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登录 | 注册

作者共发了167篇帖子。

【资料库】24.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61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5
刘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可能”的运行逻辑:法律与文学[J].清华法学,2014,8(04):82-102.
关键词:马锡五审判方式;法律与文学;刘巧儿故事;运行逻辑;基层司法
摘要: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研究,可再推进。从法律与文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关于"马锡五审判"的文学作品中具体事件情节的叙述,分析该审判方式的"可能"面对的微观环境,进一步探索该审判方式"可能"的一种运行逻辑,这成为再推进的一个策略。此再推进的目的,一方面,是丰富对其可操作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于拓展对这种审判方式"可能"所应对的深层法理问题和所试图解决的基层司法关键环节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的"事件情节"不应用作原事实,但只要展现了真实世界中的"可能",对法学研究便存启发,此缘于法律思考不可能拒绝"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62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59
范愉.委托调解比较研究——兼论先行调解[J].清华法学,2013,7(03):57-74.
关键词:委托调解;法院调解;ADR;民事诉讼;先行调解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世界性的ADR潮流推动各国的委托调解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近年的社会治理和司法实践中,委托调解亦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当代世界各国委托调解、特别是司法委托调解的性质、功能、类型、背景、社会因素进行比较和类型化研究,可以看到,由于社会、体制及理念因素的差异,委托调解目前存在的多元化模式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同时其发展趋势又存在一定共性。我国委托调解在实践中十分活跃,但缺少法律规范,并存在一些理论争议和操作上的问题;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体制及理念等因素,其制度设计具有不确定性。《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先行调解制度将进一步推动委托调解的发展。总体而言,委托调解的基本趋势将是在保持多元化形态的前提下尊重实践创新,并进一步实现制度化。
63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06
郭小冬.民事诉调结合新模式的探索——以整合现行调解路径为基础[J].清华法学,2011,5(03):28-38.
关键词:诉调结合;社区法庭;司法确认;事后监督
摘要:在民事纠纷大调解的格局下,调解的种类繁多,主持调解的力量分散,实效性差。而人民调解作为一种诉讼外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对于分流案件、缓解诉讼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人民调解的长效发展,应当使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协议真正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司法的优势在于法的运用,因此诉讼中的法院不宜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审理案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既使人民调解获得了司法的支持,也体现了司法最终审查的权威地位。
64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1
范愉.人民调解与我国台湾地区乡镇市调解的比较研究[J].清华法学,2011,5(01):163-174.
关键词:人民调解;乡镇市调解;我国大陆;我国台湾地区
摘要: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与我国台湾地区的乡镇市调解制度同为现代国家依法建立的民间性调解制度,可纳入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范围。二者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相近的制度、程序设计,显示出许多与西方国家调解不同的特征和理念,同时又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功能、构成和运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比较这两种制度,有利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同时,二者都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纠纷解决和治理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和程序形成衔接与互补,共同构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65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2
郭松.人民调解解纷数量为何下降?——超越已有理路的新论说[J].清华法学,2010,4(03):154-163.
关键词:人民调解;解纷数量;分流机制;社会转型;纠纷形态
摘要:自1991年起,人民调解的解纷数量逐年下降。对此现象,学界的解释几乎都集中于其他解纷机制的分流。定量分析表明,民事诉讼在1997年以前分流了人民调解的部分纠纷,但此后这种分流日趋减弱,基层法律服务所没有起到分流作用,公安机关分流了部分特定纠纷,但没有实质性地影响人民调解。人民调解解纷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要从纠纷形态变化的角度解释,即纠纷形态本身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了变化,适合人民调解解决的纠纷减少。这种新的解释能够得到现有资料的印证,也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人民调解解纷功能弱化"的已有判断,还能启发我们思考国家纠纷解决机制供给的宏观战略。
66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8
周建华.司法调解的契约化[J].清华法学,2008,(06):147-158.
关键词:司法调解;契约化;ADR;诚信
摘要:司法调解的契约化是私法领域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司法调解处于合同领域和诉讼领域的交汇处,所以它的契约化是当前我国私法领域中强调合同自由和诉讼当事人主义的必然发展趋势。司法调解的契约化发展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司法调解原则金字塔式结构体系的形成,自愿原则处于金字塔之顶端,保密、对等、诚信三项原则的共同运作以保障自愿原则的实现;二是司法调解中主持人的多元化引起法官角色的重整,以保障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意愿自由交换。
67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23
强世功.文化、功能与治理——中国调解制度研究的三个范式[J].清华法学,2003,(02):146-160.
摘要:<正> 调解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似乎已经构成了所有讨论调解问题的前提共识。在法律社会学研究中,调解往往与审判相对照,以至于被建构为两种相对应的纠纷解决模式。如果我们仅仅从这种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考察调解的话,将调解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纠纷解决模式,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调解"这个概念下,不仅有初民社会独特的纠纷解决方式,还有目前美国流行的"非诉讼纠
68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9
韩伟.司法调解与治理变革——以陕甘宁边区基层司法档案为中心的考察[J].法学家,2020,(03):56-70+192-193.
关键词:调解制度;社会治理;陕甘宁边区;司法档案;多元化纠纷解决
摘要:司法调解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调解制度,则是当代中国司法调解的主要渊源。革命根据地的调解,不止是一项司法制度或者新型司法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它实质上更是一种治理模式,辅助革命政策的推行。通过荣誉、身份等象征资本重塑调解人,不断将革命伦理、法制融入新型调解规则体系之中,中国共产党借助司法调解,较好地实现了革命根据地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有效消解了革命法制与社会旧俗之间的紧张关系,增进了普通民众对共产党政权的认同度。革命时期的调解尽管存在制度缺漏、行政导向等缺陷,但它对社会文化、习俗的娴熟运用,对社会组织、地方权威人物的组织吸纳,以及注重消弭社会冲突、维护邻里和睦的价值取向,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治理变革在法治中的生动体现,也成为当下司法与社会治理可资取鉴的历史资源。
69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1
刘磊.通过典型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变迁——“枫桥经验”研究的视角转换[J].法学家,2019,(05):1-16+191.
关键词:枫桥经验;基层治理模式;顶层倡导;基层治理创新;变迁路径
摘要:"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法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关知识、话语和实践得以融合的重要载体。有关"枫桥经验"的大量研究侧重于考察其内容,使用共同或相近的分析框架和政策话语,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的内卷化和泛化。若要推动"枫桥经验"研究的深入开展,需要转换研究视角,由侧重对其内容的研究,转向对其所蕴含的中国基层治理模式变迁路径的研究。"枫桥经验"蕴含的变迁路径,可被归纳为"顶层倡导—基层创新—中层承接—理论提炼—全国推广"。这一变迁路径使得"枫桥经验"由单一性经验转变为综合性经验,由局部性经验提升为全国性经验,由历史性经验演变为现实性经验。依循这种路径借鉴和推广基层治理典型模式,要处理好内生价值与外部推广、特殊性与普遍性、一统性与基层自主性之间的关系,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失。
70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5
陆晓燕.“裁判式调解”现象透视——兼议“事清责明”在诉讼调解中的多元化定位[J].法学家,2019,(01):101-111+193-194.
关键词:裁判式调解;事清责明;法官审判权;当事人处分权;程序分流
摘要:近年来,以"事清责明"为特色的"裁判式调解"悄然进入司法的视野。一方面,"事清责明"作为调解标准,在经历了"调解热"时期的"否定""不当调解"反思中的"否定之否定"之后,携"裁判式调解"之势回归;另一方面,在"裁判式调解"的实践形态中,作为调解标准的"事清责明",较之作为裁判标准的"事清责明",在内容、程序、载体上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在法治社会初步建成的背景下,纠纷主体的理性度增加、纠纷模式的聚合度增强、纠纷类型的多样化发展,决定了规则指引的有效性、规则治理的示范性、规则创新的必要性,从而使"事清责明"调解标准的回归成为法律规则下当事人处分之治的必然要求;但在同时,法律规则在不同案件调解中的作用度、在不同调解程序中的参与度、在不同形式载体中的昭示度均不同,导致不同案件调解所需要的、不同调解程序能达到的、不同形式载体所揭示的"事责"清明度也有不同。因此,应以"事清责明"的多元化标准,作诉讼调解的程序分流,根据案件类型,确定所需要的"事责"清明度;根据所需要的"事责"清明度,决定应选择的分流程序;根据所选择的分流程序,决定应选用的"事责"载体。

内容转换: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