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66 7
【讨论】你们说为什么扮鬼吓人会成为最经典的恶作剧之一?
鬼將 十七級
1樓 發表于:2024-3-16 12:06
哪怕是牙膏饼干之类的恶作剧都没有这么有名
鬼皇 二十二級
2樓 發表于:2024-3-16 13:18
因为各个民族的财通故事中都有鬼怪元素吧



而现代牙膏这东西在1893年才有……至于牙膏饼干这种恶作剧估计就更完了

 
鬼皇 二十二級
3樓 發表于:2024-3-16 13:18
回復2樓 @啊啊是谁都对 的內容:
因为各个民族的财通故事中都有鬼怪元素吧
而现代牙膏这东西在1893年才有……至于牙膏饼干这种恶作剧估计就更完了
(更正,是更晚了)
 
鬼皇 二十二級
4樓 發表于:2024-3-16 13:18
回復2樓 @啊啊是谁都对 的內容:
因为各个民族的财通故事中都有鬼怪元素吧
而现代牙膏这东西在1893年才有……至于牙膏饼干这种恶作剧估计就更完了
(更正,是传统故事)
 
鬼將 十七級
5樓 發表于:2024-3-16 13:20
回復2樓 @啊啊是谁都对 的內容:
因为各个民族的财通故事中都有鬼怪元素吧
而现代牙膏这东西在1893年才有……至于牙膏饼干这种恶作剧估计就更完了
有道理
 
厲鬼 十五級
6樓 發表于:2024-3-16 13:22
我觉得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天生怕鬼(少数杏仁核受损的、极端胆大的除外)
 
鬼將 十七級
7樓 發表于:2024-9-15 23:52

扮鬼吓人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恶作剧之一,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出乎意料的惊吓:

人们通常对未知或突然出现的事物感到害怕,扮鬼吓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当一个人在不经意间遇到“鬼”,他们的自然反应会是惊讶和恐惧,这为恶作剧者带来了乐趣。


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许多文化中,鬼和幽灵都是神秘、超自然的存在,常常与死亡、厄运等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背景使得扮鬼吓人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恶作剧。


简单易行的恶作剧方式:

扮鬼吓人不需要复杂的道具或准备,只需简单的装扮和适当的时机就能实施。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使得它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恶作剧。


社交互动的一部分:

在某些社交场合,如派对或聚会中,扮鬼吓人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它可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捉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心理层面的满足:

对于恶作剧者来说,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恶作剧而惊慌失措,可能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满足感也是扮鬼吓人成为经典恶作剧之一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扮鬼吓人之所以成为最经典的恶作剧之一,是因为它利用了人们对未知和突然事物的恐惧心理,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简单易行,可以作为社交互动的一部分,以及为恶作剧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

 
鬼將 十七級
8樓 發表于:2024-9-15 23:53

扮鬼吓人之所以成为最经典的恶作剧之一,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心理刺激与恐惧感:人类天生对未知和神秘的事物感到好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扮鬼吓人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通过制造恐怖的氛围和形象,让被恶作剧的对象感受到强烈的心理刺激和恐惧感。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往往让人难以忘怀,因此扮鬼吓人成为了一种经典的恶作剧方式。


文化影响:在许多文化中,鬼故事和恐怖元素都是广泛流传的。这些故事和元素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加深了人们对恐怖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因此,扮鬼吓人这种恶作剧方式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接受,并在不同文化中传播开来。


创意与表现空间:扮鬼吓人需要一定的创意和表现能力。通过化妆、服装、道具等手段,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恐怖形象,让恶作剧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扮鬼吓人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进行,如万圣节派对、恐怖主题活动等,为恶作剧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和机会。


社交互动:扮鬼吓人不仅是一种恶作剧方式,也是一种社交互动方式。在恶作剧的过程中,恶作剧者和被恶作剧者之间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既紧张又有趣,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扮鬼吓人也可以作为一种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默契。


相比之下,牙膏饼干等恶作剧虽然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意性,但它们的心理刺激和恐惧感相对较弱,且表现空间和社交互动性也相对有限。因此,虽然这些恶作剧也很有趣,但它们在经典性和影响力上可能无法与扮鬼吓人相提并论。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66 回複數:7
評論數: ?
作者:圆环之理
最後回復:圆环之理
最後回復時間:2024-9-15 23:53
精品區:扮or嚇の討論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