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幢別墅,大家都說別墅里有一個瘦子,你只要去那幢別墅他就會熱情的款待你。
你屁顛屁顛去了,結果沒看到瘦子,只有一個胖子。
胖子拿起手邊的斧子把你劈兩半。
這個時候你想明白了,別墅里可能有兩個人,一個瘦子一個胖子,瘦子會招待你,胖子會殺人。
如果人很倒霉碰到胖子,就會被一斧子劈開。
如果人碰到瘦子,就會被熱情款待,並開心地離開。
所以有關於別墅裏面的故事,都是碰到瘦子的「倖存者」講的,那麼大家聽到的都是瘦子的故事。
為什麼沒人說胖子會殺人?因為碰到過胖子的都被殺了,沒機會說。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有的時候我們的研究對象是錯誤的,就會得出一個錯誤的答案,就比如經典的在火車上問大家買沒買到火車票。
在生活當中它往往就是:
你感覺身邊炒股的人都發財了——因為發財的會四處去說,虧錢的不會到處炫耀。
學生時代的混混都飛黃騰達了——飛黃騰達的才會出現在你的同學會上,泯於人海甚至乾脆被人扔到海里的你想不起來。
總之就是,你能研究到的樣本,都指向結果A,但是出於某些原因,你研究不到其他樣本,而那些你研究不到的樣本,指向結果B。
所以其實本來不一定結果是A,但是你只能研究到結果是A的樣本,你就會以為結果是A。
作者:MMMT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6663677/answer/19583536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