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鞏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性質定位省思[J].法學研究,2019,41(03):127-147.
關鍵詞: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代位執法;生態損害賠償;民法典侵權責任編
摘要:民事公益訴訟是為彌補行政執法在社會公益保障方面的不足而創製的一種特殊司法機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事訴訟,不能照搬傳統民事訴訟規則。從國外一般經驗來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具有嚴格依法實施、類型化發展、有限適用、行政分權擔責、法院有限能動、普通公眾參與等特性。在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被定位為侵權訴訟之一種,主要依據司法解釋運行,具有法律依據不足、混同"代位執法"訴訟與損害填補訴訟、適用泛化、行政消極卸責、司法過度能動、公眾參與不足等弊端。未來應扭轉其作為民事訴訟的錯誤定位,以公法訴訟為指向完善相關制度。就目前法治實踐而言,當務之急是修改相關司法解釋,妥善擬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相關條款,協調民法一般規則與環境特別立法的關係,科學推進民法典之綠色化。長遠來看,應制定專門的環境公益損害救濟法,對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損害賠償分別作專章規定,前者應囊括民事公益訴訟與行政公益訴訟;後者應綜合利用訴訟、磋商、行政執法等多種機制,並以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的立法轉化為核心。
|
 |
林莉紅.公益訴訟的含義和範圍[J].法學研究,2006,(06):148-150.
摘要: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公益訴訟、公益「上書」等公益法律實踐的興起,公益法日趨成為我國法律研究的一個新的領域。為推動我國公益法實踐的發展,推進公益法理論研究的深入,本刊於2006年6月30日公開徵集「公益訴訟與公益法:實踐、制度與價值」筆談稿。截至10月底,計收到稿件34份。我們選取部分稿件呈現在這裡,希望藉此促進公益法研究領域的發展、繁榮。
|
 |
陳雲生.憲法視野和憲政界域中的公益訴訟[J].法學研究,2006,(06):150-151.
摘要: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公益訴訟、公益"上書"等公益法律實踐的興起,公益法日趨成為我國法律研究的一個新的領域。為推動我國公益法實踐的發展,推進公益法理論研究的深入,本刊於2006年6月30日公開徵集"公益訴訟與公益法:實踐、制度與價值"筆談稿。截至10月底,計收到稿件34份。我們選取部分稿件呈現在這裡,希望藉此促進公益法研究領域的發展、繁榮。
|
 |
劉家興.民事訴訟中的「社會干預人」[J].法學研究,1981,(04):23-26.
摘要:<正> 在通常情況下,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事業單位,當自己的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或發生爭執時,會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作出裁判以維護其合法權益。但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往往也有這樣的情況,即他的民事權益明明受到侵犯,而他並不提起訴訟。究其原因多種多樣,以常見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不敢提起訴訟,其中多數是老者、弱者,如子女不贍養老人,老人怕告了子女後更受虐待;一類是無力提起訴訟,其中有的是因病殘,有的是因無訴訟行為能力;還有一類是不便提起訴訟,其中有的是"關係戶"怕搞壞關係,因受損失的是國家或者集體,是否起訴與其個人利益無關。這樣一些情況,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從司法的角度考慮,怎樣才能使那些應該訴諸法院而不提起訴訟的
|
 |
王慧.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司法執行功能及其實現[J].中外法學,2022,34(06):1503-1522.
關鍵詞: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公民訴訟;行政執法;環境司法;行政參與
摘要: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是我國環境法制的一大創新。從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設計及其實踐看,其發揮了環境行政司法執行的功能,如此方可合理解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對行為違法性和環境行政的強調,有效協調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關係。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使法院一定程度上參與環境行政執法,在我國大力推行環境司法專門化的時代背景下,法院有資源和能力處理涉案環境事務,不會替代傳統的環境行政執法機構。為了有效發揮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司法執行功能,應當適度擴張而不是嚴格限制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的範圍。在尊重環境行政機構執法自由裁量權的原則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環境行政執法應有效銜接,通過行政答覆制度或訴前通知等待制度來強化環境行政參與是可選方案。
|
 |
段厚省.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基本理論思考[J].中外法學,2016,28(04):889-901.
關鍵詞:環境;公益訴訟;民事訴訟;基本理論
摘要:目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在我國日漸興起,學界和實務界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關注程度也不斷增加。但是,關於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訴訟目的、訴權、訴訟構造、訴訟標的和既判力等基本理論問題,學界研究還不夠充分。既有的民事訴訟目的論、訴權論、構造論、標的論以及既判力論等,都是在傳統私益訴訟的基礎上形成,這些理論並不能當然用以詮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中的相關問題。就此而言,可以說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興起,對傳統民事訴訟基本理論提出了挑戰,而傳統民事訴訟基本理論也必須對此予以回應。解決此一問題的路徑,乃是在既有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框架下,結合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性質與特點,來詮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訴訟目的、訴權、訴訟構造、訴訟標的和既判力等問題,並通過這種詮釋進一步豐富民事訴訟基本理論的內容。因此,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相關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推動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理論和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民事訴訟基本理論體系。
|
 |
張陳果.論公益訴訟中處分原則的限制與修正兼論《新民訴法解釋》第289、290條的適用[J].中外法學,2016,28(04):902-927.
關鍵詞:群體訴訟;公益訴訟;處分原則;新民訴法解釋
摘要:藉助訴訟標的理論和請求權學說,分析公益訴訟中"請求權"與"訴權"分離的困境,得提出發展"訴訟擔當學說"、借鑑"訴訟管理學說",以界定民事公益訴訟處分原則限制的"度"與"量"。其目的,一是督促訴權主體勤勉於法定訴訟擔當、救濟原初請求權人;二是防止濫訴、詐訴的公共秩序保留;三是補救行政失靈,補強現代公共治理。其上,尤需考慮我國目前公益訴訟動力不足、准入門檻較高,鼓勵"立法"變成"活法"的需要。訴權主體公信度越高、法定適格越嚴,與原初請求權人聯繫越緊密、信息越暢通,處分自由越大;訴賠額越大、賠償分配透明度越小,公權機關參與越深,行政措施強制性越大,處分自由越小。防禦型請求權的處分自由大於補償型請求權。對《新民訴法解釋》第289、290條就公益訴訟撤訴、調解、和解的嚴格限制,並能活用理論標尺、分層解釋適用,將賦予公益訴訟"准出"相對靈活的方案,為法院減負,並反向促進公益訴訟制度付諸實踐。
|
 |
]蔡彥敏.中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檢察擔當[J].中外法學,2011,23(01):161-175.
關鍵詞:環境公益民事訴訟;檢察機關;環境民事公益訴權;調解;訴訟費用
摘要: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勢下,我國越來越多的地方檢察機關以原告身份提起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與此同時,我國民事訴訟立法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上的缺失問題也日益凸顯。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具有法理依據,域外國家和地區亦具有可資借鑑的成功經驗。我國民事訴訟立法應及時予以修改以作出積極回應,建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明確賦予檢察機關提起此類訴訟的主體資格,同時,應當釐清檢察機關的環境民事公益訴權與其他環境受害人民事訴權之間的關係,並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可調解性或可合意性以及訴訟費用等具體問題作出規範。
|
 |
王曦.美國最高法院環境判例起訴資格考[J].清華法學,2021,15(02):71-93.
關鍵詞:起訴資格;環境法;美國最高法院;判例;環境訴訟
摘要:在美國,關於起訴資格的規則和學說源於《美國憲法》第3條第2款以及最高法院在判例中對該規則的解釋。起訴資格的主要作用是賦予法庭阻卻非適格原告的能力,防止濫訴和司法資源的浪費,保持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之間的平衡。美國最高法院和其他聯邦法院運用"憲法檢驗""制定法檢驗"和"審慎檢驗"來檢驗環境訴訟原告的起訴資格。這些檢驗充滿了不確定性,各種政治因素影響著法官對起訴資格寬嚴尺度的"拿捏"或裁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最高法院在環境訴訟案件中對起訴資格的適度放寬促進了國家和地方的環境治理。這項研究表明,在起訴資格問題上,美國最高法院的司法實踐達到了既適應時代的要求對環境訴訟放低法庭的門檻,又維護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之間的平衡的目的。對於環境公益訴訟蓬勃興起而相關的制度建設不盡完善的我國而言,美國最高法院在環境判例中對起訴資格問題的種種裁定和論證對於完善我國的環境公益訴訟起訴資格規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
程潔.司法能動主義與人權保障——印度故事[J].清華法學,2020,14(01):67-82.
關鍵詞:司法能動主義;人權保障;司法政治;印度憲法;比較法
摘要:印度的司法制度和司法能動主義不是單純的普通法司法獨立的產物,而是需要結合司法政治理論,從三方面認識:成文憲法和普通法司法獨立傳統是印度司法能動主義的規範基礎和司法理論;印度司法組織的單一制特徵和司法委任的去政治化是其政治基礎;印度法院通過擴張性解釋憲法條款和公益訴訟推進社會經濟權利的實現則構成了其社會基礎。以上三方面的合力共同促成了印度的司法能動主義和人權保障。同時,上述分析不僅適用於理解印度問題,也能夠為研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司法制度和人權保障提供框架性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