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批判不只是批判别人的学说,也包括对自己学说的反思、反省与自我批判。“以合乎学术规则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必然和谐,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冲突。这反过来要求我们承认自身理性的有限性和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又需要彼此之间理性沟通、反思自己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冲突的基础上调整、修正自己的方法,提出新的观点。这样一种自由的沟通和理性的反思能够在大学师生群体中激起一种更崇高的真正的学术思维,这是学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方式。”
学术批判意味着善待他人的观点,要以善意阅读他人的论著,要善于发现相反观点的可取之处,从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不仔细领会别人作品的意思,不从对立面的研究中吸取长处,是不可能有进步的。如果见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反感、就愤慨,一看到不同立场的论著就从中挑几个自己可以批判的段落,甚至在找不到可以批判的段落时歪曲别人的观点进而展开批判,或者带着偏见将别人的意思曲解为自己所要批判的内容,乃至以愤怒代替理由与判断,就不可能形成可靠的论证,不属于真正的学术批判。
与此同时,学术批判决不包括对他人学术自由的干涉。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也是政治民主、自由的内在要求。“学术自由是学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学术研究得以保持繁荣,学术创新成果得以大量涌现,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前提。”“竞争的环境无论从认识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都是有利于科学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它迫使科学家们主动地为自己的学说和学派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千方百计地证明和修正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科学上的‘生存竞争’,保证了一种‘自然的’而不是‘指令式’的(人为的或行政的)选择过程的正常运行,科学就在这种自然的选择过程中发展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学派的存在及其之间的竞争,正是学术自由的最后形式。学术自由为科学发现和科学真理的确认,提供了一种最佳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