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退款」被淘汰
若是回望電商「僅退款」的歷史開端,這項新服務拉升了更多用戶對電商消費的熱情。2021年,拼多多率先推出「僅退款」。最初,拼多多的生鮮、白牌小商品等發生退貨情況時,退貨物流成本較高,甚至高於商品成本,「僅退款」可以抹掉退貨環節的成本,以此提升消費者體驗。隨後,拼多多將「僅退款」政策拓展至全品類。
「這項服務很適合一些品類,如售賣花卉、生鮮等產品的商家,以及售賣低價商品的商家。」一位資深電商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由於這些品類損耗程度高,或是價格低廉,如果退貨,商家還需要承擔退貨成本,有些商品在途還會進一步折損。
彼時,若消費者收到貨後發現商品存在品質問題,如破損、與商品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可在平台發起「僅退款」申請,平台會主動介入處理,無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後貨品也無需寄回。
另一位前電商從業者認為,「僅退款」一定程度上確實為平台篩選出一些劣質服務的商家,「在電商平台和商家面前,消費者是弱勢的,有些商家的產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且不願意退款」。
然而,當市場消費環境發生劇變,電商紅利枯竭,平台為了搶奪存量紛紛開打價格戰,並跟進「僅退款」服務來籠絡消費者。2023年底,淘寶、抖音、京東三家平台相繼推出「僅退款」,快手也在2024年1月跟進,「僅退款」基本成為電商平台的標配。
理想狀況下,這項政策能夠在消費者遇到售後難題時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在平台發起「僅退款」更高效保障自身權益。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僅退款」為部分想鑽空子、薅羊毛的買家提供了便利,也影響了商家的正常經營。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與「僅退款」相關的投訴超24萬條。其中,既有用戶被商家拒絕「僅退款」請求後發起的投訴,也有部分商家被消費者成功發起「僅退款」後對平台的投訴。一名商家投訴稱,有消費者買錯產品與型號後,僅上傳了商品嶄新的圖片,即成功申請「僅退款」,他認為,平台客服未進行審核就通過消費者的申請,助長了「白嫖黨」和「羊毛黨」的氣焰。
莉莉是一位經營首飾的淘寶商家。據她介紹,確實存在一些「白嫖黨」會在商品抵達驛站時提出「僅退款」,自己會立刻聯繫當地驛站進行攔截,「目前平台的規定是在商家發貨前和商品在途時,用戶能使用『僅退款』。對於小商家來說還好,畢竟成本也就七八塊錢,但一些貴重商品若是遇到『白嫖黨』,損失就會很大」。
電商專家、大浪智庫高級顧問薑蓉認為,電商平台追隨「僅退款」,在當時也是一個不得已的政策。「因為用戶的增長到頂了,大家都在同一個盤子裡搶用戶。別人有的政策,你也得有,才能保證用戶能留在平台上。」
從過去一項吸引用戶的新穎服務,到逐漸變為商家、用戶吐槽抱怨的對象,「僅退款」也必須要順應市場變化作出調整。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電商平台售後一般設有「退款無需退貨」和「退款退貨」入口,「僅退款」政策取消之後,平台或將只保留「退款退貨」,「收到貨」情形下退款是否退貨將由商家與消費者協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