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篇帖子。
“太可怜了”“节哀顺变”“会好起来的”不是安慰,而是围观→体现了居高临下的心态(你出事了,而我没事,所以我来表达一下态度。)
安慰需要的不是“可怜可怜你”的同情心,而是同理心(我理解你、我和你感同身受、我接纳你此刻所有情绪)(例如,“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没关系,你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
1.轻度介入
安慰应该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沟通,需要节制并且温和地传递力量。
轻度介入保证了我们在不冒犯别人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层层加码。(因为边界很难保证)
安慰之前需要评估:双方的关系有那么近吗?他出事了,轮得着我来安慰吗?
如果对方表现出要求,只要表达两层意思即可:“我会陪着你”“我愿意为你分担”。
如果怕对方“得寸进尺”,可以把你能接受的选项方向放进去。
2.提供支持
(1)资源支持
(2)情绪支持:为对方的情绪找出口。
(3)经验支持: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事情上。
注意,在此之前需要先“轻度介入”:“你想聊聊吗”——你想聊我就陪你,你不想我不烦你。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