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97篇帖子。

【資料庫】18.民事公益訴訟

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3
徐祥民.2012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沒有實現環境公益訴訟「人法」[J].清華法學,2019,13(03):158-170.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環境公益訴訟;眾益;污染環境致人損害
摘要:《民事訴訟法(2012)》第五十五條中的"社會公共利益""污染環境"這兩個關鍵詞的含義只能由另一個關鍵詞"侵犯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含義來規定。該條中的社會公共利益是分屬於"眾多的"主體的利益,"污染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環境侵權行為,而非環境損害行為。在《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之前的《侵權責任法》中,"環境污染責任"是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責任,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的若干意見》中,關於污染環境的案件是"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民事訴訟法(2012)》修訂前後33次出現在14部全國性法律中的社會公共利益支持將社會公共利益的主體解釋為"眾多的"人。把第五十五條的污染環境解釋為"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環境侵權行為"是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的《民事訴訟法(2012)》對其具體條文理應做出的解釋。
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8
張衛平.民事公益訴訟原則的制度化及實施研究[J].清華法學,2013,7(04):6-23.
關鍵詞: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民事公益訴訟;公益訴訟制度化;公益訴訟制度的實施
摘要:本文根據《民事訴訟法》關於公益訴訟的原則框架,對公益訴訟的具體制度及實施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主要探討了公益訴訟的客觀範圍、主觀範圍、訴訟請求類型以及程序問題。尤其是在公益訴訟客觀範圍方面,提出了將其範圍限制在對不特定主體的公共利益侵害所提起的訴訟。並由此推進了對其他問題的認識。這些問題的探討有助於學界和實務界對公益訴訟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9
張劍源.發現看不見的事實:社會科學知識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J].法學家,2020,(04):54-67+192-193.
關鍵詞:司法審判;事實認定;社會科學知識;證據;法律和社會科學
摘要:在"看得見的"個案事實之外,還經常存在著一些不容易被直接發現,但卻客觀存在,並會對人的行動產生影響和約束,甚至會對案件結果產生關鍵性影響的"看不見的事實"。法官往往需要藉助科學知識,特別是社會科學知識,才能有效地發現這些"看不見的事實"。有專門知識的人士出庭進行說明或提出意見,社會調查報告和評估量表的運用,以及法官在司法審判中主動運用社會科學知識認定事實、進行說理等,是社會科學知識進入司法實踐並助力於法官發現"看不見的事實"的較常見方式。在我國當下的司法實踐中,社會科學知識作為證據,在發現"看不見的事實"的過程中已經有一些運用,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和盲區,需要立法上的進一步完善。可以從准入資格、可靠性和證明力、利害關係人迴避、防止濫用等方面予以規定並嚴格適用,克服其可能會被濫用的風險。通過社會科學知識發現"看不見的事實",有助於法官查清整體案件事實,作出合理判決,幫助司法打通與實質正義之間的"最後一公里路"。
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23
黃忠順.論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的融合——兼論中國特色團體訴訟制度的構建[J].法學家,2015,(01):19-31+176.
關鍵詞:公益訴訟;私益訴訟;團體訴訟;訴訟實施權
摘要: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既不能絕對對立,也不能不作區分地簡單合併。通過實體或程序賦權方式,給公益性訴訟實施權主體以私益性訴訟實施權,或者給私益性訴訟實施權主體以公益性訴訟實施權,可以實現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的有機融合,據此構建中國特色的團體訴訟制度。
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34
劉學在.請求損害賠償之團體訴訟制度研究[J].法學家,2011,(06):137-156+178.
關鍵詞:團體訴訟;不作為之訴;損害賠償之訴
摘要:為妥善解決現代社會中的群體性糾紛,德國、義大利、奧地利、法國、瑞典、丹麥、挪威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等很多國家或地區在傳統的不作為之訴的基礎上,出現了團體損害賠償訴訟。相對於不作為之訴,團體提起賠償之訴時,在當事人適格、訴訟目的與功能、訴訟的資金支持等很多方面,涉及的問題較為複雜。就我國而言,目前構建團體訴訟的知識積累尚有不足,實踐中則存在"立法休眠、司法躁動"的困惑,有必要在深入研討的基礎上分別對團體不作為之訴與團體損害賠償之訴作出規定。
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42
王福華.費用推動程序[J].法學家,2010,(06):83-98+176-177.
關鍵詞:群體訴訟;集團訴訟;代表人訴訟;訴訟費用;律師費用
摘要:以律師費為主要構成內容的費用機制是群體訴訟作用得以發揮的結構性條件,各種群體訴訟制度都有與自身相匹配的費用機制,費用對群體訴訟程序的促進有訴訟內與訴訟外兩種機制。群體訴訟費用的負擔既要符合合法性原則,也要允許法院對費用負擔進行適當的自由裁量,方法包括訴訟費用轉移給被告、訴訟外第三人、代理律師和代表人等。為促進並規制群體訴訟制度的發展,我國可考慮建立以法院裁量為保障的當事人分攤費用制度和律師勝訴取酬制度。
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9 23:07
吳澤勇.集團訴訟在德國:「異類」抑或「藍本」?[J].法學家,2009,(06):105-119+156-157.
關鍵詞:集團訴訟;消費者保護;大規模侵害;示範訴訟
摘要:德國學者關於美國集團訴訟的研究始於1970年代初期。這類研究在1970—1980年代主要集中在消費者保護領域,在1990年代,則主要集中在大規模侵害領域。進入21世紀,德國法學家提出了一系列系統改革德國群體性訴訟制度的立法建議,其中的某些內容已經被最新立法所採納。可以肯定的是,雖然德國法學界一直拒絕在德國引入集團訴訟,但德國群體訴訟制度的發展其實已經受到了集團訴訟的影響。對於德國法學家來說,集團訴訟是異類,也是藍本。
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2 23:11
李艷芳,李斌.論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與創新[J].法學家,2006,(05):101-109.
關鍵詞:公益訴訟;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創新
摘要: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作為維護環境公共利益的有效救濟措施,已獲得廣泛認同。但由於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在訴訟目的、訴訟主體、訴訟功能、責任形式等方面與普通的民事訴訟具有明顯的不同,因而有關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不僅需要在立法路徑、立法模式、立法體例等方面作出選擇,而且更重要的還在於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在原告資格、訴訟形式、濫訴限制、訴訟費用、證據規則、責任形式、判決執行等具體制度上進行不同於普通民事訴訟的創新設計。
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35
楊會新.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問題研究[J].比較法研究,2021,(04):115-127.
關鍵詞: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訴訟實施權;過罰相當
摘要:懲罰性賠償已經成為消費公益訴訟實踐中最重要的訴訟請求。但由於其制度功能與權利來源的模糊,導致在懲罰性賠償金的計算、歸屬以及能否與刑事罰金折抵等方面認識不一、做法各異。私人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於激勵消費者發現並制止違法行為,這也是消費者獲得超額賠償的正當性所在,而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功能在於懲罰與威懾。在功能分化之下,如果認為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是對私人懲罰性賠償請求權的集合行使,將面臨諸多技術難題與邏輯悖論。而在私人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之外另行設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並不會發生重複賠償的問題,且有利於制度功能的實現。
5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39
呂夢醒.生態環境損害多元救濟機制之銜接研究[J].比較法研究,2021,(01):133-151.
關鍵詞:生態環境損害;行政救濟;司法救濟;銜接安排;環境公益訴訟
摘要:圍繞著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我國構建了多元主體參與、多種路徑並存的制度體系,為公共利益提供全面保障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機制之間應如何銜接的難題。銜接規則的缺失會引發不同機制功能重疊、相關主體角色錯位、權責不明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生態環境損害救濟制度功效的發揮。因此,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救濟的多維銜接機制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迫切任務。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機制的銜接安排本質上是行政權能和司法權能的優化配置問題。基於二者的權限劃分與功能定位,結合我國實踐和域外經驗考察,我國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機制的銜接安排應當遵循"行政救濟優先於司法救濟"的基本原則。在具體制度設計層面,通過明確政府索賠權的適用範圍,確立行政執法的優先性;通過完善民事公益訴訟啟動的前置條件,確立行政救濟的優先性;通過完善具體的訴訟程序規則,確立"先行後民"的檢察公益訴訟銜接模式。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