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3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55
姚莉.功能与结构:法院制度比较研究[J].法商研究,2003,(02):119-126.
关键词:法院制度;司法功能;司法改革;法院体制结构
摘要:法院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法院的组织结构应当与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相适应。在讨论法院制度改革时 ,应当对法院司法裁判的社会功能及相应的结构制度进行关联考察。现代法治国中的法院应当具有解决纠纷、配置权力和维护法律的统一三大功能 ,而各国为实现这些功能在法院结构上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可以为我国的法院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3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55
章武生.基层法院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2,(06):46-53.
关键词: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简易法官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 ,凡设置四级法院的国家 ,其基层法院大都定位为简易法院 ,其上一级法院为普通案件的一审法院 ,两级法院共同构成初审法院。我国应当吸取这一经验 ,将基层法院改造成简易法院。同时 ,应大幅度合并城市的基层法院 ,撤销在乡镇设立的中心法庭 ,每乡建立一个用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解决纠纷的新型法庭。此外 ,应重组法院的工作群体 ,创建法官少、辅助人员多的新型法院。
3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2:56
胡玉鸿.论马克思主义法院观[J].法商研究,2002,(05):47-5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民法院;法治
摘要:立足于“同类人审判”的根本性质 ,马克思主义者将法院定位在“人民的法院”这一层面上。在法院的具体标准上 ,他们认为法院必须依法成立、实行独立、遵守民主原则、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在法院的性质上 ,马克思主义者将法院看做是人民的法院而非官僚的机构 ,是中立的裁判者而非当事人一方利益的偏袒者 ,是普通的法庭而非特权的机构。在法院与法治的关系上 ,马克思主义者将法院看做是法治实现的载体 ,担负着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重要角色 ,同时 ,法院可以通过对行政权、立法权的监督 ,来保证控制国家权力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
 
3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3:01
颜运秋.经济审判庭变易的理性分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02):59-64.
关键词:经济冲突;经济法;经济诉讼;经济审判;变易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设置的经济审判庭经历了 2 0多年的变迁 ,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其实 ,经济冲突的特殊性、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经济诉讼目的的公益性决定了经济审判庭仍有存在的必要。其他审判庭适用我国现行传统的诉讼制度无法彻底解决现代新型经济纠纷。原经济审判庭名不副实 ,应当从受案范围、法律适用和诉讼理念等方面将其重新定位和变易 ,使其真正名副其实 ,而不能借口“与国际接轨”撤销经济审判庭。
3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3:02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03):3-11.
关键词:法院;体制;行政化
摘要:我国法院在理论上的司法属性并没有改变法院现行体制本身的行政化。要使我国法院体制适应司法审判的客观需要 ,实现我国司法的现代化 ,保证司法的公正性 ,就应当走法院体制非行政化的道路
 
3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9 13:05
齐延平.司法权中立的内容构成[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04):
摘要:司法(即审判)应当中立,这是由司法权(即审判权)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对此,人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共识。但是,对司法中立应有的内容,却还未见有全面、具体的阐述。本文认为,司法中立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司法权对立法权保持中立司法权对立法权保持中立的含...
3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1
郭晔.新时代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42(02):30-43.
关键词:新时代;能动司法;中国式现代化;司法文明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的能动司法不是既往能动司法的翻版,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一是,能动司法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之政治逻辑使然,是坚持党对司法的领导的重要表现,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二是,能动司法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司法镜像,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的诉讼权益、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而且能够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正义需求。三是,能动司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时代主题的法治回应,不仅能够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变化、接纳现代化发展新成果,而且可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新时代能动司法创造中华司法文明新形态,延续了“法理情融合”的中华司法文明传统,传承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等司法文明,弘扬了“人民司法”的崇高理念,以尊重人权、维护公正、定分止争、促进和谐、保障发展、服务大局,创造性实践开辟了人类司法文明新境界。
3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4
王禄生.智能技术赋能政法改革的中国图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05):12-31.
关键词:政法改革;司法改革;智能技术;中国图景
摘要:智能技术赋能政法改革,既是政法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延续,也是司法领域智能化建设的拓展。通过在优化职权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办案制度、强化人员管理与改进公共服务等维度的应用,智能技术赋能政法改革日趋深入。从横向比较看,中国的智能技术赋能政法改革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政法机关运行逻辑嬗变,呈现出依靠智能技术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三期叠加的特征,其深层动力来源于国家主导下的政法协同与科研动员,以及地方试点的选择性控制与竞争性扩散。虽然智能技术为政法领域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但仍然在技术构成、资本分配、数据分布、资源投入、制度配套等方面面临结构性困境。中国特色与结构困境的“时空同在”表征了智能技术赋能政法改革的时代图景。未来应当通过开展领域技术创新、推动领域设计正义、促进领域数据共享、强化领域一体规划、完善领域配套制度,将智能技术赋能的政法改革推向深入。
 
3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4
丁晓东.人机交互决策下的智慧司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04):58-68.
关键词:智慧司法;人工智能;算法;规范性科技;人机交互
摘要: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场景落地,在司法领域却备受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司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特征。人工智能司法是一种“规范性科技”支持基础上的司法,而非计算性科技或预测性科技技术本身。人工智能司法在裁判可接受性、信息整全、信息筛选、事实评估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人机交互决策不仅可能,而且早已通过各类数据库系统成为现实。不过,人工智能司法却面临规则僵化、人机决策权重如何配置、不同司法层级与不同部门决策趋同、算法黑箱决策等难题。应坚持人工智能司法的辅助性定位,坚持法官与检察官的弥散性决策与主体责任制,允许不同司法机关对人机决策权重进行实验性设置并开展实践探索,坚守基于部门分工与审级分层的制衡决策,促进算法解释的可问责性而非完全公开。智慧司法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符合司法原理的人机交互决策制度。
 
38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9
李广德.社会权司法化的正当性挑战及其出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0(02):162-174.
关键词:社会权司法化;正当性;健康权;社会权法理学
摘要:通过司法实施社会权,其实质是将应由政治决策机构来解决的资源分配和优先项设置等问题交由司法机构解决,是政治司法化的典型形态。传统人权理论认为法院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三重正当性的挑战:法院侵蚀分权、破坏民主以及法院自身缺乏制度能力。证成社会权司法化的正当性事关社会权法理学和社会权制度实践的根基。基于规范主义的论证表明,社会权司法化的三重正当性挑战是对权力分立、民主原则和法院制度能力的某种原教旨主义的误解或者狭隘理解,通过司法实施社会权并不构成对宪制原则的根本挑战。基于司法功能主义的论证表明,社会权司法化作为权利与司法两种制度性存在的结构耦合,对于诉讼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和社会正义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