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资料库】10.民事诉讼证据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22
曹志勋《民事鉴定程序启动中的职权与权利配置》
当代法学. 2021,35(02)
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民事诉讼中启动鉴定程序存在三种方式,体现了法官职权与当事人权利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当事人证明权和比较法上证明申请制度,当事人提出的鉴定申请是启动鉴定程序的主要方式,应约束法官对诉讼程序的推进。虽然法官可能具有鉴定所需专门知识,但是不应认为法官就此享有决定是否鉴定的裁量权。关注到专门知识在法官事实认定中的地位与审判专门化倾向,有必要重新理解现行法上"有专门知识的人"概念。在不针对鉴定意见时,他应可以协助当事人就法官专门知识发表意见。法官应通过鉴定释明促使当事人提出适当鉴定申请,该义务的关键在于其类型与内容。我国可以借鉴德国法证据释明规则,根据当事人是否已提出鉴定申请,将鉴定释明分为针对鉴定申请的"无中生有"和"去粗取精"两种情形。考虑到比较法上普遍承认法官依职权鉴定裁量权,我国目前司法解释的限缩规则应扩张到《民事诉讼法》条文本意。
关键词:司法鉴定;鉴定申请;法官知识;证据释明;依职权鉴定;
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22
曹建军《论书证提出命令的制度扩张与要件重构》
当代法学. 2021,35(01)
天津大学法学院
摘要:我国书证提出命令条款填补了强制型取证程序的部分空白,但自2015年施行以来一直未能广泛适用。《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或增加的要件仍然过分狭窄或不尽合理,已经严重限制了书证提出命令的适用边界与制度功能。我国应当取消申请主体与证明责任的僵化关联,合理解释"控制书证"的第三人外延;在时间要件上,准用举证期限的宽缓规定,但不应延伸至诉讼系属之前;在客观要件上,采用限定化义务,扩张适用至实物证据种类,合理界定引用书证、利益书证、权利书证的范围,纠正账簿凭证替代法律关系书证的不周延体例。如此,书证提出命令的要件与边界才能契合我国法治的阶段性与制度的延展性。
关键词:书证提出命令;证据收集;证明责任;举证期限;限定化义务;
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33
李凌《论民事庭审证据调查范围之确定》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1,27(05)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摘要:我国立法规定,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官须根据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来决定采纳证据的范围,并且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认可证据能力。现行立法关于民事庭审证据调查范围之确定的规则,不仅错置了当事人合意与法官裁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会引发保障证明权与提高诉讼效率之间的效果失衡。这些问题因我国立法对法官裁量标准的设置不合理而产生。大陆法系的相关立法及实践以当事人提出的证据申请为基础,从质证调查的必要性出发,围绕证据申请的形式及合法性、举证事项的重要性及要证性等要素为民事庭审证据调查范围之确定设置了合理的裁判标准。我国立法应当尝试从明晰法官裁量的效力、规范当事人提出的证据申请以及优化法官裁判的标准等方面完善关于民事庭审证据调查范围之确定的规则体系。
关键词:民事庭审证据调查;证据申请;裁判标准;诉讼效率;
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31 06:58
南海法学. 2020,4(03)

民事诉讼逾期证据失权制度的审视与重塑——以审判周期理论为视角

江继业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法院

摘要:民事诉讼中的逾期举证问题一直是困扰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难题。在新民诉法的立法背景下,我国立法对逾期举证证据失权的态度经历了从逾期证据法定失权到逾期证据酌定失权的转变,但具体的制度构建还有待完善。本人立足于审判周期理论,通过诉讼时间成本分析为我国逾期举证失权制度的完善提出对策,希望本文对逾期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和民事诉讼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逾期举证;审判周期;证据失权;协同主义;

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01
贺增磊.书证提出命令:规范展开、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J].时代法学,2021,19(04):71-79.
关键词:书证提出命令;证明权;书证;证据收集
摘要:以证明权为法理基础的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既有助于给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供取证上的便利,也有助于法院发现真实、作出正确的裁判。《新民诉证据规定》第45-48条对《民诉法解释》第112条创设的书证提出命令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但通过梳理和分析裁判文书可以发现,书证提出命令在实践中存在制度间异化与混用、客观范围核心地位偏离、救济程序缺失、释法说理不足等问题,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理论当进取、立法应有为、司法须说理,书证提出命令的制度优化和体系构建需要各个层面的协同配合。
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04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客体论[J].时代法学,2019,17(05):15-21.
关键词: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客体
摘要:民事证据收集的客体,是民事诉讼中取证主体之取证行为所指向的对象。总体上,它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各个种类的证据材料;在个案中,其范围又因案件的性质与繁简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取证主体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为了节省取证成本,应当重点明确,即应尽力选择那些具有较强证明力的证据材料作为其收集证据的客体。同时,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证据收集之客体的规定尚存缺陷,需要完善,以利取证主体调查收集证据。
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15
王洪用.误证与伪证:论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可靠性[J].时代法学,2017,15(06):77-86.
关键词:实效性危机;误证;伪证;原因;破局之路
摘要:证人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可区分为非故意心态的误证和故意心态下的伪证。证人没有作伪证的故意却出现虚假陈述的结果是因为其感知信息的偏差、记忆信息的失真或信息表述的差错。而证人故意做伪证的原因大体可分为四类,即:世俗文化的困扰和道德判官的心态;制度保障的缺位和实践理性的异化;不当利益的引诱和正当激励的匮乏;伪证法律责任较轻与博弈思维下的侥幸。因此必须从建立证人出庭宣誓制度着手,完善证言审查机制与伪证追责制度。同时引入民事诉讼免证特权制度,优化证人信息保密措施。另外,必须重新梳理证人的安全保障制度,确立民事诉讼证人经济补偿激励,从而为提升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7:31
蔡艺生.让尾巴摇狗:美国情态证据实证研究[J].时代法学,2012,10(05):82-90.
关键词:美国司法;情态证据;实证研究;联邦规则;诉讼策略
摘要: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等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情态证据至今仍被(西方)法律认可为判断证人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司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审判者能够观察证人作证时情态的机会,为公开审判(开庭审判)提供了历史的和现代的正当性。在美国司法体系中,陪审团可以合法运用证人席上证人的情态证据;对于证人席外情态证据的使用则在实际上存在,法律上没有形成统一而稳定的规范。法官可以在证据排除、藐视法庭罪、量刑、听证、案件事实判断和陪审团选择程序中使用情态证据。检察官可以在辩诉交易和量刑建议、陪审团候选人"无因排除"和审判程序中合理使用情态证据。律师在诉讼过程中不仅从法律意义上,更从诉讼策略意义上运用情态证据。
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46
张保生.事实、证据与事实认定[J].中国社会科学,2017,(08):110-130+206.
关键词:经验事实;证据之镜;事实认定;司法理念
摘要:事实与证据的特性及其关系,是证据法元理论问题。事实作为证据法的逻辑起点,包含着事实认定中各种问题的胚芽,其固有特性特别是经验性之历史展开,则塑造了证据的基本属性,也决定了事实认定必然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事实认定者通过"证据之镜"所获得的事实真相,是对事实之可能性的判断,达不到绝对的确定性,却具有盖然性或似真性。司法证明理论从精确概率走向模糊概率或似真性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司法改革和证据法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48
宋振武.传统证据概念的拓展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05):141-153+207.
关键词:事实;命题;证据;言语行为;核实性标准
摘要:作为证据概念之争焦点的证据真假问题,必然涉及事实、命题和证据的关系问题。证据的认识论根基是事实,其逻辑形式是命题,将证据归入事实范畴的证据定义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其面临的所谓解释难题可以成功解释。引入言语行为理论对证据指涉的分析表明,证据指涉的事实和命题有层次之分,理论上可将证据限定为其中可在程序上直接确定的事实,此意义上的证据可以满足所谓证据必真的要求。证据与求证事实(命题)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对证据概念的理论把握。证据命题与求证命题之间不是分析性逻辑关系,二者不构成符合关系,证据事实也不是求证命题之真的核实性标准。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