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97篇帖子。

【資料庫】18.民事公益訴訟

8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01
陳虹.環境公益訴訟功能研究[J].法商研究,2009,26(01):28-35.
關鍵詞:環境公共利益訴訟;現代型訴訟;訴之利益;司法能動主義
摘要:在現代型訴訟不斷湧現和訴之利益日益擴散的趨勢下,環境公共利益訴訟發揮了多樣化的功能:執行法律;適用與解釋法律,生成新的權利;形成環境公共政策;推動社會和政治變革。然而,環境公共利益訴訟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司法能力與法官角色定位的制約,又不可避免地影響着環境公共利益訴訟功能的發揮。為此,應儘可能地在現有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嘗試在某些環境單行法中取得明顯突破,予以特別的法律制度設計,適時推動典型案件的裁判,逐步引入環境公共利益訴訟,嘗試其多元功能的部分實現。這也許才是一條現實、可行的途徑。
8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01
呂忠梅.環境公益訴訟辨析[J].法商研究,2008,(06):131-137.
關鍵詞:環境公益訴訟;環境公共利益;「對人的損害」;「對環境的損害」
摘要:我國現有的環境公益訴訟研究過於關注技術細節和制度設計,而忽視了一些本該作為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構建的理論核心問題。基於法院對4起環境公益訴訟迥然不同的處理,我們需要從性質、原告主體和客體三個層面對環境公益訴訟進行系統反思。從性質上看,我們不能再陷入傳統訴訟制度理論的窠臼,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二分法必然產生法理邏輯上的矛盾、遭遇現實的困境,環境公益訴訟應是一種特別訴訟,是現代社會中公民共同行為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原告主體看,檢察機關並不是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最佳主體;從客體看,環境公益訴訟需要應對的是行為"對環境的損害",不宜將"對人的損害"納入環境公益訴訟的範疇。
8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39
顏運秋.重構我國經濟法訴訟理論與制度體系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8,(03):31-37.
關鍵詞:公益訴訟;經濟法訴訟;社會公益
摘要:經濟法訴訟是經濟法獨特的司法程序,是指相關的組織和公民根據經濟法的授權,對違反經濟法規範、侵犯國家和社會經濟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在訴訟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司法活動。鑑於目前我國法學界對於經濟法訴訟的定性比較混亂的現狀,我國亟須從經濟法訴訟的目的與原則、當事人適格理論與原告制度、訴權與訴的利益理論、舉證責任理論、受案範圍制度、管轄制度、訴訟費用制度以及激勵約束制度等方面重構我國經濟法訴訟理論與制度體系。
8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53
鄧思清.論檢察機關的民事公訴權[J].法商研究,2004,(05):57-64.
關鍵詞:檢察機關;公共利益(公益);民事公訴權
摘要:對侵害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行為 ,由誰向法院提起訴訟 ,各國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賦予被害單位和社會團體以起訴權 ;有的允許任何公民提起訴訟 ;有的則允許檢察機關提起訴訟。西方國家關於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的立法和實踐對我國有重大的借鑑意義。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應該賦予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訴的權力 ,並對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訴的受案範圍等若干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8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3
郭小冬.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實踐爭議及理論回應[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41(05):162-175.
關鍵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民事公益訴訟;訴的必要性
摘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已成為檢察機關辦理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重要途徑。由於缺乏基礎理論與制度規範的支持,相關的司法實踐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儘管是借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的規定來實現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並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公益訴訟的簡單結合。現有的「一條兩款」難以滿足司法實踐對法律適用的需求。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構需要釐清四對基礎關係,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等內」與「等外」、檢察機關與其他起訴主體、刑事審判與民事審判。在增加法律供給的同時,檢察機關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應保持謙抑與克制,實際提起的訴訟應限定在法定範圍之內並應考慮訴的必要性。
8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03
杜樂其.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損害賠償請求權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7,35(06):168-180.
關鍵詞: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損害賠償;威懾;補償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原告享有的請求權類型限定為停止侵害等"不作為之訴"的解釋立場,值得商榷。通過梳理學界和司法實務界關於這一問題的爭論可以發現,私益訴訟理論浸潤、制度功能認知偏差和訴訟程序障礙,乃是最高人民法院拒絕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基本緣由。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功能應定位為"威懾——補償"二元結構。在"威懾"與"補償"功能實現路徑中,單維度的"不作為之訴"難以勝任,而損害賠償請求權則能很好地擔當這一角色。在"最優威懾"情形下,均以威懾為導向的損害賠償與行政罰款之間可以替代適用;在"威懾不足"情形下,二者的"合作規制"則是切合實際的選擇。基於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損害賠償請求訴訟程序障礙上的擔憂,不僅沒有必要,而且也可以消除。
8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04
張旭東.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程序規則思考[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7,35(04):164-172.
關鍵詞: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環境保護;程序規則
摘要:"防患於未然"是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應對環境風險的必然選擇。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突破了實際損害這一傳統界限,面向的是更多的"不確定性"。簡單套用事後救濟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程序規則,有悖環境保護事前預防前瞻性要求。預防管控"預防法學"模式,要求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程序規則設置應秉持預防和比例原則,確立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啟動要件、舉證責任分配及預防性執行措施規則,以增強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在適用時的有效性,實現預防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前瞻性保護功能。
8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16
張忠民.論環境公益訴訟的審判對象[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33(04):115-122.
關鍵詞:環境公益訴訟;審判對象;訴訟標的
摘要:環境公益訴訟的審判對象(訴訟標的)是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所代表的普遍的環境公益與被告所體現的具體的環境私益之間的訴爭,決定了法院在審判中的目標指向和作用範圍。環境公益訴訟作為一種特別的訴訟,應建立二元制的審判對象體系並確立相應的識別標準,分別解決起訴主體資格問題以及侵權責任、行政責任等實體性問題。正確認識環境公益訴訟的審判對象,在把握環境公益訴訟、明確當事人爭執的核心、劃定法院裁判的範圍、準確適用既判力規則等方面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
9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6
丁寶同.民事公益之基本類型與程序路徑[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32(02):61-72.
關鍵詞:公益;集合性公益;純粹性公益;民事公益訴訟;侵害阻斷程序
摘要:民事訴訟所要承載之"公益"價值目標可一分為二:"集合性公益"與"純粹性公益"。基於其間的本質差異,承載二者的制度邏輯和程序原理必須有所區別。傳統的"群體性訴訟"制度,如代表人訴訟、選定當事人訴訟、集團訴訟、示範性訴訟(亦稱實驗性訴訟)等,足以承載"集合性公益"之救濟需求。"純粹性公益"之價值目標,則必須由"公益侵害阻斷程序"加以承載。我國新《民事訴訟法》第55條所要建立的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團體訴訟"(verbandsklage)制度為模本的。該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開始突破傳統民事訴訟之私益屬性原理,在廣義上屬於公益侵害阻斷程序的範疇,其制度功能處於"集合性公益"與"純粹性公益"的臨界點上。
9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7
陳承堂.宏觀調控公益訴訟起訴資格的構建[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3,31(06):169-177.
關鍵詞:宏觀調控;公益訴訟;起訴資格
摘要:公益訴訟起訴資格作為"誰"有資格提起訴訟的問題,在性質上屬於案件的程序性要件,而迥異於民事訴訟法中建立在案件實體性問題基礎上的當事人適格理論。根據政策的動態不一致性理論,宏觀調控主體違背承諾,調控受體建立在合法預期理論基礎上的信賴利益因此受到了損害,從而滿足了公益訴訟起訴資格的核心要件"實際損害"。直接授予遭受"實際損害"的調控受體以公益訴訟起訴資格不僅不會產生學界最為關注的訟累問題,還為調控受體提起公益訴訟提供了激勵機制。事實上,此種公益訴訟起訴資格類型化的構建路徑也為當下的公益訴訟的立法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