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22篇帖子。

【资料库】22.民事执行程序

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8:11
马登科.民事强制执行与人权保障[J].时代法学,2007,(01):29-33.
关键词:民事执行;措施;专题研究
摘要:“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她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由于她得到好处的结果”(英国:埃里.凯杜里语)。而国家保证个人福祉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法律的价值,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执行是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是保障审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最终实现的主要途径,如果法院的生效判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人们可能就会对法律效力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在整个社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研究我国执行程序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的田平安教授、廖中洪教授、季卫东教授、徐昕教授等部分专家、学者,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从法学理论或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期望从国内外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启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过,这一特别策划的目的更在于,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或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
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8:13
傅强.谁为悬赏执行“买单”——兼论民事执行程序中举证责任分配[J].时代法学,2004,(06):76-79.
关键词:悬赏执行;举证责任;民事执行程序
摘要: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一些法院进行“悬赏执行”的改革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应由谁来承担悬赏执行的费用仍存在着争议。根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和法院查证责任的规定,申请执行人没有承担悬赏执行费用的义务,而理应由法院来承担。
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51
霍海红.执行时效期间的再改革[J].中国法学,2020,(01):241-259.
关键词:执行时效;诉讼时效;终本程序;执行难
摘要: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时对申请执行期限作了重大改革:名称由"申请执行期限"修改为"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从1年或6个月统一加长为2年且可以中止和中断。虽然从时效理论和实践效果观察,该项改革属重大进步,但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执行时效期间应在坚持时效身份的前提下独特化:为保障判决的确定性和安定性,平衡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利益,缓解执行难困境,提升时效规则体系化,执行时效期间应显著长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建议坚持"诉讼时效统一化"思路,在民法典总则编对"判决确认之请求权"规定10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即使暂时维持执行时效与诉讼时效的"二元并立"立法体例,《民事诉讼法》也应将执行时效期间加长为10年。
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06
卢正敏.执行程序中的虚假租赁及其法律应对[J].中国法学,2013,(04):169-179.
关键词:虚假租赁;买卖不破租赁;登记;执行程序
摘要:当前我国执行实践中出现了大量以规避执行而设立的假性租约,导致债权人以及买受人权利难以实现,更危及司法公信力。就其成因而言,主要有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前者是租赁权的绝对对抗效力,后者是证明责任分配的错误和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实务中的多种应对方法作用也有限。比较域外各种立法例,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当通过明确登记作为租赁权的对抗要件以及完善相关执行制度来解决虚假租赁问题。
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06:09
徐洁.论诚信原则在民事执行中的衡平意义[J].中国法学,2012,(05):55-60.
关键词:诚信原则;代位执行;执行异议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法赋予法官在法律适用中追求具体社会公正而解释或弥补法律疏漏的重要依据。我国应当把这一原则引入民事诉讼特别是民事执行中。程序法定主义的特征决定了民事诉讼法的形式性,然而民事诉讼法的形式性绝非意味着它放弃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运用诚信原则补充、限制和协调具体规范的漏洞或规范的僵化应用,以保证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妥当性,既是法官的权力,也是法官的义务。代位执行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利益,执行异议制度则是为了避免第三人的财产遭受不当的强制执行,两者都是为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然而对第三人的异议不加审查就盲目地赋予其终止执行的法律效果,很可能背离正义的方向。因此,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将诚信原则作为第三人异议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评价基准,应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18
董少谋.执行程序中案外人之救济途径[J].中国法学,2009,(05):110-117.
关键词:案外人异议之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第三人再审之诉
摘要:在执行中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救济时,案外人通过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还是通过向执行法院院长"申诉"而由院长依职权审查处理?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司法解释均未作明确规定。在此种情况下,依托第三人再审之诉,借鉴"第三人撤销判决的异议"制度,构建案外人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救济途径应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26
杨解君.论利益权衡下的行政执行与民事执行衔接[J].中国法学,2007,(01):45-57.
关键词:行政执行;民事执行;利益权衡
摘要:行政执行与民事执行,在现行制度和实践中常有冲突。对于二者关系的厘清与处理,我国现行法中缺乏一般而系统的规定,只有个别条款略有涉及且自相矛盾,由此在法律适用上引发了一系列困惑。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冲突,不仅涉及公法和私法上的执行秩序,而且关系到公益与私益的权衡及其保护。理论上,从利益关系的视角,可将行政执行与民事执行的关系处理规则归类为:公益优先主义、私益优先主义、平等对待主义、非利益考量主义。笔者主张,行政执行与民事执行的衔接,应在综合权衡公益私益的前提下,再行决定相关执行程序和具体措施之先后。具体而言,就是以作为执行权基础的实体权利为依归,进行全面的利益权衡,确立公法上债权和私法上债权受偿的一般顺序。同时,为了保证受偿顺序的公平及其公私法上债权的最终实现,还应当建立起执行协调机制。
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38
常怡,崔婕.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0,(01):
关键词:民事强制执行;立法
摘要:作者认为 :民事强制执行是一种以保证人民法院实现审判职能为基本任务的行政行为 ,即是一种司法行政行为 ;执行机构的设置应加强垂直领导 ,同时对执行机构与审判机构的权责划分进行明确界定 ;在地域管辖上 ,民事执行应由执行标的所在地或执行行为地法院管辖 ;我国现有申请执行的期限与民法的诉讼时效相矛盾且时间过短 ,应当予以延长 ;对我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应进行充实和完善
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1 19:40
江伟,肖建国.民事执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法学,1995,(01):
摘要:本文作者基于民事诉讼法的疏漏、司法解释的粗线条及实践中存在的执行问题,为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对执行根据、超额查封与重复查封、参与分配、执行竞合、债权人代位申请执行和执行异议与异议之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设想。作者认为,就法律制度本身而言,执行难的解决,首先取决于我国执行制度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如民法中的债的担保、保全及刑法中的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的完善,对解决执行难有重大影响。
 
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12 20:13
陈刚.我国民事执行回转理论基础与制度构造的革新[J].法学研究,2022,44(01):86-103.
关键词:执行回转;最终调整说;审执分立;不当得利
摘要:我国民事执行回转制度一方面因在实践运行中背离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趣旨,出现了“审执合一”的程序构造和可能被执行回转之诉替代之问题;另一方面因生成于传统职权主义诉讼体制,又面临着理论基础和制度构造都需要彻底改造的问题。相较于其他被执行财产事后救济制度,民事执行回转制度对于实现诉讼经济和诉讼迅速的理念,促成纠纷一次性或最大化解决,有着十分明显的制度优势。因此,将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由职权进行主义运行模式改造成贯彻处分权主义的运行模式,使之在保留原有制度功能及优势的同时,又符合新时代民事诉讼的发展需要,是当下民事强制执行法立法过程中应予充分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具体制度构建上,应将不当得利之债规定为民事执行回转制度的实体法基础,并将其定性为实质诉讼规范;坚持审执分立的程序构造和排除另诉的处理方案;将回转制度规定在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编中,并设立裁判解释程序。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