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29篇帖子。

【资料库】1.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16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1:23
张卫平.民事诉讼现代化标准判识[J].东方法学,2024,(02):163-174.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现代社会;程序保障;中国式法治;标准判识
摘要:民事诉讼现代化是我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性命题。民事诉讼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其现代化的标准为何。否则,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推进就没有方向。民事诉讼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二是民事诉讼与民事权利及体系发展的契合;三是强化民事诉讼的程序保障;四是实现民事诉讼的体系化;五是民事诉讼的科技化。民事诉讼的现代化应当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和推进。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通过借鉴域外国家、地区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实现中国式民事诉讼的现代化。
16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1:25
杨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共法律服务理论[J].东方法学,2022,(06):4-18.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共法律服务;法治本土资源;基层社会治理;民事司法程序;理论话语体系
摘要:公共法律服务是破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的主要方法、实践路径和必要选择。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建设的改革实践及其本土资源,集聚和沉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法治经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科学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公共法律服务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建构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实践中,为破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难题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指导意义,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法治建设引领作用。
16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1:25
左卫民.如何展开中国司法的实证研究:方法争鸣与理论贡献[J].东方法学,2022,(05):116-125.
关键词:法律实证研究;可验证的司法理论;研究方法;因果分析;经验事实;一般化理论
摘要:近年来,实证研究方法逐渐获得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认可。然而,实证研究的发展与进步仍然面临一些方法争鸣与理论误区。描述性统计、因果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多元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技术局限,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不可偏废或相互替代。相比法教义学的理论推演,实证研究成果更能反映司法实践的真实状况。法律实证研究可以打造一种“可验证的司法理论”,增强理论的可观察性、可验证性,推崇从局部经验事实中提炼一般化的理论。未来,宜从制度与实践的悖反问题、不同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多元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司法规律的客观揭示方面展开中国司法的实证研究,应及时创新或证伪相关司法理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理论体系。
16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1:30
纪格非.案件管理与一体化背景下的欧洲大陆法系民事诉讼发展动向[J].东方法学,2019,(04):113-128.
关键词:案件管理;新当事人主义;程序公正;司法效率
摘要:在欧洲范围内,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受到案件管理与一体化双重的影响。案件管理注重于司法效率的提高。一体化则侧重于寻求程序的共识,促进程序的合作与融合。一体化使得大陆法系各国为提高诉讼效率所进行的努力获得正当性;欧盟立法与法律解释的英美法视角对大陆法系国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体化也为大陆法系国家具体制度或法律解释的变革提供了直接的动力。在案件管理与一体化的合力下,欧洲大陆法系各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未来将继续努力在司法效率与质量之间寻求平衡。
16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1:31
史明洲.区块链时代的民事司法[J].东方法学,2019,(03):110-120.
关键词:区块链存证;司法区块链;执行难;法定数字货币;虚假诉讼
摘要:人工智能可以在法律问题上实现对法官的部分替代,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事实问题上实现对法官的完全替代。区块链能够把法官从事实认定难题中解放出来,是一次民事司法的生产力革命。区块链技术正处于不断成熟过程之中,其司法应用可以分为初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初期的区块链存证能够解决电子证据认定难问题,中期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财产查控能够解决强制执行难问题,远期的债权行为"可视化"系统能够解决虚假诉讼等问题。民事司法在事实问题上面临的课题受制于制度的实施环境,对民事程序法的立法、学理、司法等环节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顺历史潮流而动。
16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3 23:14
王立民.也论马锡五审判方式[J].东方法学,2009,(06):10-14.
关键词:马锡五;审判方式;巡回审判
摘要:马锡五被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人民称赞为"马青天",马锡五审判方式也深受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其原因主要是:在形式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方便诉讼的需要;在过程中,满足了人民群众透明公开的需要;在结果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公平正义的需要。马锡五审判方式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马锡五审判方式被周围同事们所接受、使用,形成了一个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团队。第二阶段,马锡五审判方式先后被推广到其所在的专署、整个边区,成为边区司法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三阶段,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整个根据地弘扬光大,成为根据地司法机关广泛采用的一种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仍有其当代的司法价值。其中,马锡五审判方式中蕴含的理念、基本形式和审判结果仍可在当今的司法中发挥其作用。
16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08:15
王福华.辩论权利救济论[J].法学,2020,(10):93-106.
关键词:辩论权利;剥夺辩论权利;必要性辩论;攻击防御方法;再审事由
摘要:新中国民事诉讼辩论制度历经70年发展,呈现出由宣示性到功能性的发展历程。辩论权利从最初对司法民主的宣示转向承担程序保障、审判对象形成及诉讼行为外观等功能性角色,由此改变了辩论权利保障与救济的范围与方式。在对抗制诉讼体制下保障辩论权利,既要从宣示性角度促进诉讼民主,更要从功能性角度保障当事人提出攻击防御方法之机会。对辩论权利的救济,则应具体考虑书面辩论与言词辩论的差异,重视辩论的整体性与同值性,将必要性言词辩论作为救济重点。适用"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再审事由,则应以功能性辩论、主要事实或严重程序瑕疵为基准进行严格解释,优先适用法定诉讼代理、遗漏诉讼请求、新证据、诉讼指挥权与缺席判决等再审事由具体条款。在再审事由具体条款缺失的情况下,则可适用"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再审事由一般条款,通过上诉或再审程序为辩论权利提供救济。
16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3:00
李浩.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四十年——以“三大刊”论文为对象的分析[J].法学,2018,(09):20-33.
关键词:民诉法学研究;四十年;三大刊论文;成就与不足
摘要:自1978年以来,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已走过了四十年。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发表的民事程序法(主要是民事诉讼法)方面的文章为对象,将这四十年按照自然顺序分成四个阶段,描述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揭示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与我国社会生活变动之间的正向关联性,阐释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如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并总结民诉法学研究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检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6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3:01
张卫平.中国民事诉讼法立法四十年[J].法学,2018,(07):43-56.
关键词: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制度;民事诉讼法修改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民事诉讼法立法的历程。通过回顾描述和揭示了民事诉讼法立法在不同时期的理念、思路和基本考量因素,清晰地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各项制度的演变过程。文章还进一步地展望了今后民事诉讼立法的愿景。
17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4 23:03
尤陈俊.儒家道德观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影响[J].法学,2018,(03):135-145.
关键词:儒家道德观;诉讼文化;无讼;文明类型;选择性亲和性
摘要:若论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影响之直接与明晰,当首推儒家道德观。儒家道德观体系中有三个主要的伦理准则——克己、忠恕与中庸——与大传统诉讼文化气质相通,其对传统中国诉讼文化的气质模塑途径,最主要的则有两条:儒吏们的理讼实践;以儒家道德观为底色的家法族规的潜移默化宋代以降商业文明在不少区域的兴盛,使得儒家道德观无法再像以往那样能够强有力地统摄诉讼文化的不同层面。儒家道德观根源于农业文明并与之深度契合,而以"无讼"为价值追求的大传统诉讼文化,亦是缘自于对农业文明这一经济基础的回应。从宏观上将不同的文明类型、道德观念和诉讼文化加以对应讨论,对其间所透露的那种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选择性亲和性"加以洞察,不失为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前必要的框架性认识。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