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3篇帖子。

【司法解釋】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7 20:40

  問:我們注意到,近年來,世界各國也在積極推動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司法工作,請問我國互聯網司法在世界範圍內處於什麼水平?有何特點和優勢?

  何帆:如您所說,進入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司法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和空間。從本世紀初開始,英國、韓國、新加坡、奧地利等國就將互聯網作為公眾「觸達司法」的重要手段,探索引入在線立案、電子卷宗技術。「在線法院」也出現在一些國家的法院改革規劃中,但最終因制度障礙和經費問題擱淺。

  客觀來講,我國的互聯網司法建設並不具有先發優勢,起步也相對較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網絡強國戰略全面實施,我國的互聯網司法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廣、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履行,人民法院順應時代發展,銳意探索創新,推動互聯網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互聯網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實現了「彎道超車」。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在組織機構設置上領先。部分國家很早就宣佈要設立互聯網法院,卻因理念衝突、部門牽制而一拖再拖,至今仍停留在方案規劃層面。相比之下,我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先後設立了杭州、北京、廣州三家互聯網法院,集中探索在線訴訟新機制,確立網絡空間治理新規則。此外,上海、深圳、成都、廈門等地法院也都設立了互聯網審判庭或互聯網法庭,培養出一大批精通互聯網技術與審判業務的專家型法官。

  二是在技術融合應用上領先。許多發達國家,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但受制於司法理念、制度環境和法官習慣等原因,互聯網司法推進相對保守。有的國家法院仍只接受以音頻方式開展「電話庭審」,有的則將在線範圍嚴格局限於起訴立案、卷宗傳遞、文書送達領域。而在我國,通過前期探索、中期總結、分步推廣,在線訴訟已在各個審判領域廣泛適用,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逐步運用於存證、庭審、裁判等多個環節,並持續優化完善。就在上個月底,全國統一的中國移動微法院標準版正式投入運行,手機端與PC端小程序同步上線。可以說,我國法院在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創新力度、適用廣度和落地深度方面,都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三是在訴訟規則構建上領先。我們注意到,儘管德國、韓國已經有電子訴訟方面的立法,但主要規定了電子材料提交、電子簽名確認、電子卷宗應用等內容,並不涉及在線庭審等核心環節。其他國家的在線訴訟規定也散見於地方法院各類工作指引中,規則層級和效力不高。相比而言,我們今天發佈的《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是一部內容全面、體系完備、邏輯周延的司法解釋,統一適用於全國法院的各審判領域和訴訟環節。它的問世,不僅對我國訴訟制度發展完善具有重大意義,也在世界範圍內樹立了在線訴訟的制度標杆。

  四是在網絡司法治理上領先。目前,多數國家僅對部分簡單案件適用在線訴訟,如英國、愛爾蘭等國僅規定小額訴訟案件可以在線審理。我國對互聯網司法的定位作了全新拓展,更加注重確立完善互聯網領域裁判規則,促進網絡空間治理。無論是互聯網法院,還是其他地方法院和專門法院,許多裁判在全球具有首案示範效應,有效提升了我國在互聯網治理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五是在基礎理論研究上領先。在互聯網司法領域,實踐發展始終超前於理論預設。隨着改革實踐不斷深入,我國互聯網司法理論研究也蓬勃發展。最高人民法院正計劃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深度合作,聯合搭建互聯網司法研究平台,共同攻堅重大法律科技項目和基礎理論研究,共同推動互聯網司法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

  在明確發展優勢和未來趨勢的同時,我們必須承認,受客觀因素影響,我國互聯網司法的發展還存在不均衡、不統一情形。有的法院已實現全流程在線辦案,有的法院還存在內網外網流轉不通、線上線下銜接不暢現象。有的地區司法機關的辦案平台各自為陣,數據無法流通,不利於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這也充分說明,我們在推進互聯網司法過程中,還有不少努力的空間。

  我們也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都加快了互聯網司法發展步伐,並加大了在司法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我們密切關註上述趨勢,也強化了和有關國家的在線業務研討和經驗交流,既講好中國法治故事,也及時借鑑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

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7 20:40

  問:在線訴訟模式下,訴訟從傳統的「面對面」轉變為「屏對屏」,請問這是否符合司法親歷性原則?案件適用在線訴訟,如何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劉崢:親歷性原則是一項重要的訴訟原理和司法原理,在訴訟制度和司法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司法審判工作必須遵循的一般性司法規律。司法親歷性原則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是要求直接審理,即是「由審理者裁判」,法官必須直接參與案件審理,親自直接從事法庭調查和採納證據,直接接觸和審查證據,要求審理者和裁判者不能割裂。二是要求言詞審理,即是需要通過言詞陳述的方式舉證、質證、辯論等程序環節,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裁判的根據。由於這兩項要求具有共同的含義和功能,我們往往將其統稱為「直接和言詞原則」。

  司法親歷性原則並不是說所有的訴訟環節都必須法官親力親為,不得有他人輔助,這裏的關鍵是要求庭審環節應當貫徹直接審理和言詞審理,要求訴訟各方親自到庭審判,法官的裁決是建立在法庭調查和辯論的基礎上的。在線訴訟模式下,司法親歷性原則並沒有被打破,改變的只是庭審的場所、環境和載體,案件由法官直接審理並沒有實質性改變,庭審的程序環節和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也沒有任何減損,反而是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實現方式。「屏對屏」實質上也是「面對面」,是互聯網時代下「面對面」的新形態。從這個角度說,在線訴訟實際上拓展和豐富了司法親歷性原則的內涵和表現形式。

  在線訴訟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增強訴訟便利、降低解紛成本、保障司法公正,絕不能以減損當事人訴訟權利為代價,來換取審判效率的提升和法院的便利。因此,《規則》從基本原則到各個程序環節都貫穿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價值取向,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尊重當事人審理方式選擇權。《規則》強調,在線訴訟必須堅持合法自願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當事人適用在線訴訟。針對訴訟中重要的程序環節,比如在線庭審、證據交換、電子送達,以及案件非同步審理等,《規則》均要求以徵得當事人同意為基本前提,充分保障當事人對案件審理方式的選擇權和程序利益處分權。

  二是維護當事人在線訴訟知情權。案件適用在線訴訟模式,並不是簡單讓當事人作出「是」或「否」的選擇,而是要讓當事人在對在線訴訟全方位了解的基礎上作出判斷。《規則》明確要求,人民法院適用在線訴訟應當告知適用的具體環節、主要形式、權利義務、法律後果和操作方法,對於涉及重大程序性利益事項還要再次進行提示,真正使當事人對在線訴訟「選得自願、用得明白」。

  三是保障當事人程序運行異議權。案件適用在線訴訟後,審理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當事人請求或案件審理需要,線上線下可以合理有序轉換。《規則》在相關程序環節中,明確了當事人的異議權,充分保障當事人程序利益。比如,對電子化材料「視同原件」的效力,如果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並有合理理由,法院應當要求提交原件;又如在證人出庭環節,當事人對證人在線提出異議並有合理理由的,法院同樣應當要求證人線下出庭。

  四是強化對特殊群體在線訴訟幫助義務。《規則》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參與在線訴訟作出特殊考慮,專門強調要強化法院的提示說明義務,加強引導和幫助,通過技術手段和機制優化,降低在線訴訟門檻,推動在線訴訟服務普惠均等,體現數字時代人民司法的溫度,彰顯了互聯網司法的人文關懷。

  需要指出的是,《規則》在尊重當事人自主選擇權,充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同時,也高度強調訴訟的規範性、穩定性和權威性,避免部分當事人濫用權利影響訴訟進程,損害其他當事人合法訴訟權益。比如,《規則》第五條明確,當事人提出由線上轉為線下審理的,不得存在故意拖延訴訟、增加其他當事人成本等情形,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准許。《規則》第六條明確,當事人已同意在線訴訟,但無正當理由又不參與在線訴訟活動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後果。同時,為確保在線訴訟活動合法、真實、有效,《規則》細化明確了身份認證規則,不僅要求訴訟前就應當核實訴訟主體身份,還要求對調解、證據交換、庭審等重要環節再次驗證身份,確保訴訟主體身份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調解、虛假訴訟。

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7 20:40

  問:《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頒佈後,互聯網司法的下一步發展有哪些規劃和舉措?

  李少平:《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的頒佈,標誌着我國互聯網司法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站在更高起點,我們將着力推動互聯網司法實現新跨越。下一步,我們將着力推進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探索創新力度,繼續發揮互聯網法院引領示範作用。今後,我們將繼續深化互聯網法院建設,積極推動前沿科技在互聯網法院先行先試,使互聯網法院成為新技術、新機制的「孵化器」和「試驗田」。未來,我們將積極推動互聯網法院的工作重心從機制探索、平台建設向確立規則、完善制度等方面拓展提升,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法院設置模式,優化案件管轄範圍,聚焦審理具有規則確立意義的互聯網案件,發揮其在網絡空間治理領域的「頭雁效應」,推動網絡治理法治框架更加成熟完善。

  二是全面提升科技應用水平,推動司法審判模式整體性變革。「十四五」時期,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互聯網司法建設步入關鍵時期、迎來全新機遇。最高人民法院將進一步加強謀劃、科學佈局,加快推進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設,拓展前沿科技的司法應用場景,大力完善各類平台系統,增強平台功能集成度,提升數據信息交互度、保障司法運行安全度,為人民群眾提供智能化、一體化、協同化和自主化的智慧法院服務,為法官「尋找事實,尋找法律」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形成以數碼化為基礎、以網絡化為載體、以智能化為支撐的「智慧司法」體系。

  三是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完善互聯網司法建設配套舉措。互聯網司法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改革的系統集成。下一步,我們將着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配套:第一,健全互聯網審判制約監督機制,依託信息技術進行智能化監管,實現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全線貫通、全程留痕、動態可視。第二,完善互聯網司法配套制度規則,研究制定在線調解規則,出台訴訟平台管理和在線訴訟技術標準等配套規則,進一步完善技術應用規則,保障技術安全、確保平台中立。第三,加強互聯網司法人才培養,健全科技人才和法律人才融合培養機制,全面提升審判業務能力、科技應用能力、改革創新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互聯網司法人才隊伍,為互聯網司法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