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2]方泉.從歐文龍案看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第44條[J].中外法學,2009,21(03):469-479.
|
 |
何遠瓊.站在天平的兩端司法腐敗的博弈分析[J].中外法學,2007,(05):564-586.
摘要:<正>好樹結好果,壞樹結壞果。——《馬太福音第七章》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一、問題的提出及界定關於司法腐敗,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中國律師和美國律師合辦一案件在美國訴訟,開庭前中國律師對美國律師說,咱們怎麼還不給法官送禮,再不送該輸官司了。美國律師
|
 |
侯猛.最高法院規制經濟的實證研究——以法院內部管理費用為分析視角[J].中外法學,2005,(02):203-215.
摘要:<正> 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國最高法院介入經濟的領域越來越廣,表現出其司法權力擴張的一面,"民商事案件方面,金融、保險、證券、融資、租賃等新類型案件將會以較快速度增加。企業破產、勞動爭議糾紛等案件也會呈上升趨勢。民事案件會出現群體性、
|
 |
蘇力.論法院的審判職能與行政管理[J].中外法學,1999,(05):36-46.
摘要:<正> 一、問題 一個國家的法院系統的職責是完成國家賦予它的司法審判職能,這一點已是常識。但是,這通常只是從政治學或憲法的角度對法院功能所作的規範性分析和規定,是法院概念的贅述。在現實中,各國法院都由人(法官以及其他輔助人員)組成,有財政預算和支出,還必然有其他辦公室的工作,因此,總是會有法院內部的行政管理事務。一般說來,這些事務性工作在各國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或必須由法院自己承擔,儘管由於各國的制度不同,各國法院所承擔的這類工作的總量會有所不同。例如,與中國的法院相比,由於種種制度設置,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承
|
 |
陳端洪.司法與民主:中國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J].中外法學,1998,(04):34-44.
摘要:<正> 中國1990年代的司法改革,尤其是程序改革令人矚目。中國當代司法改革的根本宗旨無非是給當事人更多的發言權與尊嚴,使結果更公正,通過合理的分工減輕法院的負擔從而提高效率。人們的改革建議大致圍繞兩方面:一是司法體制,給法院爭取更大的獨立與自主;二是庭審方式,從糾問式向對抗式過渡。不可否認,此次討論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不乏真知灼見。但是,一個貫穿上述兩方面直接關係到改革目標的話題卻無人問津,這就是司法與民主的關係。 司法與民主的關係是雙向關係:司法作用於民主;民主影響司法。本文所論乃是後者。所謂司法制度,「大體說來,就是國家組織些什麼樣的司法機關,以及這些機關的任務如何,這些
|
 |
班傑明·N·卡多佐,蘇力.司法過程中歷史、傳統和社會學方法的作用[J].中外法學,1997,(06):121-128.
摘要:<正> 【在司法過程中】哲學的方法與從其他方法中找到其市場的另一些傾向會發生競爭。這些其他方法中之一就是歷史的方法,或進化的方法。一個原則會自身擴展直到其邏輯極限,這種傾向也許會為另一種傾向所抵銷,這就是,一個原則本身的歷史限度會限定其自身。我並不是說這時候兩種方法就總是對立的。將它們視為完全不同,這樣的分類無疑會受到指責,它所涉及的界線和區分原則有一定的重合。非常經常的情況是,歷
|
 |
尹伊君.檢法衝突與司法制度改革[J].中外法學,1997,(04):37-48.
摘要:<正> 在中國漫長的法制演進歷程中,儘管具體的司法制度屢經更迭,但整個司法組織間則一直保有一種高度一致的協調。新中國四十餘年的司法實踐亦復如是。然而,從1992年開始,中國兩大司法機關——檢察院和法院,在司法解釋以及具體執法工作中卻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和罅隙。當司法人員面對兩個互有衝突的司法解釋處於執法兩難境地的時候,似乎不曾有人意識到,檢法衝突是中國司法制度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主體利益多元化
|
 |
田夫.「法檢公」三機關關係原則的解釋論展開——兼論制約與監督的關係[J].清華法學,2024,18(02):111-125.
關鍵詞: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監督
摘要:對三機關關係原則的解釋論展開應建立在釐清該原則的性質是立法原則這一基礎之上;對「分工」應採取「分權」這一通常理解;對「互相配合」應放棄三機關具有共同的任務這一任務論解釋,採取三機關在工作程序上的銜接關係這一結合論解釋,進而凸顯配合的程序價值;對「互相制約」的解釋首先應建立制約之遞進性與互相之整體性的框架,進而將檢警關係解釋為制約與被制約的關係,將檢法關係解釋為互相制約的關係,但同時強調堅守審判中心主義的立場;對「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解釋時應注意到三機關關係原則蘊含的雙重目的結構。此外,徹底解釋三機關關係原則還需要解釋制約與監督的關係,應採取基於主客體結合的「制約監督差異論」。
|
 |
唐應茂.司法公開及其決定因素:基於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分析[J].清華法學,2018,12(04):35-47.
關鍵詞:中國裁判文書網;裁判文書上網;司法公開;大數據
摘要:本文研究外部因素是否及如何影響司法公開程度。文章首先報告了中國裁判文書網2008年至2016年裁判文書上網狀況,包括全國及各省的裁判文書上網情況(上網率)。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權威、市場化水平和公眾信任三個外部因素對代表司法公開程度的上網率高低的影響。本文發現,權威和市場化水平與司法公開程度存在正向關係,而公眾信任對司法公開程度沒有影響。本文指出未來司法大數據研究的三個方向,即關注內部因素如法院能力和意願對司法公開程度的影響,在司法公開程度存在不足的情況下延續類型化研究路徑,以及探索基於"小型"全樣本的實證研究。
|
 |
張青.基層法官流失的圖景及邏輯:以Y省部分基層法院為例[J].清華法學,2018,12(04):48-67.
關鍵詞:基層法院;法官流失;司法改革;職業保障
摘要:基層法官流失一直以來是困擾我國基層法院的一個突出問題。通過對Y省若干基層法院的實證研究發現,基層法官流失整體上雖呈逐年遞減的趨勢,但從微觀層面看仍較為嚴重且表現出顯著的地域性。從流出與流入人數對比看,經濟社會發達地區與偏遠落後地區基層法官流失率最高;遠離大都市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基層法官流失率則相對較低。從類型上看,總體以內向型和外向型的體制內流動為主,市場型流動極為有限。其中外向型與市場型流動所占比重同法院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呈正比例關係。從流失人員的構成來看,表現出年輕化、高學歷趨勢。在新一輪司法改革背景下,應對基層法官流失,應在考慮地區差異的同時注重法官職業保障深層次制度的完善,而不能僅僅關注福利待遇的提升抑或純粹的行政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