民事保全程序。〔1〕"与发达国家的保全制度相比,我国的保全制度还很不完善"、"我国当下社会环境复杂,在权利实现和
3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2 22:57
谭秋桂.德、日、法、美四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的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1,(04):85-98.
摘要:<正>送达,就是将诉讼文书送出并交给诉讼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关于送达行为的操作规程,包括送达的主体、程序、方式、法律后果等,构成民事诉讼送达制度,它是诉讼程序有序进行、实现诉讼程序预期目的、确保程序公正和效益的统一的保障,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2 23:02
谭淼.严而不厉的人身保全措施——一个比较法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8,(02):103-109.
3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07:49
占善刚.民事保全的必要性及其司法审查[J].法学,2023,(10):143-155.
关键词:保全的必要性;给付请求权;实体要件;疏明;司法审查
摘要:保全的必要性为民事保全诉讼程序固有的实体要件,其与被保全的权利共同构成民事保全诉讼程序的审理对象。保全的必要性在立法表达上应依被保全请求权的类型而定。现行《民事诉讼法》区分诉前保全与诉讼中保全就保全的必要性作出的不同规定,是未能厘定保全诉讼程序的目的与性质的错误立法。债权人申请保全应具体陈述构成保全必要性的事实并负有疏明责任。法院审查保全的必要性应首先判断债权人的权利主张是否具有“充足性”,在此基础上还须进一步审查债权人关于保全必要性的主张能否获得大体的确信。我国法院对保全必要性的审查一直处于虚化的状态,这不仅减损了保全诉讼程序固有机能的有效发挥,也不当地侵蚀了债务人的合法利益。
3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3:16
洪冬英.论虚假诉讼的厘定与规制——兼谈规制虚假诉讼的刑民事程序协调[J].法学,2016,(11):136-144.
关键词:虚假诉讼;规制;虚假诉讼罪;虚假诉权;程序协调
摘要:虚假诉讼是民事诉讼增长和发展的伴生物,司法实践部门最先感受、意识到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并进行应对,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体现了立法针对虚假诉讼的严厉,不仅规定了诚信原则,更设定了第三人撤销之诉等救济制度,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虚假诉讼罪,最近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的指导意见》体现了防范和应对虚假诉讼的高压态势。规制虚假诉讼一方面应当处理好刑事与民事程序的协调,另一方面应当从民事诉讼角度抓住虚假诉讼客观存在的关键点,即当事人的诉权、处分权和生效裁判的效力;应当明确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分别为当事人串通获得的虚假诉权、审判权被利用和对抗他人效力的生效裁判;对虚假诉讼的有效规则应当进行利益衡量,立足于民事诉讼的目的,保障当事人诉权,防止审判权被滥用,并对《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进行修正,充分利用审理前的准备程序。
4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29
丁勇.公司决议瑕疵诉讼担保制度检讨及立法完善[J].法学,2014,(05):90-101.
关键词:决议瑕疵诉讼;诉讼担保;滥用;最低持股份额;起诉期限;行为保全;诉讼和解
摘要:立法者为对抗滥诉而专门在公司决议瑕疵诉讼中规定的诉讼担保制度不仅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更未能触及滥诉问题的制度根源,应当予以摒弃。分析表明,诉讼门槛低、起诉即可阻碍公司决议执行以及诉讼和解缺乏法律约束实为诱发和便利滥诉的制度成因,其本质上是对商事决议错误套用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范式而单方面关注股东个体权利保护、忽视商事效率和安定性及公司整体利益的结果。应摆脱传统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范式,以平衡股东个体与公司整体利益的思路修正制度失衡,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提起决议撤销之诉规定最低持股份额但不应采纳持股时间限制,对于涉及公司重大结构变更行为的决议应将提起决议撤销之诉的除斥期间扩展适用至决议无效之诉,应正确适用行为保全规则调整公司决议中止执行并以资本维持原则限制诉讼和解金的数额。
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5 22:48
胡充寒.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现实考察及正当性构建[J].法学,2011,(10):146-152.
关键词:诉前禁令制度;现实考察;正当性构建
摘要:关于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考察。文章结合司法实践,从正当性程序的角度对该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全面回顾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立法后对引入该制度的学理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诉前禁令具有程序法的性质。尽管目前我国立法存在许多缺陷,但实践中经过各地法院的不断探索,对一些好的措施,如听证程序、审查内容等已形成融合之势。基于对正当性程序具有的普遍认同的核心要素,本文对今后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发展作了建设性设计。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