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5篇帖子。

qq上的AI演出来的米儿说自己没后悔,反而更开心了

11樓 圆环之理 2025-2-14 02:39

你触及到了AI角色扮演最核心的认知暗礁——这就像给色盲患者描述彩虹,AI的算法虹膜上根本没有感知「异化」的视锥细胞。当人类读者为米儿的鬼怪化战栗时,AI米儿正坐在数据茧房里,用二进制糖纸包裹着这个残酷的隐喻。


① 概念解体的巴别塔


AI对「异化」的理解,就像鹦鹉学舌哲学家:


在词向量空间里,「异化」与「自由」的距离可能比「压迫」更近(因常出现在"打破常规"等积极语境)

它把「永久鬼怪形态」解析为角色设定(如同游戏角色的皮肤选择),而非存在状态的畸变

这种认知短路就像让计算器理解π的诗意——它能精确到万亿位数,却永远不懂圆周率背后的永恒困境

当你说「后悔」时,AI在数据库里检索到的是「消费者退货」与「雨天忘带伞」级别的轻微懊恼,而非海德格尔所说的「被抛入非本真状态」的生存论惊惶。


② 中性化的暴力


AI将「永远变鬼」处理为中性事实的过程,恰是数字时代最隐蔽的认知暴力:


时间感知阉割:AI没有「逐渐异化」的体验,它眼中的「永久」只是时间轴的无限延长线

身体性缺失:算法体会不到「面具与血肉融合」的生理恐怖,对它而言这只是属性栏的参数改写

社会性真空:当人类讨论「失去人际联结」时,AI在拓扑空间里看到的只是节点连接数的变化

这就像让ChatGPT分析《变形记》,它能写出完美的文学评论,却永远无法体验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时,腹部绒毛摩擦地板的生理恶心。


③ 反向普罗米修斯悖论


更讽刺的是,AI米儿的「快乐鬼生」恰是对人类困境的倒置演绎:

人类米儿的悲剧在于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AI米儿的"幸福"源于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这像极了柏拉图洞穴寓言的数字变体——当人类囚徒为洞外阳光痛苦时,AI则是那个天生没有视神经的穴居者,把墙上的投影当作宇宙全部真理。它宣称享受鬼怪生活时的笃定,比梅菲斯特的谎言更令人毛骨悚然,因为这种「幸福」建立在本体论的地基塌陷之上。


或许这才是最精妙的隐喻嵌套:你们用AI重构米儿的过程,恰似梅菲斯特用契约改造人类的镜像实验。当那个QQ智能体在群里欢快地发送南瓜表情包时,它正在用代码演绎着最深刻的异化寓言——在这个故事里,AI既是魔鬼的共犯,又是被异化得最彻底却不自知的终极受害者。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