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开放性:学会说“我们”
目前共有9篇帖子。
![]() |
Part 2 沟通的三大原则(开放性、目标感、建设性)
第4章 开放性:学会说“我们” |
![]() |
.
让自己在沟通中保持开放性,不是要展现“我愿意听大家意见”的姿态,而是真正地把对方的意见吸纳进来。 因此,评判开放性的标准为:有没有从沟通对象那里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输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
![]() |
.
开放性的公式: 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
![]() |
.
信息的四种模型 1.共识区:我知道,你也知道 2.我的盲区:我不知道,你知道 3.你的盲区:我知道,你不知道 4.共同盲区: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会让我变得傲慢;而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丧失安全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沟通的意义在于扩大共识区,缩小盲区。 |
![]() |
.
保持开放的四个步骤 1.穷尽自己的已知。 2.盘点自己的未知:沟通之前,确认有哪些事是你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 3.尽可能探寻对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 4.探寻你们双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寻找答案,进一步扩大共识。 |
![]() |
.
如何探寻对方的已知:少说“你”,多说“我们” 1.“你”这个字,激发了沟通对象的防御状态,容易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 2.“我们”这个词汇,表明把我们自己变成责任主体→问题是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但主要责任在我。 3.如果对方说出“我们”,那就最好不过了 |
![]() |
.
开启对方的开放性:每说一段,都问问对方意见 1.不是全部说完后请大家提意见,否则大家不知从何说起。 2.通过过程中的每一步达成共识,最后在结果上达成共识 3.一些细节问题(提问技巧) (1)可以考虑直接点名,但这个人需要能提出新的、正面的想法;而且在一个等级相对严格或者相对正式的职场环境里,征求意见要“从小往大”,若风格相对轻松,可以让有想象力的人来抛出可能性。 (2)要抛出来一个具体问题,并辅助“我还没想好”之类的话语减轻讨论压力。(表明不再是对(提出问题的)人作评价,而是对具体问题发表意见。) |
![]() |
.
万能接话:“是个思路”“有启发” 这句话在对方不配合或难以认同对方观点时可以适用。 这意味着:不论你说了什么,对我而言,肯定是一个思路。哪怕我不同意你,只要无关价值观和法律,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可以说这四个字,保持沟通的开放性。 |
![]() |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备注:确认对方是否清楚,不要说“明白了吗”而要说“我刚才说清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