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83篇帖子。

【學界發文分析】2022年度CLSCI來源期刊民事訴訟法學年度領域研究熱點與趨勢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4
本文來自《CLSCI年度報告(15)|2022年度CLSCI來源期刊民事訴訟法學發佈情況與統計分析》
作者:法學創新網
原文地址: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25295
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5
2022年度全年CLSCI來源期刊共刊發論文1861篇,2021年度全年CLSCI來源期刊共刊發論文1884篇,2020年度全年CLSCI來源期刊共刊發論文1938篇。除中國社會科學、法商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法學雜誌外,本年度其他CLSCI期刊均刊發了民事訴訟法學論文。本年度民事訴訟法學論文總計74篇,2021年度為63篇,2020年度為85篇。
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5
本領域高產學者的標準是發文量在3篇及以上。據此,本領域高產學者為:煙臺大學/天津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張衛平教授(7篇),華東政法大學楊凱教授(4篇),上海交通大學王福華教授(4篇),武漢大學占善剛教授(3篇),山東大學張海燕教授(3篇),吉林大學李曉倩副教授(3篇)。
  有部分學者因所在單位未在本次高產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論文發表情況:
  張衛平教授除了以煙臺大學為單位發表上表5篇論文外,還以天津大學為單位在《清華法學》發表了《審判資源程序配置的綜合判斷——以民事訴訟程序為中心的分析》,以山東師範大學為單位在《政法論壇》發表了《民法典的實施與民事審判方式的再調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穎副教授在《現代法學》發表了《既判力標準時後的形成權行使的規制路徑》,在《環球法律評論》發表了《民事執行中案外擔保權人的救濟路徑》,被歸入民事訴訟法學領域。在《法學評論》發表了《論我國破產法上簡易程序的構建》,被歸入商法學領域。
  武漢大學占善剛教授除上表3篇論文外,還將其1篇論文歸入環境法學領域。
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5
2022年CLSCI來源期刊共刊發民事訴訟法學論文74篇,較2021年(63篇)有所上升。這74篇論文來自47位作者,人均1.6篇,較2021年(1.3篇)更為集中。發文在3篇及以上的高產作者有6位,分別為煙臺大學/天津大學張衛平教授(7篇)、上海交通大學王福華教授(4篇)、華東政法大學楊凱教授(4篇)、武漢大學占善剛教授(3篇,另有1篇環境法學論文)、山東大學張海燕教授(3篇)、吉林大學李曉倩副教授(3篇)。有5名作者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發文6篇,分別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景漢朝、廣州大學陳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王福華教授、南京大學吳英姿教授、北京大學曹志勛助理教授(2篇)。共有5位優秀博士研究生(宋史超、汪小棠、汪蓓、張明哲、朱禹臣)在CLSCI期刊上發文。2022年度共有34家校級單位(含中國法學會)登上民事訴訟法學科榜單。前3位分別為華東政法大學(7篇)、北京大學(5篇)和煙臺大學(5篇)。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並列第四。
  總體而言,2022年民事訴訟法學研究內容呈現出重基礎理論、多分析視角、親近《民法典》、關注新修《民事訴訟法》和聚焦「強制執行法」等特點。
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6
1.基礎理論研究邁向縱深
  2022年是首部《民事訴訟法(試行)》頒行四十周年。經過四十年的學理構建和實務積累,我國民事訴訟法學基本形成了科學、穩定、實用的理論體系,在2022年,學界研究進一步挖掘基礎理論,拓展理論深度、升華理論品格。
  其中,張衛平《民事訴訟法法典化的意義》和《論民事糾紛相對性解決原則》從法典化和糾紛解決規律的角度討論了民事訴訟法規範的外在形式和內在立場。王福華《民事判決反射效力研究》、曹志勛《禁止重複起訴規則之重構:以合同效力的職權審查為背景》、金印《既判力相對性法源地位之證成》、劉穎《既判力標準時後的形成權行使的規制路徑》聚焦既判力問題,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裁判效力體系的形成和深化。吳澤勇《違約金調減的證明責任問題》、胡學軍《證明責任中國適用的限縮——對「程序法上證明責任」在本土適用性的質疑》《現代證明責任「風險」性質重述》、鄭金玉《論主觀證明責任的動態配置規則》等研究完善了對證明責任性質、適用範圍和規則構建的理解。占善剛《證據保全「保全化」之反思》、周翠《舉證妨礙規範的解釋與完善》、曹志勛《訴訟外鑑定的類型化及其司法審查》、歐元捷《民事法律推定的概念檢討》、曹建軍《論強制型書證收集程序的競合與選擇》等研究進一步深化了證據與證明這一民訴法最為核心的領域。張衛平《再審訴權與再審監督權:性質、目的與行使邏輯》、吳英姿《民事禁令程序構建原理》《民事略式訴訟程序初論》之系列研究和包冰鋒《文書真偽確認之訴的機理證成與程序圖景》豐富了對民事訴訟程序類型的認識。段文波《類型化視角下訴訟請求合併的程序展開》和劉君博《當事人與法院交互視角下共同訴訟研究》對訴的合併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宋史超《論股東對公司對外訴訟裁判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和趙小軍《未承擔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上訴問題研究》的討論充實了當事人適格的基本理論。陳剛《實質訴訟法的法源論及其現實意義》使「實質民事訴訟法」理論版圖愈加完整。郝振江《民事審判中的非訟事件訴訟化現象及克服》探索了非訟程序的構建方向。上述成果重申基礎學理、重析經典問題,使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水準再上新階。
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6
2.研究方法和對象愈加多元
  傳統民事訴訟法學以法解釋學或法教義學為基本方法、以普通訴訟程序為主要研究對象,2022年研究成果在方法和對象上均有所創新。
  在研究方法上,王福華《群體訴訟的博弈分析》運用經濟學上博弈論方法解析群體訴訟的制度構建。陳文曲《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內在溝通邏輯》基於哲學商談理論重述了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應有構造。方法論創新為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研究對象上,在線訴訟、公益訴訟、虛假訴訟和送達制度成為熱點。景漢朝《互聯網法院的時代創新與中國貢獻》、張衛平《在線民事訴訟的法律規制——基本框架與思路》《在線訴訟:制度建構及法理》、謝鵬遠《在線糾紛解決的信任機制》、范明志《律師在線訴訟規則研究》等研究將對訴訟程序的在線化變革進行了學理論證。王福華《公益訴訟的法理基礎》、洪冬英《「雙碳」目標下的公益訴訟制度構建》、黃忠順《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二元配置論》、李曉倩《慈善公益訴訟制度的證立與構成》、張明哲《論民事檢察公益訴訟的審判模式:以對抗制為中心》探討了公益訴訟的法理基礎、程序類型、制度構建、訴訟請求和審判模式等問題。李曉倩《虛假訴訟的本質與邊界》和蘇志強《虛假訴訟程序性規制定位重塑與規則再造》的研究完善了對虛假訴訟本質和規制的認識。傅鬱林《作為訴訟行為的送達》和張興美《送達制度的結構性轉向:從「結果型」走向「過程型」》剖析了民事送達的基本性質和制度改革。此外,仲裁製度在汪蓓《重複仲裁的司法審查方式與適用事由》和黃忠順《仲裁實施權配置論視閾下的撤回仲裁請求制度研究》的討論下取得重要進展。張海燕《知識產權行政行為所認定事實在民事訴訟中的效力》進行了跨越知識產權法、行政法和民事訴訟法的交叉研究。還有許多新興研究論題進入學界視野。占善剛《法庭警察權研究》整合了三大訴訟法中對於法庭警察權之規定並提出完善建議。李曉倩《慈善組織捐贈人的民事權利之重塑》系統討論了慈善組織捐贈人的權利體系、陳愛飛《區塊鏈證據可采性研究》將傳統學理應用於社會變革,積極回應時代之問。汪小棠《陪審請求權的中國進路:歷史、現實與發展》對陪審請求權的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探討。
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6
3.與《民法典》的協同研究繼續深化
  2022年《民法典》頒行兩周年,理論與實務的碰撞逐漸顯現,實體與程序的融合也愈加重要。鑑於此,學界圍繞《民法典》的實施繼續進行了與實體法緊密聯繫的民事訴訟法學研究。張衛平《民法典的實施與民事審判方式的再調整》聚焦民法典時代的審判方式。張海燕《合同解除之訴的解釋論展開》着眼於解除之訴的程序構造。宋春龍《內外關係視角下「相應的補充責任」訴訟程序再界定》分析了實體法補充責任的訴訟程序。鄭金玉《論民事證明責任的文義解釋原則——以〈民法典〉第311條及其司法解釋的適用為例》以實體規範為樣本分析了證明責任的解釋原則。朱禹臣《先訴抗辯權的程序設計:一個跨法域分析視角》討論了先訴抗辯權的程序設計。
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6
4.關注新修訂民訴法之解釋學分析
  2022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正式施行。此次修訂為第四次修訂,主要圍繞司法確認程序、小額程序、簡易程序和獨任制等內容展開。鑑於此,張衛平《審判資源程序配置的綜合判斷——以民事訴訟程序為中心的分析》、李浩《區分民事案件繁簡的標準與方法——繁簡分流基礎性問題研究》、潘劍鋒《「基本」與「其他」:對〈民事訴訟法〉相關制度和程序修訂的體系化思考》、王福華《民訴法修改背景下的訴訟費用改革》、占善剛《科學配置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的邏輯起點》、任重:《「案多人少」的成因與出路——對本輪民事訴訟法修正之省思》從多個視角對修訂內容展開了卓有成效的解釋學分析,為新法適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7
5.聚焦強制執行法之立法論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強制執行法(草案)》於2022年6月21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甫一發佈,即引起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為發揮學術智識、貢獻理論之力,學界圍繞草案規則文本或執行基本原理展開大量研究。如陳剛《我國民事執行迴轉理論基礎與制度構造的革新》、陳杭平《再論執行力主觀範圍的擴張》、百曉鋒《論執行權向執行員的「回歸」》、劉穎《民事執行中案外擔保權人的救濟路徑》、劉鵬飛《執行依據給付內容不明確的類型檢視及程序應對》、邵長茂《中國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元規則》、劉君博《民事執行權「偵查化」的內在邏輯與制度重塑》、毋愛斌《民事執行查封相對效的體系展開》等研究為強制執行法的完善、成形和適用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供給。
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19 22:18
以下為上述報告涉及的論文名錄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