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2篇帖子。
「太可憐了」「節哀順變」「會好起來的」不是安慰,而是圍觀→體現了居高臨下的心態(你出事了,而我沒事,所以我來表達一下態度。)
安慰需要的不是「可憐可憐你」的同情心,而是同理心(我理解你、我和你感同身受、我接納你此刻所有情緒)(例如,「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沒關係,你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夠了再說。」)
1.輕度介入
安慰應該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溝通,需要節制並且溫和地傳遞力量。
輕度介入保證了我們在不冒犯別人的前提下,可以根據需要層層加碼。(因為邊界很難保證)
安慰之前需要評估:雙方的關係有那麼近嗎?他出事了,輪得着我來安慰嗎?
如果對方表現出要求,只要表達兩層意思即可:「我會陪着你」「我願意為你分擔」。
如果怕對方「得寸進尺」,可以把你能接受的選項方向放進去。
2.提供支持
(1)資源支持
(2)情緒支持:為對方的情緒找出口。
(3)經驗支持:把對方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事情上。
注意,在此之前需要先「輕度介入」:「你想聊聊嗎」——你想聊我就陪你,你不想我不煩你。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