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67篇帖子。

【资料库】24.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07:51
张学军.离婚诉讼中的调解研究[J].法学研究,1997,(03):
摘要:离婚诉讼中的调解研究张学军我国婚姻法第25条第2款: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按照现行婚姻法理论,终止婚姻关系的原因有二,即配偶一方的死亡(包括宣告死亡)和离婚。离婚以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为标准可分为协...
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19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法学研究,1996,(04):57-68.
摘要:<正> 一、导言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这一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审判方式契合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它与当时经济计划化、利益单一化、人口居住固定化、法律简约化、权利淡漠化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以法制化、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不适应性日渐显现。
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22
季卫东.法制与调解的悖论[J].法学研究,1989,(05):21-25.
摘要:<正>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调解一直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主要方式。1979年加强法制以来,调解的绝对优势也没有动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数与法院民庭受理一审案件数的比值虽然从1980年的10.8:1缩小到1986年的7.5:1,但是受理调解的案件总数仍然居高不下。而且,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的数目仍在增长之中。到1986年,律师与审判人员的总人数是16万人,而调解员总数是61万人。如果再考虑到近几年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也有80%是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的,那么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调解倾向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24
友渔.谈谈人民调解工作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1987,(02):69-71.
摘要:<正>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的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的解决都会落空。对于这个问题,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正确理解1954年政务院制定公布施行,现在还有效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以后简称《通则》),因为现在我们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个《通则》已有所规定。我们的研究、讨论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为了空谈学理,所以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这个通则,看它是不是完全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不适应的当然可以修改或者补充,但是不是适应,该不该修改、补充,需要认真研究,对它要有正确认识。就是需要修改的,在修改以前也还要执行。对改革不适应的法律,当然要修改,但修改要经过立法程序,抓紧修改是可以的,不过修改前还要照办。假定哪一条是有害的,可先由人大常委会做决定,先把那一条取消。总之,既有法律,没有修改,就抛在一边,这不是健全法制的办法,是破坏法制。但明知不适应了还不修改,那也不行,那就阻碍了改革。有的人爱用突破这个词,有些东西是应该突破的,但法律是不能突破的。只能是修改它,补充它,甚至废止它,制定新的。突破的意思是这个意思当然可以,就是不能完全守旧。但是不能有法律在,我就突破你,这就很不对。关于对《通则》的理解,我主要有以下的看法:一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组织(第2条)。"按照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而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所设"调解民间纠纷"的组织,因而《通则》
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24
李荣棣,唐德华.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J].法学研究,1981,(05):39-44.
摘要:<正>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或诉讼上的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中,由审判人员主持,通过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双方自愿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终结诉讼。这种调解和群众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其他基层组织调解)不同,它是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审理和终结民事
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25
韩延龙.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三十年[J].法学研究,1981,(02):44-50.
摘要:<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民调解吸取了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调解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继承和发扬了它的光荣革命传统,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三十年来,我国人民调解克服了前进中曾经出现的重重阻力和困难,排除了各种干扰和破坏,充分显示了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30 22:25
韩延龙.试论抗日根据地的调解制度[J].法学研究,1980,(05):39-44.
摘要:<正>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发轫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论调解的组织形式还是调解的内容和程序,都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对于增强人民内部团结,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都起了巨大的革命作用,成为根据地人民司法的必要补充和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调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是抗日根据地人民调解的主要特点之一。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我八路军三个师先后从陕甘宁边区出发,东渡黄河,挺进敌后,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地区创建
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15
徐运凯.优化行政司法的内在逻辑及法治化展开[J].中外法学,2024,36(02):427-446.

关键词:行政司法;穿透式监督;实质性化解争议;统一立法

摘要:新时期的行政司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在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进程中完善发展起来的纠纷解决机制。行政司法的界定以“行政性”“三方性”和“裁决性”为识别要素,具有复合多元的目标功能。行政司法具有化解争议的独特优势,强化行政司法有着深刻的实践和理论逻辑。强化行政司法,能够满足攻坚法治政府建设的时代需要、回应“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现实呼唤、强化“诉源治理”、实现“实质性化解争议”、传承“耻讼”“和合”文化传统、改变“法治思维弱”的社会现状。强化行政司法,有助于推动行政行为理论的精细化发展、法治政府对“善治”的追求、对“整体政府”的回应。行政司法法治化路径选择首先要解决行政司法统一立法问题,具体涉及单体制度的分别统一立法以及行政法典编撰中的行政司法“单元”,后者应涉及总则编的“行政司法”以及分则编中的“行政司法”板块。

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19:47
黄宗智.再论调解及中西正义体系融合之路[J].中外法学,2021,33(01):125-140.
关键词:演绎逻辑;二元对立;实践逻辑;多元整体;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摘要:从体现"移植主义"和"本土资源"之对立的两篇代表性著作的不同逻辑内涵出发,研究者有可能找到一种与两者都不同的研究进路:摆脱单一面和理想化的建构,尤其是西方演绎逻辑所建构的理想类型思维,采用超越简单二元对立的二元合一"实践逻辑",并采用多元整体和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的视野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今的正义体系。这一探索特别聚焦于非正式调解和正式法院审判的并存以及两者间互动的"第三领域",将其置于全球的比较视野中来突出古今中国(和来自"中华法系"传统的日本与韩国"东亚"国家)这方面与西方正义体系的深层不同,借此来指向一条超越中西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研究进路;进而从超越主观和客观、意志和结构二元对立的实践逻辑的认识论出发,通过考察中国古今正义体系整体的实际运作,来探索一条比中国传统法理和西方形式理性法理都更符合中国实际和需要的、融合中西的未来长远发展道路。
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5 20:17
高薇.互联网争议解决的制度分析两种路径及其社会嵌入问题[J].中外法学,2014,26(04):1059-1079.
关键词:网上争议解决;社会嵌入;内生ODR;外生ODR
摘要:网上争议解决(ODR)是适应网络社会的争议解决制度。在发展过程中,ODR形成了作为"机制设计"产物的外生ODR和作为"自发秩序"的内生ODR两种演化路径。外生和内生机制在主导者、激励、信息及方法方面存在重要差异,面临与社会整体制度间的不同嵌入问题。外生ODR是相对于网络社会的外生制度,在移植过程中遭遇了嵌入困境,必须处理与传统争议解决机制和内生ODR的双重竞争关系。内生ODR与在线交易模式共同演化,是网络社会的内生制度,具备与在线商业交往相适应的形态和特点。未来,互联网时代争议解决的版图将由传统争议解决机制、外生ODR和内生ODR构成,互联网争议解决将呈现出两个主要发展趋势,即"外生ODR内生化"和"内生ODR专业化"。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