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春龍.中國司法解釋的地位與功能[J].中國法學,2003,(01):
關鍵詞:司法解釋;法院規範解釋;法官裁量解釋;立法原意;司法解釋的發展
摘要:作者依據法律解釋理論結合親身審判實踐 ,將中國司法解釋分為法院規範解釋和法官裁量解釋兩種 ,並指出法官裁量解釋的重要作用和被忽視的理論原因。此外 ,還就司法解釋對立法宗意的確認與深化作了全面論述 ,對中國司法解釋的發展與完善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
 |
陳金釗.司法過程中的法律發現[J].中國法學,2002,(01):
關鍵詞:法律發現;法律淵源;法律方法;法律解釋
摘要:司法過程中的法律發現是法學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法官面對個案理解、解釋、適用法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法官應表達對法律的忠誠並根據案件事實衡平個別正義。法官之所以在司法過程中發現法律,乃是因為法律適用就是法律解釋,沒有法官對法律和事實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法律適用。依照法治原則,發現法律首先應從法律正式法源中去尋找,只有當正式法源中沒有明確標準或雖有標準但該標準與個案正義嚴重背離時,才在非正式法源中尋找可以接受的答案。
|
 |
周道鸞.論司法解釋及其規範化[J].中國法學,1994,(01):
摘要:司法解釋的概念揭示司法解釋具有三個主要特徵,即司法解釋的主體是特定的;司法解釋的對象是現行法律條文;司法解釋具有普遍的司法效力。司法解釋對保證法律的正確適用,彌補立法的不足,起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立法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法律教學和法學研究提供了豐富和寶貴的資料。作者從健全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出發,針對當前司法解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司法解釋工作,使之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以適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
彭岳.一致解釋原則的功能及適用要件[J].法學研究,2023,45(02):207-224.
關鍵詞:一致解釋原則;司法遵從原則;條約適用;涉外法治
摘要:作為成文法解釋方法之一,國內法與國際法一致解釋原則有助於促進國際條約在國內的實施。在對外開放的語境下,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分別針對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和涉外商事案件引入了一致解釋原則,以在國內法層面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兩類案件所涉一致解釋原則的適用要件基本相同,但在規章能否阻卻一致解釋原則適用方面存在區別,從而對國際條約的國內適用產生重大影響。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適用規章有其合理性,但因法院過度關注WTO協定是否具有直接適用效力,疏於分析規章的合法有效性,致使一致解釋原則與司法遵從原則之間的關係處於被遮蔽的狀態。涉外商事案件中涉及的規章通常僅是裁判說理的依據,只有在規章內容涉及特定類型公序良俗時,才能有限地阻卻一致解釋原則的適用。基於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之理念,一致解釋原則的適用應嚴格限制在涉外法律關係之中,並與條約的直接適用制度一道,構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條約國內實施法律體系。
|
 |
雷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方法論反思[J].法學研究,2023,45(01):3-19.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原則;裁判理由;裁判依據;具體化論證
摘要:從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典型案例來看,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適用存在顯現度不夠、釋法功能較弱、價值宣示色彩過濃、結合個案進行的「融入式」論證不足等問題,有必要對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方法論進行系統反思。核心價值觀入法入憲後,已從純粹的道德範疇或司法政策轉變為當代中國法的效力淵源,成為法律體系和規範理論雙重意義上的法律原則。核心價值觀可通過三種途徑融入司法裁判:作為裁判理由發揮說理功能、作為裁判依據發揮廣義上的釋法功能、在特定情況下作為價值衝突的解決基礎。廣義上的釋法功能可通過法律解釋、漏洞填補或法律修正三種方式實現。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前提在於,結合個案事實對核心價值觀進行具體化論證。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論證以實踐多段論為形式,且至少應當符合飽和性規則、連貫性規則和切合性規則。
|
 |
楊知文.類案適用的司法論證[J].法學研究,2022,44(05):54-68.
關鍵詞:類案檢索;類案適用;司法論證;裁判要點;指導性案例
摘要:適用類案裁判需先通過類案檢索尋找類案,然後進行類案適用的司法論證。類案適用的司法論證,包括類案的判定論證和適用過程論證兩個階段。以作為陳述的案件事實為案件相似性的判斷標準,可將遞進式同質論證確立為類案判定的論證模式。類案適用的過程論證,由基於類案的法律推理和類案推論的保證性論證構成。在前一環節,要在類比推理的基礎上附加依據一般性規則的論證,確保類案適用過程具有正當性;在後一環節,可藉助保證性論證的一般形式,解釋法官在類案推理中對一般性規則的選擇,通過作為保證性論證補充形式的差異重要性排除論證與重要相似性缺失論證,回應論辯中的相反意見。若案件之間的相似特徵與差異特徵的重要性相當,則可補充權衡性論證。類案適用及其司法論證凸顯了制定法傳統中司法案例的應有功能,為法律的統一實施提供並補充了重要機制。
|
 |
陳偉.作為規範的技術標準及其與法律的關係[J].法學研究,2022,44(05):84-100.
關鍵詞:技術標準;合理定型;強制性標準;合規抗辯;環境標準
摘要:標準化過程是科學技術與價值判斷相融合的合理化過程。技術標準是對生產過程、產品或環境質量之合理定型的規範系統,是量化指標最集中、與法律互動最頻繁的標準之一。技術標準並非公法規範,無論對於公法還是私法,技術標準的功能都是提供合理定型的一種參照規定。強制性標準的法律效力來源於公法規定而非標準本身,該強制性是公法執行上的強制性而非私法適用上的強制性。技術標準的「規範性法律效力」並非標準的法律效力,而是法律本身的效力。在立法、執法和司法過程中,特定事實需要藉助標準予以重構或建構後,方能以可接受的成本為法律所識別,此乃標準可以在法律中被援引的根本原因。在行政執法和司法裁判的大部分案件中,基於能力和成本的考慮,宜尊重標準的合理定型功能;如果個案中確實存在更好的合理定型事實的工具,則應當用此種工具取代之。
|
 |
汪君.民事裁判援引規章及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審查義務[J].法學研究,2021,43(05):144-158.
關鍵詞:裁判依據;說理依據;司法審查;民法淵源;民行協作
摘要:民事裁判中法官援引規章或行政規範性文件作為說理依據時,需對規章或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有效進行審查。此種審查的實質,是法官在找法過程中以規範秩序統一性為標準,對規章或行政規範性文件之說理依據資格的判斷。其與專門審查抽象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司法審查在制度屬性、審查目的、主動程度、處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民事裁判中對規章或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審查,可以借鑑行政審判領域權威且成文的審查標準,但應在明確規章和行政規範性文件各自審查範圍的基礎上,適用不同的審查標準。對規章的審查宜以條文內容為限,對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審查應從制定權限、條文內容、制定程序三方面進行。民事裁判文書對於審查結果的呈現,尤其是對規章或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與否的評價,應較行政裁判更為謙抑。
|
 |
黃澤敏.法律漏洞填補的司法論證[J].法學研究,2020,42(06):62-79.
關鍵詞:法律漏洞;司法論證;論證型式;裁判規則
摘要:法律漏洞填補的司法論證包括認定論證和填補論證兩個部分。根據法律漏洞的兩個構成性特徵,認定論證由規則缺失論證和圓滿性論證組成,對此可分別提出論證型式α和論證型式β。法律漏洞一旦根據論證型式得到認定,論證目標即指向漏洞的填補。法律漏洞填補在司法上有兩條路徑:規則引入(有規則填補)與規則創設(無規則填補)。填補論證分為引入論證和創設論證兩種類型,對此可分別提出論證型式Ⅰ和論證型式Ⅱ及其附屬論證型式。這兩種論證在法律漏洞填補上存在競爭關係,最終還需確立一條填補論證原則P,以避免選擇之難題。
|
 |
金楓梁.裁判文書援引學說的基本原理與規則建構[J].法學研究,2020,42(01):190-208.
關鍵詞:裁判文書;可接受性;援引;學說;通說
摘要:學說的內容實質正當性及其約束法官自由裁量空間的外觀進而增強裁判可接受性的功能,是裁判文書援引學說的基本原理,也是建構援引規則的出發點。學說根據其競爭力可以分為通說、主流說、少數說,法官既可以援引通說也可以援引非通說;援引非通說應當成為援引的主流。法官在援引學說時應儘量採用對話技術,尤其是在援引通說時應儘量避免對學說進行大篇幅的"複製與粘貼";應儘量援引不同體裁的代表性作品以體現學說的數量優勢外觀。學者姓名承擔了標識學術產品的質量擔保功能、"商譽"功能與司法修辭功能,學說出處具有定位學者學說發展脈絡等功能,援引學說須註明姓名與出處。裁判文書援引學術作品實質上是法官"購買"學術產品的行為,它將刺激處於供給側的學者主動生產實務所需的產品,繼而促成學術與實務的良性互動。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考慮出台有關裁判文書援引學說的具體規則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