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希豪森三难困境(英语:Münchhausen trilemma)是知识论中的一个思想实验,用以表明任何论证都是不可能的。当论证某一陈述时,这一论证的前提亦需要论证。而对这前提的论证,其本身亦有进一步的前提需要论证,即论证具有倒退性。
目前共有3篇帖子。
![]()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8E%E5%B8%8C%E8%B1%AA%E6%A3%AE%E4%B8%89%E9%9A%BE%E5%9B%B0%E5%A2%83/22787158
|
![]() |
对任何论证最终有三种可能性:
循环论证:论证最终由其自身支持; 无穷倒退:论证最终没有终点; 武断终止论证:论证终止于一个被接受的前提,如某个公理、规定、道德信条、宗教信条等。 这三种可能性都不够理想,故称为三难困境。 这一困境亦被称为阿格里帕三难困境(Agrippa's trilemma),这是由于希腊哲学家塞克斯图斯·恩丕里柯在其著作《皮浪主义纲要》中提到了类似的五路论证,而第欧根尼·拉尔修则指出其为阿格里帕所提出。后来德国哲学家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弗里斯则提出了类似的三难困境,卡尔·波普尔称其为“教条主义-无穷倒退-心理主义”三难困境。 1968年,汉斯·阿尔伯特在所著的《批判理性论》(Traktat über kritische Vernunft)中引用了波普尔,并提出了“明希豪森三难困境”这一名称。其中明希豪森是一位小说的主人公,他曾在受困沼泽时拉着自己的辫子尔逃出了沼泽。 在当代知识论中,融贯论接受循环论证,无穷主义接受无穷倒退,而基础主义则接受终止论证。 啊啊是谁都对:法学似乎是选择了基础主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