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7篇帖子。

如何發現自殺動機(評估工具和臨床訪談)

1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8:57
2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8:57
關於自殺的人是怎麼想的,昨天的文章我們已經解釋詳細(可點擊):自殺動機解釋——ta到底是怎麼想的?可是動機畢竟有時隱蔽,對於干預者,如何發現自殺動機?有什麼工具和具體訪談方法?
3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8:58

01

評估工具


自殺線索

所有危機干預工作者要遵循的首要基本原則是,對致死性行為的線索和危險因素進行評估。而大多數有自殺想法的人都會透露出一些線索或尋求幫助的信號,他們的自殺可能性和面臨的困境,都是可以通過工具和訪談評估的。

大量的研究都證明,不會有人百分之百地想死。

4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8:58

即使是有強烈死亡意願的人也會同時抱有生的渴望,他們是矛盾、困惑的。所有大多數內心衝突強烈的自殺者,都會留下有關他們嚴重困境的線索,或通過某種方式表達求助願望。這些線索可能是言語上的、行為上的、情境性的或者綜合性的。

言語上的線索,指口語或文字陳述,可能是直接的(如「這次我一定要這麼做——結束我的生命」)或者間接的(如「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意義」)表達。

行為上的線索的範圍很廣,包括為自己購買墓地,以割腕作為自殺練習或自殺姿態。

情境性的線索,可能涉及各種情境,例如配偶的死亡、離婚、痛苦的軀體傷害或疾病晚期、突然破產、深陷在關於愛人死亡紀念日的思緒里,以及其他生活中的巨大改變。

綜合性線索,包括一系列自殺先兆,比如重度抑鬱、孤獨、絕望、依賴以及對生活不滿等。這些線索均可作為求助信號,無論它們是多麼隱秘和不易察覺。
5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8:59

危險因素


假設一個人身處上文提到的情境中,認為自己沒有生存的意義並準備自殺。那麼,ta自殺成功的概率有多高?

以下是一些高自殺危險因素的分類,利用這些可以評估ta離自殺成功有多遠。

-年齡超過70歲或者小於20歲;
-男性;
-有酗酒史、濫用其他物質;
-被診斷為(以下一個或者多個):(1)精神分裂症,(2)雙向情感障礙,(3)邊緣型人格障礙,(4)厭食症,(5)抑鬱症;
-未婚;
-沒有一份好工作,或剛失去一份相當好的工作;
-酒後駕駛,逃逸後被抓,現為ta在監獄中度過的第一個晚上;
-配偶提出離婚,而且大部分朋友都不願再和ta來往;
-不是第一次嘗試自殺,已經思考過很多次或有過嘗試了;
-收集各種武器並知道如何使用,還知道一個安靜、隱秘的地方,沒有什麼人。

6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9:00
下面是一個具體情境:他曾因酗酒犯罪後入獄並在監獄中自殺未遂,出獄後妻離子散的他準備要搬到一個新的國家。今天是聖誕節後第五天了,而他的郵箱沒有親友的祝福,只收到一封來自律師的信件,告訴他他失去了房子的歸屬權,以及一封美國國家稅務局寄來的稅務審計通知。同時,他的風濕性關節炎復發,唯一能緩解病情的藥物卻已不在市面上銷售了。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和外公都自殺了。除此之外,最糟糕的是,他的心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十分陰鬱。
這樣的一個例子的自殺幾乎是可以預測的,但在客觀上我們不能如此下結論。

雖然上述的人口統計學特徵、人格特質、行為以及社會經濟危險因素確實是自殺危險因素,也可以預測群體自殺發生率,但是這些因素(單獨或綜合)並不能夠很好地預測個體自殺行為,我們只能對自殺行為儘量進行歸納和研究,而不能將它一個能夠客觀預測的事情。

7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9:00

警示標誌

美國自殺協會建立了一個自殺警示標誌清單,可根據首字母總結為:「IS PATH WARM」。

I代表自殺意念(ideation);

S代表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

P代表缺乏目的(purposelessness);

A 代表焦慮(anxiety)和煩躁(agitation);

T代表感覺陷入困境(trapped);

H代表絕望(hopelessness);

W代表退縮(withdrawal);

A代表憤怒(anger);

R代表魯莽(recklessness);

M代表情緒波動(mood fluctuations)。

警示標誌不同於症狀。症狀只能被描述,警示標誌是可觀察的。

8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9:02

評估工具

許多評估工具被用於判斷自殺意念和行為。這些工具可以測量人格特徵、危險因素和警示標誌。《貝克絕望量表》、《貝克抑鬱量表》、《心理痛苦評估量表》均是測量與自殺相關的個人特徵的量表。

《人際需要問卷》用於評估重要人際問題,包括對他人的負擔感以及歸屬感缺失。《痛苦和挑釁性事件量表》是來訪者從事衝動、危險、病態和冒險性活動的自我報告。這兩個量表均與《自殺能力量表》的得分顯著相關,《自殺能力量表》得分越高,來訪者致死性程度越高。其他工具例如《悲傷者量表》和《基礎量表》用於評估自殺意念的臨床表現和自殺嘗試的實證危險因素。這些量表的內容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徵、自殺行為的症狀、壓力、個人外部資源、個人和社會背景,以及實證的與自殺嘗試相關的歷史與環境因素。

然而,單獨使用這些工具會因信息不全而導致預測效果的局限性。如果結合臨床會談和第三方間接信息,這些工具評估的自殺風險效果將會得到顯著改善。臨床訪談許多學者的研究發現,很多危險因素和警示標誌可以幫助危機干預工作者評估潛在的自殺可能性。


9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9:10

02

臨床訪談


訪談中的危險因素

雖然目前有各種各樣的評分系統適用於各類危險因素的評價,但是假陽性甚至假陰性的結果也普遍存在。這時就需要讓危機干預工作者的面談和診斷技巧發揮作用。

10樓 圆环之理 2024-12-29 19:10

任何時候,只要來訪者表現出下列危險因素中的四個或五個,危機干預工作者都應該馬上將這個人納入高自殺風險的範疇:

1.表現出自殺或者殺人的衝動和強烈意圖;

2.有自殺的家族史,受到傷害威脅以及他人虐待;

3.有自殺未遂史;

4.制訂了詳細的自殺計劃;

5.最近經歷了親人死亡、離婚或者分居;

6.家庭因遭遇喪失、虐待、暴力或因來訪者遭受性虐待而失去平衡;

7.陷入某個創傷性損失的周年紀念日的痛苦中;

8.患有精神疾病(可能未經醫生允許私自停藥);

9.有藥物或酒精濫用史;

10.最近有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創傷;

11.有疾病治療失敗史、慢性疼痛,或在疾病晚期;

12.獨居並與他人斷絕聯繫;

13.有抑鬱症、處於抑鬱症恢復期,或者最近因抑鬱症而住院治療;

14.分發個人珍愛的財產或處理個人事務;

15.行為或情緒特徵有很大的改變,比如冷漠、退縮、孤獨、易怒、恐慌和焦慮,以及社交、睡眠、飲食、學習、穿衣、打扮和工作習慣的變化;

16.感到深深的絕望或無助;

17.陷入以往經歷過的軀體、情感或性虐待,並難以自拔;

18.明顯表現出與正常情緒行為特徵不一樣的情緒,如憤怒、侵犯、孤獨、內疚、敵意、悲傷和失望;

19.面對經濟損失的威脅;

20.有受迫害的想法;

21.在應對性取向問題上有困難;

22.意外妊娠;

23.有逃亡或者監禁史;

24.在談話、寫作、閱讀選擇、藝術品或繪畫中體現關於抑鬱、死亡和自殺的想法和主題;

25.表達如果自己死了,也不會被人懷念;

26.經歷了慢性或者急性應激事件。

在以上自殺危險因素中,每個因素單獨作用對自殺影響並不大。危機干預工作者必須意識到評估自殺或者殺人的危險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確實,一些風險因素如自殺未遂史或者有一個詳盡的自殺計劃比其他危險因素有更高的致死性,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與個人自殺行為相比,自殺危險因素與群體自殺行為有更強的關聯性。儘管如此,當這些危險因素累積到一定程度,個體發生致死行為的可能性必定大為增加。

因此,臨床訪談以及訪談的結構化對致死性行為的準確評估尤為重要。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