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3篇帖子。

【转载】运气的当代哲学研究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0

运气的范式理论


不难发现,无论是通过“控制”还是“偶然”去理解运气,它们都是一类基于事实状态的因果分析,也就是说,是根据事件本身的性质及其发生的因果链条来作出对运气的理解。在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中,通过“偶然”与“控制”等因素理解运气也是一种常见观点。然而,不少心理学研究发现,“反事实思维”是理解人们对运气感知的一个核心概念,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运气来理解和说明事件的时候,往往并非仅是基于现状的分析,通过设想事情“应该会怎样”而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感知运气时人们更多是受到“反事实的邻近性”而非客观概率的影响。例如,在玩轮盘抽奖游戏时,那些指针停在中奖区附近却没有中奖的人,会比其他同样没有中奖的人感到更不走运,尽管他们中奖与否的概率并无二致。心理学家卡尔·哈尔沃·泰根(Karl Halvor Teigen)提出了一个基于反事实思维的运气理论:如果一个事件“很可能出现”的后果跟现状差距甚大,但使得这个差距出现的初始条件差异很小,那么就构成一个运气事件。这个理论用符号化的表达如下:


在这个公式中,L指运气大小;F指现实情境的初始条件;Cf指反事实情境初始条件;U(F)指现实情境的后果;U(Cf)指反事实情境的后果。可以看出,如果现实情境与反事实情境在初始条件上差距越小,并且造成的后果差距越大,那么运气越大。简单来讲,运气就是指“小的差异导致大的差异”。假设,约翰在一场空难中受伤,但他是空难中的唯一幸存者。由于约翰的处境(F)与其他乘客的处境(Cf)在空难发生时只有很小区别(即|F-Cf|很小),而他的后果(U(F)在空难中受伤)与其他乘客的后果(U(Cf)在空难中死亡)却有巨大差异,所以我们会觉得约翰很幸运。实际上,这种对运气的理解与“模态观”一脉相承,即运气是通过把现实状况与某个反事实情境(哲学上称为“可能世界”)对照而产生的。


无论是模态观还是泰根的运气理论,它们的根本之处都在于通过反事实思维去刻画何谓运气,这可以看成“范型理论”(norm theory)的一个扩展。范型理论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戴尔·米勒(Dale Miller)提出的一个认知理论,其核心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通过考虑那些事物的可能情形来理解它们。那些用于作比较的可能情形称为“范型”(norm)。根据范型理论,人们对运气的感知是通过把事件与一个对应的范型相比较而得到的。由此,我们可以在范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泰根等人的研究,初步提出一个关于运气的认知理论,称为“运气的范型理论”:运气是基于范型与现实进行比照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去理解何谓运气,并为运气概念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1

一个事件是好运还是霉运,不仅仅取决于事件本身,还取决于我们用哪些反事实情境作为参照。以上述的空难幸存者为例:当约翰想到自己很容易会像其他乘客那样罹难,而自己 是唯一的幸存者,那么他自然是十分幸运;但他也可以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居然碰上一场空难而落得一身残疾。(我们选取不同的Cf导致了计算出的L不同)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危险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人往往会具有一种认为自己既不走运又十分走运的矛盾想法。所以,要发展运气的范型理论,最基本的一步是要找出哪些因素会影响不同范型的激活。


不少研究正是从这个角度着手去理解人们对运气的感知。不难想象,“控制”和“偶然”是两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反事实的邻近性、非预期的转折、风险以及危险性等因素, 也被泰根纳入分析范围之内。


有一个对哲学探讨而言更为重要的因素却鲜有研究,那就是范型本身的价值偏向对运 气感知的影响。一般而言,反事实思维是价值中立的。例如,我认为身前的一壶水会在100摄氏度时沸腾,这是一个典型的反事实思维,它依赖的是现实状况以及物理学定律,本身并没有带有任何的价值评判。不过,有些反事实思维却并非如此。“副作用效应”(side-effect effect)的发现表明,某些范型本身是带有价值偏向的。“副作用效应”也称为“诺布效应”(Knobe effect),是指人们面对好的副作用和坏的副作用时的赋予意图的倾向是不对称的。一个行动如果产生好的副作用,那就是无心之故;如果产生坏的副作用,那便是有意而为。加西华·诺布(Joshua Knobe)本人对“副作用效应”的解释是:人们在思考他人的行动意图时调用范型本身是带有价值偏向的——我们默认一个人应该干好事。一个坏的副作用远离了这种默认情境(范型),因而更可能是有意而为。


对运气的感知也同样存在相似的情况:我们默认事情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对好运气和坏运气的感知应该是不对称的:消极的结果很容易被认为是坏运气所致;而积极的结果却不太容易被归于有好运气,除非那些事件发生过“先抑后扬”的转折,并且那些 转折远超预期。除此之外,由于运气与责任、应得等明显带有价值偏向的概念有密切关系, 人们对运气的感知也可能存在“副作用效应”。不难设想,还有不少未被发现的价值偏向影响着对运气的感知,找出这些价值偏向并分析其认知机制,是发展运气的范型理论的一个重要方向。


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1

运气逐渐成为当代多个哲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运气概念本身。当今对运气的理解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当事人的控制能力;二是事件的偶然性。这两种观点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运气,但是各自都存在不少问题。学界尚缺乏一个对运气本质的一致意见,“运气究竟是什么”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哲学问题。


本文提出的运气的范型理论,是以经典的范型理论作为基础,结合泰根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力图把握人们对运气的感知并构建一个关于运气的认知理论。它可以容纳和解释过往的哲学探讨中关于运气概念的核心要素,并为何谓运气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解。当然,这只是一 个初步的理论构想,要丰富和发展运气的范型理论还需要大量的后续研究,分析范型的价值偏向对运气感知的影响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