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80篇帖子。

【学界发文分析】2021年CLSCI民事诉讼法学年度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0:08
1.厚植基础理论
王福华《论民事判决的遮断效力》
任重《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
袁琳《民事诉讼中被告适格的审查与裁判》
李凌《任意的当事人变更之再认识》
张卫平《“民事证据裁判原则”辨识》
占善刚《降低程序事实证明标准的制度逻辑与中国路径》
史长青《从认识论到价值论:司法证明模式的新展开》
周翠《民事诉讼中具体化责任的转移:法理、条件与程度》
霍海红《论“重大误解且与事实不符”的自认撤销组合事由》
陈杭平《再论我国“非约束性”自认的修正》
曹志勋《民事诉讼中的双重相关事实——“初步证据”向“假定为真”的转变》
曹志勋《民事鉴定程序启动中的职权与权利配置》
曹建军《论书证提出命令的制度扩张与要件重构》
王刚《证明责任减轻制度研究》
李凌《庭审阶段化视角下事实主张审查的反思与重塑》
任重《民事纠纷一次性解决的限度》
陈刚《民事诉讼法的实质规范和程序规范》
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0:08
2.纵贯程序全域
韩波《立案登记改革中的书状答辩》
刘哲玮《回归与独立:执行和解的私法解释考辨》
马家曦《民事诉讼另案处理的标准澄清与程序完善》
段文波《民事二审不开庭审理的反思与修正》
袁琳《多数人之债的诉讼构造与程序规则》
宋史超《债权人撤销判决的实现》
吴英姿《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神”与“形”》
傅向宇《家事审判中职权探知的限度》
杨会新《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
段厚省《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拒斥精神损害赔偿的立场批判与制度重构》
胡学军《民法典“动态系统论”对传统民事裁判方法的冲击》
袁中华《民事诉讼中诉之正当性审查》
刘韵《精细化诉讼程序视域下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现状及其发展》
李凌《论民事庭审证据调查范围之确定》
占善刚《民事诉讼撤销原判决之程序违法事由》
黄忠顺《确定判决对案外第三人权益的损害及其救济原理》
吴俊《按撤诉处理的逻辑变迁与程序再造》
赵龙《民刑交叉诉讼中正当程序原则适用的规范性考察》
熊悦敏《从变更诉讼请求的释明到法律观点的释明》
霍海红《诉讼时效中断证明责任的中国表达》
曹志勋《民事诉讼依职权审查合同效力规则再认识》
肖建国《强制执行形式化原则的制度效应》
马登科《协议类执行依据的审查逻辑和制度完善》
黄忠顺《案外人排除执行利益研究》
陈杭平《“善意执行”辨》
刘君博《从“查封”到“诉讼”:无形财产执行的制度逻辑与立法选择》
金印《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的程序救济》
史明洲《执行财产调查程序的模式选择:为职权主义辩护》
刘东《涉财产刑执行中民事债权优先受偿的困境与出路》
张卫平《民事诉讼智能化:挑战与法律应对》
高翔《智能司法的辅助决策模型》
郝晶晶《互联网法院的程序法困境及出路》
张卫平《仲裁案外人权益的程序保障与救济机制》
李喜莲《反悔人民调解协议致诉案件起诉对象与审理范围之厘定》
杨婷《仲裁裁决确认事实免证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汪蓓《仲裁第三人程序准入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0:08
3.对接实体规范
张卫平《双向审视:民事诉讼制度建构的实体与程序之维》
王杏飞《论监护人的侵权责任与诉讼地位》
严仁群《人格权禁令之程序法路径》
吴英姿《人格权禁令程序研究》
郭小冬《人格权禁令的基本原理与程序法落实》
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0:08
4.策应法律修订
李浩《繁简分流改革视域下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研究》
吴英姿《民事速裁程序构建原理》
刘敏《论优化司法确认程序》
郑涛《民事审限之“双高”悖论及其司法化构建》
刘哲玮《论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规则》
胡思博《民事程序类指导案例的构建与运用》
郑涛《预算法院的法理基础与实现路径》
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3:20
以下是上述报告涉及的论文的具体信息
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3:21
1.厚植基础理论
王福华《论民事判决的遮断效力》
中国法学. 2021(03)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在民事判决发生效力后,当事人又通过后诉主张行使撤销权、解除权与抵销权等形成权,可能导致矛盾判决及前诉判决遮断形成权通过后诉行使的问题。由于我国采诉讼标的识别的"旧实体法说",前诉关于原权利的请求权纠纷与后诉的形成权纠纷并非同一诉讼标的,无法以重复诉讼规则作为驳回后诉的依据,因此需要以判决的遮断效力阻断后诉请求与事实主张。一般而言,判决遮断效力对阻断形成权的后诉行使具有统一性、普遍性的特点,行使形成权的自由性须让步于国家裁判的公权性。在此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例外情形,以实现实质正义。对形成权通过后诉行使所进行的综合考量,应平衡以下关系:生效判决遮断效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前诉纠纷解决的终局性与形成权通过后诉行使的必要性、程序保障、当事人的提出责任与实体法秩序的协调等等。基于综合判断,撤销权、解除权原则上应受前诉生效判决遮断,而抵销权原则上不应受前诉生效判决遮断。
关键词:既判力;形成权;遮断效;失权;基准时;
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3:21
任重《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
中国法学. 2021(02)
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厘清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对有机衔接民事诉讼法与民法,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具有关键作用。民事诉讼立法重"诉讼请求"与理论研究重"诉讼标的"的二元格局,不仅造成实践与理论的分离,而且是"同案不同判"的重要成因。在传统诉讼标的理论语境下,苏联法和德国法均坚持一元模式。随着我国诉讼标的识别标准逐渐从民事法律关系回归民事权利主张,以《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重大历史机遇,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以来的传统二元模式亟待转换为修正的一元模式:一方面,理解与适用诉讼请求规范应以一元模式为原则,即将诉讼请求解读为诉讼标的;另一方面,诉的声明(请求范围)意义上的诉讼请求仍可能在若干诉讼制度中发挥作用,尤其是诉讼请求变更及其释明以及诉讼时效中断事由。尽管如此,作为起诉条件以及重复起诉识别标准的诉讼请求依旧应坚持一元模式。上述转型不仅是新中国70余年来民事诉讼重大基础理论模式变迁的集中缩影,而且是法的一般理论与部门法基础理论融会贯通的具体例证。
关键词:诉讼请求;诉讼标的;民法典;请求权竞合;重复起诉;诉讼时效;
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3:21
袁琳《民事诉讼中被告适格的审查与裁判》
法学. 2021(08)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当事人适格是一项诉讼要件。当事人适格与否的判断需要结合特定案件的诉讼标的进行,这导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经常以"被告是否满足本案胜诉要件"作为被告是否适格的判断标准,在认定被告不适格时,又转而适用裁定予以驳回。对这一错误做法应予澄清和纠正。对被告身份的审查判断应与特定诉讼阶段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在立案阶段,被告只需满足"明确"标准,即原告提供的信息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在管辖权异议审查阶段,一般地域管辖规则是指以"适格的被告"住所地作为管辖连接点。原告提出的证据能够证明被告与案件事实有形式上的关联即可。若后续作出相反认定,由于被告能够获得胜诉判决,因而无损于实体利益。在实体审理阶段,如果被告提出不适格抗辩,法院应将被告是否适格作为争议焦点,先于各项本案胜诉要件进行审查。如果法院在被告不是本案义务承受者这一本案胜诉要件层面认定被告不适格,则应适用判决驳回而非裁定驳回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被告适格;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诉讼要件;本案胜诉要件;
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3:21
李凌《任意的当事人变更之再认识》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39(0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关于任意的当事人变更,学说上存在诉之变更说、复合行为说以及特殊行为说三种观点。我国承袭苏联立法曾对其进行了粗略规定,随后又废止。理论研究及立法规则的缺位引发了制度的异化。从本质上而言,任意的当事人变更是一个关涉诉讼经济与程序保障调和的利益衡量问题。在当下诉讼资源紧缺的司法环境下,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对任意的当事人变更制度的复位与完善应当跳出现有学说争议的框架,从诉讼经济的理念出发,同时兼顾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及程序保障,以类型化的视角完成对前提要件及程序效力的规则设置。
关键词:任意的当事人变更;诉讼经济;程序保障;效力规则;
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23:21
张卫平《“民事证据裁判原则”辨识》
比较法研究. 2021(02)
天津大学
摘要:证据裁判原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原则。受刑事诉讼法理论的影响,证据裁判原则也在民事诉讼中被人们所提及。但基于民事诉讼的特定语境——民事纠纷性质、实体法属性、纠纷当事人关系、民事诉讼规范体系的特定性,证据裁判规范的要求就具有了与刑事诉讼法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其例外情形、原因及发生机理也有所不同。基于民事案件事实揭示的机理和民事诉讼法强调"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要求,在民事诉讼中,证据裁判作为原则的意义和地位远不如刑事诉讼。对于如何认识证据裁判的规范地位和意义,无论是民事证据规范文本的规定,还是人们对例外情形的认识,都存在着一些误识。误识的主要原因是脱离了民事纠纷的特性,按照公法思维而非私法思维去认识证据裁判的意义。文章就此进行了澄清和辨析。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事实认定而言,更重要的是自由心证原则。
关键词:证据裁判;民事诉讼证据;自由心证原则;刑事证据裁判;自认;举证责任;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