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22篇帖子。

【资料库】22.民事执行程序

9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6:59
肖建国.民事执行中的检法关系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法理基础的另一种视角[J].法学,2009,(03):94-101.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法关系;检察监督;谦抑
摘要:建构民事执行中的检法关系,客观上需要更有说服力和穿透力的强势论证。从民事执行法律关系的这一内在理路审视,可以发现近代自由主义民事诉讼理念下的民事执行法在逻辑自足的程序构造、复杂利益关系的协调、现代民法追求的实质公正之实现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这就为我国建立融支持与纠错功能于一体,奉行谦抑原则的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9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17:06
李浩.论民事执行中债务人财产的发现[J].法学,2007,(12):55-65.
关键词:民事执行;债务人财产;发现方法
摘要:发现债务人财产对破解执行难,促使债务人主动履行,追究拒不履行债务人的法律责任,促使债务人如实申报财产,减少协助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申请人提供线索、债务人申报、法院的搜查与调查、其他国家机关的协助、群众举报是发现债务人财产的主要途径。为了增强发现债务人财产的能力,应当建立起富有实效性的财产申报制度,应当强化法院的职权调查,应当健全协助执行机制,充分运用搜查手段,继续实施和推广法院在执行中创造的新举措。
9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27
洪浩.论我国民事执行救济法律制度之重构[J].法学,2005,(09):78-83.
关键词:执行救济;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
摘要: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包括程序上的救济——执行异议和实体上的救济——执行异议之诉,但两者的法理基础并不相同,并由此决定了制度构建的不同。执行异议以执行行为违法为前提,基于执行行为的行政权属性,从权力制约和权利救济出发,应采取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相结合的方式。执行异议之诉不以行政行为错误为前提,而以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为基础,该争议构成独立的民事诉讼。
9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29
牟逍媛.完善民事执行救济的程序保障机制[J].法学,2005,(07):91-96.
关键词:执行救济;程序;保障机制
摘要: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因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及不明确,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了直接影响,由此加重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执行难”和“执行乱”。民事执行救济的立法缺陷在执行异议法定审查程序、执行救济方法、对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欲从程序上完善执行救济,应分立设置执行裁决机构和执行机构;建立异议之诉制度;取消现行执行异议,赋予当事人或案外人程序救济权;设立对执行救济的监督程序等。
9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39
韩波.执行和解争议的法理分析[J].法学,2002,(09):48-51.
关键词:和解;执行和解;既判力
摘要:执行和解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重要方式。由于执行和解协议一直处于“软约束”状态,执行和解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执行和解争议频繁发生,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延宕执行的负效果。本文以执行和解的性质和效力为基点对执行和解争议进行法理分析,并提出优化这一制度的思路。
9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6 20:59
傅明亮.代位执行若干问题探析[J].法学,1997,(09):
摘要:代位执行若干问题探析●傅明亮代位执行,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律新设立的一种执行制度。它旨在通过扩大被执行主体的范围,即在原被执行人不能清偿时,将被执行人的债务人增加为被执行主体,增加申请执行人(债权人)受偿的机会,使其债权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和满足。因而...
9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7 16:01
刘哲玮.回归与独立:执行和解的私法解释考辨[J].法商研究,2021,38(06):170-183.
关键词:执行和解;执行措施;私法行为;新债清偿;意思表示
摘要:执行和解是一项中国本土性制度,并无比较法可供参照。从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发轫,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一项公法制度。但经过数轮修法和司法解释的更迭,执行和解在规范层面已经与执行措施和执行根据松绑,回归为一项独立的民事合同。理论上不同学说也都认可执行和解中包含私法行为,执行和解回归民事合同不存在实质的理论障碍。在回归私法行为后,有必要运用民法解释方法分析执行和解的法律效果,其中的疑难问题是执行和解确立的债权与原执行根据确定的执行债权之间的关系。执行和解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是一种独立合同类型,而不是传统民法意义上的和解合同、实践合同、附条件合同、新债清偿。在解释执行和解的内容和效果时,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承认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与和解协议中存在不同的意思解释方案,不能冀望借用一个民法概念对其效力作出统一界定。即便要构造任意性规范,也需要充分考虑执行债权已经具备既判力和强制执行力的特殊性,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9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2:01
朱福勇.瑕疵执行行为之规制——以执行对话模式的构建为中心[J].法商研究,2017,34(05):121-130.
关键词:瑕疵执行行为;执行对话;职权干预;规制
摘要:在"职权干预型"执行构造下,法官"独白"导致瑕疵执行行为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既减损执行权威,又影响司法公信力。从保障当事人权益和执行权威角度出发,瑕疵执行行为应当得到治理,而规制瑕疵执行行为的路径,应当是由传统的"事后"救济向"事前"、"事中"转变,构建执行对话模式,确立对话理念,完善对话立法,遵循对话原则、控制对话范围、规范对话程序,健全对话措施,以推动执行对话的有效实现。
9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8 14:53
郑世保.再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和执行救济的序位关系[J].法商研究,2015,32(04):142-149.
关键词:民事执行;执行救济;执行检察;序位关系
摘要:针对私益的错误的民事执行行为,应当由当事人首先提起执行救济,在执行救济无法达到权利救济目的时,执行检察监督在当事人申请下启动,此时执行检察和执行救济间序位关系应是"申请救助说";而针对公益的错误的民事执行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立即启动检察监督,此时执行检察和执行救济间序位关系应是"主动参与说"。前述两类序位关系中的执行检察和执行救济在纠错对象、证据负担等方面存在差异。
10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1:54
李浩.目的论视域中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解读[J].法商研究,2011,28(02):79-85.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执行难”问题;消极执行行为
摘要: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讨论已经从要不要设立这一制度转向如何设置这一制度,而在构建这一制度时,首先需要明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设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民事执行中的"执行乱"问题,而且在于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执行难"仍然是我国民事执行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法院的执行行为。鉴于法院的消极执行行为是引起"执行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消极执行行为应当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重点,被执行人、案外人仅在例外情形下才能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