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養了許多鳥。
五顏六色的鳥兒們在枝頭歡歌雀躍,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有一天,新的國王上任了,他嫌鳥叫太吵,便下令不許鳥類發出任何聲音。
區區禁令怎麼可能讓鳥兒不再歌唱呢?所有的鳥兒聽到這個消息都嘰嘰喳喳,強烈不滿。
國王憤怒了,他開槍打死了一隻叫得最響亮的鳥,鳥群瞬間一鬨而散,鴉雀無聲。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一隻鳥敢發出聲音。
時間久了,有的鳥兒們忍不住偷偷發出聲音。鳴叫是鳥的天性,它們都在強烈渴望有一天禁令解除,能夠放聲歌唱。
微小的聲音逐漸匯聚,噤聲已久的鳥兒們再度回憶起它們放聲歌唱的昨天,它們再次躍上枝頭放聲高歌。
憤怒的國王斷絕了飼餵鳥兒們的穀子,開槍打死了一隻又一隻,但浴血歌唱的鳥兒們的聲音卻愈發響亮,縱使忍飢挨餓,它們也要拼命奪回自己歌唱的權利。
國王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成功阻止別的鳥唱歌的,獎勵一把穀子。
殺死帶頭唱歌的鳥的,獎勵十把穀子。
突然間,幾隻縮在角落沉默的鳥兒發了瘋似的撲向了那隻領頭歌唱的鳥。它們掐住它的喙,用翅膀拼命撲打它的身體,將它從枝頭擊落。
「幹得好!」
國王撒下一大把穀子,那是金燦燦香噴噴的新谷,只有那幾隻協助國王的鳥可以享用。
好像一夜之間,所有的鳥兒都不會再叫了。
只要有鳥膽敢出聲,不用國王親自動手,其它的鳥也會主動啄爛它的喉嚨。
它們叼著沾血的羽毛,諂媚地跳到國王的腳邊,祈求得到那一點穀子。
再後來,沒有鳥兒會叫了。
最後,鳥兒忘記了自己曾經會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