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16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7
佀化强,余韵洁.审判中心主义与卷宗制度的前世今生[J].法学家,2020,(06):97-116+194.
关键词:审判中心主义;卷宗制度;内知性证据;外构性证据
摘要:审判中心主义的两大支柱——对质要求与传闻规则,是西方"血罪观念"的产物,盛行于中世纪两大法系。它要求死刑判决必须以在法庭内获得的公共知悉而不得以庭外获知的真相或审前卷宗等私人知悉为据,功能在于保护法官免受地狱之灾,与证据的真实性无关。与其对立的是卷宗制度,它是国家安全战胜血罪的产物,始于16-17世纪欧洲大陆和英国叛国罪案,其功能在于"发现真相""固定真相""再现真相"。17世纪后期,审判中心主义在英国叛国案回归,其功能转变为遮蔽真相、践行法治。如以发现真相、避免冤假错案为目标,包含"内知性"真实证据的卷宗在绝大多数案件中不可或缺,审判中心主义并无用武之地,仅能甄别卷宗中极为罕见的"外构性"虚假陈述。中国缺少审判中心主义的文化基因,且以"发现真相"作为终极目标,卷宗中心主义、庭审虚化实属必然。要激活审判中心主义改革,需要重构其功能和价值。
16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47
侯欣一.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的形成及发展:以最高人民法院年度报告为例[J].法学家,2020,(05):115-132+194.
关键词: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法院;中国政法制度
摘要: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做法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法制度。长期以来,法学界大都只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或者法院制度本身审视该制度的形成缘由及其影响。若要深刻理解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这一制度,必须注意到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乃是执政党、全国人大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引领作用,通过人大代表整合社会大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促使法院系统自觉地将自身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紧密结合的特色制度。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应在坚持该制度的前提下,尊重司法活动的规律,通过不断对其加以完善,以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整合社会的重要作用。
16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3
张智辉.论司法职权内部配置的优化[J].法学家,2019,(04):107-119+194.
关键词:司法职权;权力关系;司法改革
摘要:在每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问题都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提及,但是究竟如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需要对司法实践中真正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权力本身是一种关系,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司法职权与其他国家权力之间、司法职权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对司法职权内部关系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法院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职权配置、同一法院检察院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职权配置,以及司法职权与司法事务、司法职权与司法管理权、司法职权与司法监督权之间的权力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司法职权内部配置的优化问题。
16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8
陈瑞华.法官员额制改革的理论反思[J].法学家,2018,(03):1-14+191.
关键词:员额制;入额;行政事务;审判团队;集中审理
摘要:法官员额制改革的推行,在初步实现入额法官的专业化和精英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案多人少""诉讼效率下降""办案法官不堪重负"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以改革的思维,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吸取一些地方的成功改革经验,使之上升为可推广的制度安排。改革者应认真反思司法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讨论入额法官审判团队的科学构建,思考合议制适用范围的合理限制,并将案件的集中审理以及法官职业保障的完善等问题,纳入进一步改革的课题之中。
16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1:59
李敏慎.司法改革客体和改革路径之反思——以司法事权改革为视角[J].法学家,2018,(02):106-117+194.
关键词:司法改革;改革客体;改革路径;司法职权;司法事权
摘要:当前司法改革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司法制度和诉讼程序,理论资源主要局限于法学领域特别是诉讼法领域,没有全面揭示司法改革改什么(客体)、如何改(路径)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改革实践中,对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司法人员待遇保障等司法管理体制或司法行政事务管理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带来激励机制缺位、改革内生动力匮乏、外在支撑疲软,以及地方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实际上,司法改革的客体除司法职权(司法制度、诉讼程序问题)外,还包括司法事权(司法管理体制、司法行政事务管理问题),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改革路径上,在坚持对司法职权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应当鼓励对司法事权改革的地方竞争,这有利于加快解决制约司法能力发挥的保障不足的问题,提升改革成效。
16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2:01
方乐.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制度功能[J].法学家,2017,(03):1-16+175.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国家治理;司法权威;司法体制改革
摘要: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置与实践,既能够通过最高审判权力的"下沉"带来社会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也能够通过最高司法权的在地化运行来促使巡回区司法行为的规范化,还有助于确立通过司法机制分配地方利益以及这种分配方式的权威性。由此所带来的,不仅是地方司法权的行使被进一步高度统一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行动逻辑上来,而且也确保了国家通过司法进行地方社会治理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国家通过司法权威的塑造来助力国家权威的提升。当然,对于巡回法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司法世界与政治社会的影响,我们也要敏感并有所预判,要通过巡回法庭司法职能的合理设置以及司法成本的均衡分担,来确保巡回法庭良性运转的同时,促使其司法—法治功能与社会—政治功能的良好发挥,从而实现司法改革的整体目标。
16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2:33
刘星.契约司法:一种可能的基层审判制度塑造[J].法学家,2016,(03):1-15+175.
关键词:契约司法;商议;争议焦点;基层司法;修辞
摘要:基层法院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解决纠纷当然重要,但通过自愿协商就案件争议焦点达成协议的契约式司法,也可以成为颇有助益的制度调整。契约司法不仅能提高基层司法的效率和认可度,增强社会亲和力,而且能有效地消融争议焦点层面上的当事人"司法战场"扩大化与法官"司法战场"收缩化的"谁对谁错"的棘手难题。契约司法值得展望,这意味着基层审判有时需要容忍甚至发展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平等互动关系的"相互性"概念,而不是一味地固守法官纯粹理性、威权、管束的"单向性"原则。从具体操作来看,如果契约司法可行,那么其提示着法官需要发挥灵动的修辞技艺和展现友善的法庭态度。就理论角度而言,契约司法的探索,能使人们反思司法职业人与社会外行人的社会权力关系,深化对司法原理的认识。
16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2:34
周长军.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法官问责——兼评《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J].法学家,2016,(03):94-104+178.
关键词:司法责任制;法官问责;错案责任追究;问责基准;责任豁免
摘要:传统司法实践中,法官问责名目混乱。法官责任的性质应当是一种"办案责任",或者"司法过错责任"。法官问责制度的建构应当采取以下原则:错案责任追究严格化;信访责任追究退隐化;纪律责任追究实效化;法官问责规范统一化。此外,应当确立"二元双层"的法官问责基准,并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建构法官责任豁免制度。《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对法官问责的规定定位欠妥,范围失当,缺乏对违纪审判责任、违法违纪执行责任的规范,法官问责基准不明晰,尚未建构起一个内容全面、体系合理的法官问责制度,难以有效地矫正法官问责的实践偏差。应当研究出台一部"法官惩戒法"。
17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3:05
王伦刚,刘思达.从实体问责到程序之治——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运行的实证考察[J].法学家,2016,(02):27-40+176-177.
关键词: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审判委员会;实体问责;程序之治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在实践中是如何运行的?探索这一问题,既可以回应多年来关于错案追究制的学术争论,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对西南地区七个法院的法律社会学调查显示,司法实践中错案追究存在五个步骤,其背后是"举重放轻"的实践逻辑,即错案标准最终从实体问责演变为程序之治。中国法院的错案追究实践虽然加剧了审级不独立,但也提升了法官的程序合法意识,并且未出现一些学者所担忧的惩罚任意性、审判委员会不堪重负、法官不独立、破坏法院和谐等负面效果。
1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3:05
李洋.美国驻华法院:近代治外法权的另一重实践[J].法学家,2015,(06):156-172+178.
关键词:美国驻华法院;领事法庭;治外法权;法律帝国主义
摘要:美国最初以领事法庭为基本样式,意图寻求简单意义上国家对侨民的司法保护,但这并非其在华治外法权实践的全部。以改良领事法庭为目的而创设的,以西方职业法官模式建构的美国驻华法院,依托美国国会法案的特别授权、专任法官的遴选等,在司法实践中坚持以法律规则作为先导的基本理念,倡导依法定罪而非简单包庇、偏袒本国人的司法理念,成就了西方国家在华治外法权的另一重实践,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法律帝国主义在东方推演的深层意图。这一进程,或可以一种司法模式的同质化来认定,但仍无法规避其以法治之外衣而行殖民之事的现实本质。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