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4篇帖子。

【資料庫】14.裁判的類型與效力

2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49
陳巍.重複起訴認定標準之重構[J].中外法學,2020,32(06):1596-1613.
關鍵詞:重複起訴;訴訟標的;實質審查
摘要:司法實踐中的另案起訴與前訴通常會在訴的要素方面存在形式上的差異,《民訴法解釋》第247條對重複起訴的認定標準采"三同說",如果堅持形式審查很可能導致禁止重複起訴制度形同虛設,如果允許法院對"同一性"進行實質性認定,又可能導致法律適用不統一以及民事訴訟基本概念的理解混亂。有必要重構我國重複起訴認定標準,以訴訟標的同一構成重複起訴為一般性規則,綜合當事人、基礎事實、訴訟請求要素,針對另案起訴的常見情形制定四條例外性規則,允許法院進行實質性審查判斷,通過指導性判例統一法律適用尺度。
2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01
嚴仁群.既判力客觀範圍之新進展[J].中外法學,2017,29(02):536-559.
關鍵詞:既判力客觀範圍;三同說;訴訟標的;判決理由;強制反訴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首次設定了裁判生效後的重複起訴的判斷標準,即以當事人、訴訟標的、訴訟請求為要素的"三同說",但實質否定前訴裁判結果的後訴請求也視作相同請求。除主體要素外,它涉及的是既判力客觀範圍問題。它能就一些爭議情形給出確定答案,對另一些則不能,因其未界定訴訟標的。以當事人和訴訟標的為要素的"二同說"有更高認同度,且合訴訟標的概念之原意。與"三同說"最契合的是舊標的說。基於國內法院對訴訟標的的一般理解,"三同說"的實際效果接近"二同說"。"實質否定前訴裁判結果"之解釋有彈性,若前訴裁判理由中的部分判斷也不可否定,則近乎肯定部分裁判理由有既判力,且會引發少量強制反訴。
2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0:43
陳曉彤.既判力理論的本土化路徑[J].清華法學,2019,13(04):144-162.
關鍵詞:既判力客觀範圍;消極作用;積極作用;訴權自由;法的安定性
摘要:前訴裁判對後訴最重要的效力是遮斷後訴與拘束後訴,分別對應既判力消極作用與積極作用。既判力的作用範圍決定了訴權自由與法的安定性、訴訟經濟等價值各自實現的程度。我國學界大體上形成共識的既判力理論採納了大陸法系通說,但與我國的司法實踐相觀照則存在著諸多不相符之處。而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有關既判力消極作用、積極作用的範圍與二者界限的處理還表現認識模糊、相互矛盾或前後不一致等問題。一套明確且可適用的標準之缺乏,妨礙了法的價值得到合理的實現。為了在學界與司法實務之間形成共識,有必要深入挖掘比較法資源中與我國本土程序規範及司法實踐相照應的內容,以中國既判力問題為導向,進行合理的解釋、取捨與安排,建構有關既判力客觀範圍的本土理論。對於既判力的消極作用與積極作用,應充分關注到其在我國實務中的法律後果分別為裁定駁回起訴與作出相應實體判決,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套明確而易於為實務所把握的區分方案。在既判力這兩種作用之價值指引方面,消極作用更關注如何減少對訴權自由的限制,積極作用則可適度擴張以增強法的安定性。
2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26
胡軍輝.論離婚判決的既判力及其程序保障[J].法學家,2014,(03):74-84+178.
關鍵詞:離婚判決;既判力;程序保障
摘要:與普通民事判決相比,離婚判決的特殊性在於:判決內容具有複合性、裁判價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判決效力具有擴張性、裁判法律效果具有社會性。離婚判決的既判力有多種下位效力,其中,再訴禁止效力、遮斷效力和預決效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結合離婚判決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並要為受離婚判決效力影響的主體設置相應的程序保障措施。
2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28
丁寶同.論民事判決債權受讓人之再審申請主體資格——以「民事判決效力之主體範圍擴張理論」和「訴訟承繼主義」為中心的立體論證[J].法學家,2013,(04):133-146+179.
關鍵詞:民事判決;再審申請;既判力;當事人恆定主義;訴訟承繼主義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批覆》(法釋[2011]2號)否定了民事判決債權受讓人的再審申請主體資格。但其與依據"當事人恆定主義"和"訴訟承繼主義"兩種立法體例所作的基礎性論證不符,所謂"從平衡各方當事人利益及維護訴訟順利進行的立場出發"的理由也不成立。一方面,按照既判力主觀範圍擴張的理論,受讓人屬既判力標準時後的利益繼受主體,應為既判力主觀範圍所及,從而取得再審申請主體資格;另一方面,根據現行立法的"訴訟承繼主義"立場,受讓人應概括性地承繼出讓人的訴訟地位,從而取得再審申請主體資格。
2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9 23:05
常廷彬,江偉.民事判決既判力主觀範圍研究[J].法學家,2010,(02):167-175+180.
摘要:<正>欄目說明為推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培養成果,搭建論文品評乃至學術評價之平台,《法學家》專辟"博文精萃"一欄。該欄目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論文要旨",由博文作者對其博士論文進行全面系統而重點突出的介紹,一般宜包括如下要素:論文的體系架構;論文每章節的主要內容;論文的主要特點;論文的主要創新和不足;論文所研究領域的課題展望。其二是"論文評議",可以是答辯委員會的論文審查意見,或者評審專家的點評,具體宜包括如下要素:對論文的總體評價;對論文的體系及各章節的評價;對論文創新的評價;指出論文的不足以及進一步完善的方向。敬請關注並提出寶貴建議。
2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5 23:14
張衛平.論民事糾紛相對性解決原則[J].比較法研究,2022,(02):89-103.
關鍵詞:處分原則;判決效力;既判力;糾紛一次性解決;穿透式審判;同案同判
摘要:民事糾紛是當事人之間就民事權利義務關係發生的爭議。民事糾紛一旦納入民事訴訟程序,其爭議的解決通常就是法院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就當事人主張的權利和相應事實範圍內,對其事實的確認和對權利義務作出裁判,其裁判的效力是相對的,事實認定也是相對的,也就構成了所謂的糾紛相對性解決原則。糾紛相對性解決原則是對民事糾紛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的一般情形的一種表達。這一原則不僅體現了民事糾紛的特點,反映了民事訴訟法處分原則的要求,也是法律思維和法律推理邏輯特點的體現和反映。以這一原則對民事訴訟實踐活動進行審視,可以發現人們在解決民事糾紛時,往往沒有顧忌這一原則,糾紛一次性解決、穿透式審判等實踐活動都可能存在跨界越邊的情形。從糾紛相對性解決原則這一視角還可以發現人們實踐中的所謂裁判預決效、同案同判或類案同判等習以為常的概念所存在的問題。因此,充分認識這一原則有助於人們理解和把握民事訴訟中糾紛解決的規律,認真對待民事糾紛解決中的特殊情形,為其設置相應的條件,構建有利於符合民事糾紛特點的訴訟制度。
2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43
曹雲吉.多數人訴訟形態的理論框架[J].比較法研究,2020,(01):185-200.
關鍵詞:共同訴訟;第三人;訴訟標的;判決效力
摘要:多數人訴訟形態是由訴訟實施權、訴訟標的、判決效力三個"變量"的不同形態組合而成。理論上利用訴訟標的"相對化"擴大既判力範圍之方式雖然可能提高訴訟效率,但亦可能弱化訴權對審判權的制約,而且亦會導致共同訴訟與第三人制度邊界模糊甚至致使第三人制度"消失"。因此可在訴訟標的舊實體法說的基礎上,將訴訟標的狀態"精細化"為訴訟標的共同、訴訟標的相同、訴訟標的主從、訴訟標的對立、訴訟標的不相關,且與訴訟實施權的"有無"狀態相結合,形成多數人訴訟類型的最大範圍。在此基礎上,將多數人訴訟形態與判決的既判力、反射效、預決效力等靈活結合,建構兼顧"糾紛的效率化解決"與"案外人利益保障"的多數人訴訟形態的理論框架。
2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3 21:59
丁寶同.論爭點效之比較法源流與本土歸化[J].比較法研究,2016,(03):75-91.
關鍵詞:既判力;判決理由;爭點效;預決效力;先決效力
摘要:對民事判決效力的譜系化認知,既須以"判決的確定"為界限區分未確定判決與確定判決的效力,還須區分確定判決之主文與判決理由的效力。"預決效力"和"先決效力"之制度構想的提出,意在尋求"爭點效"理論的本土歸化。其間有本源聯繫,即三者均指判決理由中之判斷事項的程序法效力,均源於既判力客觀範圍之傳統制度方案的內在缺陷,且在程序法理基礎和制度功能取向上存在共性。也有本質區別,即爭點效強調判決理由中之判斷結論的剛性確定力,並不區分爭點的性質;而預決效力和先決效力則突出判決理由判斷之效力的柔韌性和程序性,且要區分爭點的性質。
3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16 12:41
段文波.日本重複起訴禁止原則及其類型化析解[J].比較法研究,2014,(05):73-85.
關鍵詞:訴訟系屬;重複訴訟;訴訟要件;職權探知
摘要:前訴系屬後,後訴當事人與前訴當事人同一且訴訟標的同一時,前後兩訴案件即為同一,此時後訴構成重複起訴。出於訴訟經濟計,同時為避免矛盾判決並維持司法秩序的統一,此徒增對方當事人訟累之後訴在理論上和實踐中並不合法。是否構成重複訴訟屬於消極訴訟要件,由法院依據職權為調查,毋庸當事人主張,並采職權探知主義。於重複起訴時,後訴雖不合法,但處理方式則視情形而定,即法院應當在立案審查時裁定不予立案,而在立案後則應根據具體情況裁定駁回起訴、中止後訴、裁定合併審理或另行指定辯論期日。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