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97篇帖子。

【资料库】18.民事公益诉讼

8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01
陈虹.环境公益诉讼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26(01):28-35.
关键词:环境公共利益诉讼;现代型诉讼;诉之利益;司法能动主义
摘要:在现代型诉讼不断涌现和诉之利益日益扩散的趋势下,环境公共利益诉讼发挥了多样化的功能:执行法律;适用与解释法律,生成新的权利;形成环境公共政策;推动社会和政治变革。然而,环境公共利益诉讼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司法能力与法官角色定位的制约,又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环境公共利益诉讼功能的发挥。为此,应尽可能地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尝试在某些环境单行法中取得明显突破,予以特别的法律制度设计,适时推动典型案件的裁判,逐步引入环境公共利益诉讼,尝试其多元功能的部分实现。这也许才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8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01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06):131-137.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共利益;“对人的损害”;“对环境的损害”
摘要: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制度设计,而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基于法院对4起环境公益诉讼迥然不同的处理,我们需要从性质、原告主体和客体三个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系统反思。从性质上看,我们不能再陷入传统诉讼制度理论的窠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二分法必然产生法理逻辑上的矛盾、遭遇现实的困境,环境公益诉讼应是一种特别诉讼,是现代社会中公民共同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原告主体看,检察机关并不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从客体看,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应对的是行为"对环境的损害",不宜将"对人的损害"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范畴。
8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39
颜运秋.重构我国经济法诉讼理论与制度体系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8,(03):31-37.
关键词:公益诉讼;经济法诉讼;社会公益
摘要:经济法诉讼是经济法独特的司法程序,是指相关的组织和公民根据经济法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范、侵犯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司法活动。鉴于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经济法诉讼的定性比较混乱的现状,我国亟须从经济法诉讼的目的与原则、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原告制度、诉权与诉的利益理论、举证责任理论、受案范围制度、管辖制度、诉讼费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重构我国经济法诉讼理论与制度体系。
8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53
邓思清.论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J].法商研究,2004,(05):57-64.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共利益(公益);民事公诉权
摘要:对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由谁向法院提起诉讼 ,各国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赋予被害单位和社会团体以起诉权 ;有的允许任何公民提起诉讼 ;有的则允许检察机关提起诉讼。西方国家关于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应该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权力 ,并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受案范围等若干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8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3
郭小冬.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争议及理论回应[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05):162-175.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公益诉讼;诉的必要性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基础理论与制度规范的支持,相关的司法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尽管是借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来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简单结合。现有的“一条两款”难以满足司法实践对法律适用的需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需要厘清四对基础关系,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内”与“等外”、检察机关与其他起诉主体、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在增加法律供给的同时,检察机关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应保持谦抑与克制,实际提起的诉讼应限定在法定范围之内并应考虑诉的必要性。
8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03
杜乐其.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请求权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6):168-180.
关键词: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威慑;补偿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享有的请求权类型限定为停止侵害等"不作为之诉"的解释立场,值得商榷。通过梳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可以发现,私益诉讼理论浸润、制度功能认知偏差和诉讼程序障碍,乃是最高人民法院拒绝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本缘由。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功能应定位为"威慑——补偿"二元结构。在"威慑"与"补偿"功能实现路径中,单维度的"不作为之诉"难以胜任,而损害赔偿请求权则能很好地担当这一角色。在"最优威慑"情形下,均以威慑为导向的损害赔偿与行政罚款之间可以替代适用;在"威慑不足"情形下,二者的"合作规制"则是切合实际的选择。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损害赔偿请求诉讼程序障碍上的担忧,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可以消除。
8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04
张旭东.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4):164-172.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保护;程序规则
摘要:"防患于未然"是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对环境风险的必然选择。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突破了实际损害这一传统界限,面向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简单套用事后救济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有悖环境保护事前预防前瞻性要求。预防管控"预防法学"模式,要求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设置应秉持预防和比例原则,确立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启动要件、举证责任分配及预防性执行措施规则,以增强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用时的有效性,实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前瞻性保护功能。
8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16
张忠民.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审判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33(04):115-122.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审判对象;诉讼标的
摘要:环境公益诉讼的审判对象(诉讼标的)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所代表的普遍的环境公益与被告所体现的具体的环境私益之间的诉争,决定了法院在审判中的目标指向和作用范围。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特别的诉讼,应建立二元制的审判对象体系并确立相应的识别标准,分别解决起诉主体资格问题以及侵权责任、行政责任等实体性问题。正确认识环境公益诉讼的审判对象,在把握环境公益诉讼、明确当事人争执的核心、划定法院裁判的范围、准确适用既判力规则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9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6
丁宝同.民事公益之基本类型与程序路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02):61-72.
关键词:公益;集合性公益;纯粹性公益;民事公益诉讼;侵害阻断程序
摘要:民事诉讼所要承载之"公益"价值目标可一分为二:"集合性公益"与"纯粹性公益"。基于其间的本质差异,承载二者的制度逻辑和程序原理必须有所区别。传统的"群体性诉讼"制度,如代表人诉讼、选定当事人诉讼、集团诉讼、示范性诉讼(亦称实验性诉讼)等,足以承载"集合性公益"之救济需求。"纯粹性公益"之价值目标,则必须由"公益侵害阻断程序"加以承载。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所要建立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团体诉讼"(verbandsklage)制度为模本的。该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突破传统民事诉讼之私益属性原理,在广义上属于公益侵害阻断程序的范畴,其制度功能处于"集合性公益"与"纯粹性公益"的临界点上。
9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7
陈承堂.宏观调控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6):169-177.
关键词:宏观调控;公益诉讼;起诉资格
摘要:公益诉讼起诉资格作为"谁"有资格提起诉讼的问题,在性质上属于案件的程序性要件,而迥异于民事诉讼法中建立在案件实体性问题基础上的当事人适格理论。根据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宏观调控主体违背承诺,调控受体建立在合法预期理论基础上的信赖利益因此受到了损害,从而满足了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核心要件"实际损害"。直接授予遭受"实际损害"的调控受体以公益诉讼起诉资格不仅不会产生学界最为关注的讼累问题,还为调控受体提起公益诉讼提供了激励机制。事实上,此种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类型化的构建路径也为当下的公益诉讼的立法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