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資料庫】10.民事訴訟證據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07:01
資料庫主要放置論文、書籍等相關資料的簡介信息,供檢索。
本部分主要放置民事訴訟證據的相關資料
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31
占善剛《證據保全「保全化」之反思》
當代法學. 2022,36(02)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 武漢大學法學院
摘要:《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為證據保全「保全化」提供了合法口實。實踐中法官逕行適用該條對證據保全予以「保全化」處理,不僅導致證據保全難以發揮其功能,亦不當地侵犯了當事人的權利。造成證據保全「保全化」之現象的原因乃是由於立法者未能科學體認證據保全的本質與機能。保全乃是為了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權利得以實現,以便裁判作出後能夠順利執行而採取的臨時措施,而證據保全應屬於法院在緊急情況下為了防止證據滅失、後期收集困難或不能而預先進行的證據調查,《民事訴訟法》第84條的規定應當予以糾正。
關鍵詞:證據保全;保全;保全化;證據調查;
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31
周翠《舉證妨礙規範的解釋與完善》
當代法學. 2022,36(01)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摘要:依照《民事訴訟法》第67條第1款,不負舉證責任的當事人負有協助調查取證的義務。違反該義務,即構成妨礙舉證。由於協助調查取證義務相當廣泛,既包括訴訟中的提交或協助義務,也包括訴前在預計存在舉證必要時形成或保存重要證據手段的義務,因此舉證妨礙的適用範圍亦相當廣泛。然而,我國的舉證妨礙規範存在重大疏漏,不僅未將過失或不作為的妨礙形態以及不可移動的證據標的物納入其中,而且有關舉證妨礙後果的規定亦不盡統一。在澄清舉證妨礙的規範思想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第三人協助調查取證義務的適用範圍,對於明確妨礙舉證與妨害訴訟的關係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證明妨害;證據協力;協助舉證;提交義務;文書命令;
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31
曹志勛《訴訟外鑑定的類型化及其司法審查》
法學研究. 2022,44(02)
北京大學法學院
摘要:訴訟外鑑定現象在我國廣泛存在,其證據定性歸類及配套的司法審查規則值得探討,應當在比較法經驗的基礎上,就中國問題展開反思與建構,提煉出我國就訴訟外鑑定有特色的理論。訴訟外鑑定涉及情況複雜,只有指向事實發現功能的才是證據法意義上的訴訟外鑑定,具體可能分別構成不同的證據種類。由於鑑定意見的中立性與以異議權為核心的證據收集程序的強制性要求,訴訟外鑑定原則上不宜被視為法定鑑定意見。訴訟外鑑定可以構成事實主張層面的具體案情陳述,而不能構成證據層面的當事人的陳述,但法院應保障當事人通過案情陳述發表意見的機會,其功能在於否定鑑定的必要性和挑戰法定鑑定意見。基於民事訴訟契約化的原理,訴訟外鑑定可以例外地根據當事人的合意轉換為法定鑑定意見,當事人也有權將其共同委託的訴訟外鑑定意見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基於對證明對象的調整,訴訟外鑑定也能夠就鑑定人對待證事實發表的意見(而非待證事實本身)構成報道性書證。雖然鑑定製度不同於英美法系的專家證人制度,但是訴訟外鑑定也可構成鑑定證人,證明專家在鑑定過程中親自觀察和感知的事實。
關鍵詞:訴訟外鑑定;鑑定意見;當事人陳述;報道性書證;鑑定證人;
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32
曹建軍《論強制型書證收集程序的競合與選擇》
法學評論. 2022,40(05)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摘要:我國證據收集制度存在四類程序競合,給當事人和法院對程序的選擇與協調造成困境。實務中賬簿憑證、鑑定材料、公文書證、核實材料等四類書證的職權命令模式更適宜替代為舉證釋明,法院依申請取證仍有獨特的範圍與優勢,證據保全應限縮要件和效力以避免排斥溫和的書證提出命令。依據程序與利益的差異性標準,程序競合的紓解方案除「優先型」、「吸收型」外,還應完善「界定型」,以明確書證提出命令的非職權性、非一般性、非直接強制性的制度邊界。
關鍵詞:程序競合;程序選擇;書證提出命令;職權取證;證據保全;
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35
包冰鋒《文書真偽確認之訴的機理證成與程序圖景》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2,25(05)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摘要:基於文書在民事審判事實認定中的重要性,德、日、韓等大陸法系國家及地區不僅認可文書真偽確認之訴,還對文書認定的程序作了較為翔實的規定。文書真偽確認之訴是就文書的形式證明力進行確認,其確認對象僅為能直接證明法律關係的文書。鑑於文書真偽確認之訴在司法實務中具有預防紛爭或侵害的發生,以及避免後訴再行對文書真偽問題進行爭議的特殊機能,我國有引入文書真偽確認之訴的必要。公文書真實性的推定規則為法律上的推定,其作為證明責任分配的例外規定,轉換了證明責任的承擔;私文書真實性的推定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為事實推定,第二階段則為法定證據法則,均未轉換證明責任的分配。一方當事人主張文書為真實,另一方當事人應對此進行表態。法院根據當事人意思表示的態樣,判定援引文書的當事人是否需要進一步舉證證明文書的真實性。在文書真實性陷入真偽不明時,法官應依據規範說對文書真實性的證明責任進行分配。在文書真偽難以判斷時,鑑定是司法實務中輔助法官認定事實的手段,而勘驗是由法官對筆跡等進行核對,從而徑直作出判斷。基於其便宜性,理應激活並擴張勘驗的程序機能。
關鍵詞:文書真偽確認之訴;確認利益;形式證明力;文書的真實性推定;私文書的二階段推定;
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4
陳愛飛《區塊鏈證據可采性研究——兼論我國區塊鏈證據規則的構建》
比較法研究. 2022(0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摘要:在我國司法語境下,區塊鏈證據似乎天然具有可采性,除非能夠提出相反證明,否則應當認定其證據效力。但我國關於區塊鏈證據的規範也存在明顯局限,其主要立足於「衍生論」維度的區塊鏈存證,未完全覆蓋「本體論」區塊鏈證據。與英美法系國家的證據規則不同,我國證據法學界忽視了基於傳聞引發的區塊鏈證據可采性問題,然而,區塊鏈記錄是否構成傳聞卻又是認定其證據效力無法繞開的關鍵問題。若不構成傳聞或屬傳聞例外,且能認定區塊鏈證據的可靠性、真實性,則能夠從技術可靠性信任驗證與規範真實性法律推定等維度證成區塊鏈證據可采性。以此為基礎,我國應當從法律與技術雙重視角完善多元覆蓋的區塊鏈證據規則,規範以代碼和算法為基礎架構的共識機制,在面臨驗證困境時,輔之以專家證人補強區塊鏈證據的證據效力。
關鍵詞:區塊鏈證據;本體論;傳聞證據;可采性;共識機制;
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03
胡驍《程序保障視角下法官證據調查裁量權的制度因應》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3,26(06)
胡驍 西南政法大學比較民事訴訟法研究中心
摘要:在貫徹當事人主義的民事訴訟程序中,證據申請原則上屬於當事人的權限和責任。法官僅能在當事人提出申請的證據範圍內進行取捨,裁量決定是否實施證據調查。法官不得在尚未實施證據調查之前預判證據的價值並加以排除,否則便侵害甚至剝奪了當事人的舉證權。在當事人提出的證據申請不符合形式要求、不合法或者有不能確定期間的障礙、不具備必要性時,法院可通過明示或默示的裁定駁回當事人的證據申請。此種裁判屬於訴訟指揮上的裁定,法官可以隨時撤銷。出於程序保障的基本要求,法官不得全部駁回當事人提出的證據申請,其對證據申請的自由裁量權需要受到唯一證據規則的限制。
關鍵詞:證據裁定;證據預斷;程序裁量;唯一證據;重要性;
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03
李凌《集中審理視角下民事證據調查階段化研究》
中外法學. 2023,35(02)
李凌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
摘要:民事訴訟中證據調查的順序安排直接關繫到庭審的效率與質量。我國立法在庭審外部層面將證據調查置於法庭辯論之前,在證據調查內部層面將人證置於書證物證之前。實務中證據調查的內部順序又異化為主體輪流舉證的混雜模式,進而引發了調查程序臃腫拖沓以及人證調查效果不佳的問題。究其原因,乃在於立法忽視了爭點整理的前提基礎且混淆了不同種類證據的作用原理。集約化的證據調查程序需要具備充分爭點整理及高效人證調查兩個要素。我國應當在庭審外部階段重置法庭辯論與證據調查的順位,在證據調查內部階段將書證物證置於人證之前,並通過主張和書證的整理明確爭點,進而在為人證詢問做好充分運行準備的基礎上,完善職權詢問的規則以實現高效集約的證據調查。
關鍵詞:爭點整理;人證調查;職權詢問;庭審效率;
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19
張衛平《「民事證據裁判原則」辨識》
比較法研究. 2021(02)
天津大學
摘要:證據裁判原則是刑事訴訟法中的一項原則。受刑事訴訟法理論的影響,證據裁判原則也在民事訴訟中被人們所提及。但基於民事訴訟的特定語境——民事糾紛性質、實體法屬性、糾紛當事人關係、民事訴訟規範體系的特定性,證據裁判規範的要求就具有了與刑事訴訟法不同的意義和價值。其例外情形、原因及發生機理也有所不同。基於民事案件事實揭示的機理和民事訴訟法強調"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要求,在民事訴訟中,證據裁判作為原則的意義和地位遠不如刑事訴訟。對於如何認識證據裁判的規範地位和意義,無論是民事證據規範文本的規定,還是人們對例外情形的認識,都存在着一些誤識。誤識的主要原因是脫離了民事糾紛的特性,按照公法思維而非私法思維去認識證據裁判的意義。文章就此進行了澄清和辨析。在民事訴訟中,對於事實認定而言,更重要的是自由心證原則。
關鍵詞:證據裁判;民事訴訟證據;自由心證原則;刑事證據裁判;自認;舉證責任;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