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97篇帖子。

【資料庫】18.民事公益訴訟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08:29
資料庫主要放置論文、書籍等相關資料的簡介信息,供檢索。
本部分主要放置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資料,包括公益訴訟的受案範圍、適格原告、證據與證明、訴前程序、訴訟程序等內容。
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0
王福華《公益訴訟的法理基礎》
法制與社會發展. 2022,28(02)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摘要:以公共利益為審理對象的公益訴訟既是糾紛解決活動,也是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活動,要反映特定政治道德和倫理,獲得法理支持。個人主義訴訟機制深受自由主義浸潤,其蘊含的當事人自我決定及程序保障理念成為公益訴訟制度發展的羈絆,經局部改良形成的家長式訴訟仍無法解決公益保護與公益代表間的根本性矛盾。以社群主義與公民共和主義為代表的共同體主義,雖從共同體價值和公共空間角度證成了集體程序的正當性,特別是商談主義為公益訴訟制度提供了全新的程序理念、框架與裁判方式,但「公共善」理念的抽象性限制了其理論價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新時代我國公益訴訟制度注入了價值根據和政治倫理。在此基礎上,合理吸收各政治哲學思想,可促進公益訴訟制度實現訴訟民主、正當程序、訴訟效率等諸價值。
關鍵詞:公益訴訟;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共和主義;以人為本;
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0
洪冬英《「雙碳」目標下的公益訴訟制度構建》
政治與法律. 2022(02)
華東政法大學
摘要:"雙碳"目標的實現是新時代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必經之路,從國家義務出發,一是要採取自上而下相應的"減排"政策和市場交易,二是要有妥善的公益訴訟制度。公益訴訟作為保障"雙碳"目標實現的有效路徑,需要憲法、行政法、民法、社會法等不同法律部門之間的整體協調銜接。構建契合"雙碳"目標實現的公益訴訟制度,在氣候公益訴訟當事人的選擇上,要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在提起訴訟中的作用;在生態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上,要根據碳排放利益的特殊性,進一步明確生態損害賠償在公益訴訟制度下的運用;要逐步探索進行有限的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合併以及民事公益訴訟、民事私益訴訟合併,並把握好當事人適格的判斷。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需要契合"雙碳"目標,能夠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治理性的司法保障。
關鍵詞:碳排放;公共利益;生態文明;公益訴訟;
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1
黃忠順《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二元配置論》
當代法學. 2022,36(06)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
摘要:生態環境損害責任本不屬於《侵權責任法》的調整範圍,但《民法典》已明確將其作為特殊的侵權責任加以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的民事權益損害與生態環境損害可以分別稱為生態環境私益損害與生態環境公益損害。《民法典》第1232條規定的懲罰性賠償請求權是以特定的被侵權人為歸屬主體的私益損害懲罰性賠償請求權,其實質是實質化了的形式性實體請求權,特定被侵權人原則上應當通過個別訴訟的形式提出懲罰性賠償請求。為解決生態環境損害補償性賠償請求權難以完全行使問題及遏制惡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立法機關應當為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另行創設形式性公益損害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並實行私益損害懲罰性賠償與公益損害懲罰性賠償雙軌制。
關鍵詞:生態環境法典;私益損害懲罰性賠償;公益損害懲罰性賠償;形式性實體請求權;外部成本內部化;
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1
李曉倩《慈善公益訴訟制度的證立與構成》
法學評論. 2022,40(03)
吉林大學法學院 吉林大學司法數據應用研究中心
摘要:《慈善法》確立了慈善組織治理的「權力主導」規範模式,同時,受傳統大陸法系財團法人理論和制度的影響,我國慈善組織制度虛化了捐贈人與慈善組織之間的私法關係,從而導致「權力失靈」與「權利孱弱」的雙重治理困境。基於公益訴訟制度在慈善領域的適應性,慈善公益訴訟應當成為我國慈善組織治理的補充性機制。立足於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分工,慈善公益訴訟可定位為慈善組織治理的「動態衡平」機制,以避免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僭越。在慈善公益訴訟的制度構成上,應當將檢察機關確立為適格原告,將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義務履行作為法院可予支持的訴訟請求,並將檢察建議作為前置程序。
關鍵詞:慈善組織;公益訴訟;檢察機關;適格原告;訴訟請求;
 
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1
張明哲《論民事檢察公益訴訟的審判模式:以對抗制為中心》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2,25(0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摘要:伴隨着檢察公益訴訟公訴化趨勢在理論上的完善與實踐中的推進,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審理模式出現了非訴化與職權化的傾向。鑑於民事檢察公益訴訟以檢察機關作為提起民事審判的主體,以現有的的民事程序作為審判構架,二者關係如何相互調整,以實現順利銜接,是公益訴訟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比我國刑事訴訟改革以對抗式審判模式作為主要的改革方向,"公訴"特性相對較弱的民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適用對抗式審判模式方面,理應存在更大空間。在對抗式審判模式的語境下,法官消極是作為其裁判中立的表像,訴訟力量平衡以求程序公正是其核心的追求,因而此處強調民事檢察公益訴訟中的對抗式審判模式,與檢察機關對檢察權能的強化發展並不矛盾。同時由於檢察機關的特點,反而可以使對抗式審判模式的缺陷在民事檢察公益訴訟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癒。
關鍵詞:公益訴訟公訴化;對抗式;審判模式;民事檢察公益訴訟;
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12
4.積極回應黨和國家重要關切
郭小冬《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實踐爭議及理論回應》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23,41(05)
郭小冬 天津大學法學院
摘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已成為檢察機關辦理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重要途徑。由於缺乏基礎理論與制度規範的支持,相關的司法實踐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儘管是借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的規定來實現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並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公益訴訟的簡單結合。現有的「一條兩款」難以滿足司法實踐對法律適用的需求。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構需要釐清四對基礎關係,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等內」與「等外」、檢察機關與其他起訴主體、刑事審判與民事審判。在增加法律供給的同時,檢察機關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應保持謙抑與克制,實際提起的訴訟應限定在法定範圍之內並應考慮訴的必要性。
關鍵詞: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民事公益訴訟;訴的必要性;
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12
張陳果《恢復性司法:檢察機關提起的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
清華法學. 2023,17(02)
張陳果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摘要: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的規範框架蘊含了恢復性司法的理論精神,力圖通過公法和私法協同運作實現賠償與制裁的多個制度目標。檢察機關提起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是檢察權的重要意涵,也是檢察機關作為憲法上法律監督機關性質的集中體現。
關鍵詞: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法律監督機關;
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13
胡思博《檢察機關支持民事私益訴訟的程序設計》
China Legal Science. 2023,11(02)
胡思博1,2Li Yan 1. the Procedural Law Research Institute  2. the Research Center of Basic Procuratorial Theories
摘要:現行《民事訴訟法》將支持起訴作為原則加以規定,對檢察機關支持民事私益訴訟並無具體操作規則。檢察機關對當事人進行民事私益訴訟的支持和對民事私益訴訟的監督、對民事公益訴訟的支持有着本質區別,是對當事人訴權的保障和正常訴訟構造的維護。檢察機關應秉持客觀中立的原則,通過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啟動支持措施,實現對當事人在起訴階段、庭前準備階段和審理階段的全方位支持,最終取得平衡雙方當事人訴訟能力的法律效果。
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13
高旭《消費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與分配——基於分配正義理念的跨法域研究》
法學. 2023(12)
高旭 北京大學法學院
摘要:消費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和分配在實踐層面頗為混亂,收歸國庫的通行做法也受到學界的普遍質疑。懲罰性賠償數額分享制度賦予政府收取部分賠償金的權利,但該制度以私人執法為依託,其合憲性基礎與我國的公共執法模式存在偏差,無法直接移植。在公共執法模式下,將懲罰性賠償金收歸國庫面臨一系列合法性難題,難以圓融於我國的公法體系。數額分享制度以分配正義為價值指引,新近理論更加關切懲罰性賠償金的分配與使用如何更好地追求社會效益。通過對數額分享制度價值基礎及其沿革理論的借鑑,我國公共執法模式下懲罰性賠償金的歸屬及分配機制可通過接駁社會法的基本範疇予以建構:對於消費者的損失,懲罰性賠償金可作為資金來源建立社會補償機制;在權屬安排上,懲罰性賠償金不宜通過財政工具調整,應界定為社會產權並選擇適宜的組織管理形式;在國家職能層面,法院應秉持能動司法和協商性司法理念,檢察院等代表公共利益的主體應履行監督義務,共同參與建立適宜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償付程序,從而推動懲罰性賠償消費公益訴訟的社會化轉向。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