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開放性:學會說「我們」
目前共有9篇帖子。
![]() |
Part 2 溝通的三大原則(開放性、目標感、建設性)
第4章 開放性:學會說「我們」 |
![]() |
.
讓自己在溝通中保持開放性,不是要展現「我願意聽大家意見」的姿態,而是真正地把對方的意見吸納進來。 因此,評判開放性的標準為:有沒有從溝通對象那裡拿到新的信息,能不能因此輸出一個更好的結果。 |
![]() |
.
開放性的公式: 開放性=擴大共識+消除盲區 |
![]() |
.
信息的四種模型 1.共識區:我知道,你也知道 2.我的盲區:我不知道,你知道 3.你的盲區:我知道,你不知道 4.共同盲區: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會讓我變得傲慢;而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讓我喪失安全感,進而產生牴觸情緒。溝通的意義在於擴大共識區,縮小盲區。 |
![]() |
.
保持開放的四個步驟 1.窮儘自己的已知。 2.盤點自己的未知:溝通之前,確認有哪些事是你應該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 3.儘可能探尋對方的已知: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對方多說出信息。 4.探尋你們雙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尋找答案,進一步擴大共識。 |
![]() |
.
如何探尋對方的已知:少說「你」,多說「我們」 1.「你」這個字,激發了溝通對象的防禦狀態,容易引起對方的牴觸情緒。 2.「我們」這個詞彙,表明把我們自己變成責任主體→問題是雙方需要共同面對的,但主要責任在我。 3.如果對方說出「我們」,那就最好不過了 |
![]() |
.
開啟對方的開放性:每說一段,都問問對方意見 1.不是全部說完後請大家提意見,否則大家不知從何說起。 2.通過過程中的每一步達成共識,最後在結果上達成共識 3.一些細節問題(提問技巧) (1)可以考慮直接點名,但這個人需要能提出新的、正面的想法;而且在一個等級相對嚴格或者相對正式的職場環境裡,徵求意見要「從小往大」,若風格相對輕鬆,可以讓有想像力的人來拋出可能性。 (2)要拋出來一個具體問題,並輔助「我還沒想好」之類的話語減輕討論壓力。(表明不再是對(提出問題的)人作評價,而是對具體問題發表意見。) |
![]() |
.
萬能接話:「是個思路」「有啟發」 這句話在對方不配合或難以認同對方觀點時可以適用。 這意味著:不論你說了什麼,對我而言,肯定是一個思路。哪怕我不同意你,只要無關價值觀和法律,大部分情況下,我都可以說這四個字,保持溝通的開放性。 |
![]() |
回復 @啊啊是誰都對:備註:確認對方是否清楚,不要說「明白了嗎」而要說「我剛才說清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