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毅,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员额法官人均办案量长期高位运行隐患堪忧
根据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人民法院收案总数为4601.83万件,结案4541.89万件。而目前全国法院系统共有员额法官12.82万人,折算下来,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量为354件。另据媒体统计,近年来,全国法院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量一直稳步增加。2017年,员额法官的年人均办案尚为187件,2022年已增加到242件;2023年更是骤升至357件,2024年基本持平。不仅如此,2023年全国有10家法院表示法官人均年结案超过630件,排名第一的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法官人均年结案数达惊人的877.34件。员额法官人均办案量大增且长期高位运行表明,人案矛盾已经成为困扰法院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注并重视人案矛盾的背后是对于审判工作质效的隐忧。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引发诉讼爆炸,不断递增的人均办案量,引发了三重不良后果:一是迫使员额法官疲于应付结案率而难以兼顾办案质量。长此以往,可能对公正司法的底线形成冲击,而难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造成立案难、开庭难,部分案件高发地区,一个案件的开庭时间通常要排到几个月乃至半年以后,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接近司法”“接近正义”的权利;三是员额法官不足,法官助理替补办案成为部分案件高发地区法院的工作常态,严重背离员额制改革的初衷。
正因如此,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了诸多应对之策,然而无法标本兼治,也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对于核心问题的解决实际作用有限。笔者认为,人案矛盾的实质是,“人”(员额法官)与“案”在量上逐渐呈现出的不匹配,即案多而人少,因此,人案矛盾的产生与法官员额制改革休戚相关。故而,改革方案的选择,还是应当回归法官员额制本身。在坚持员额制改革大方向不变、短期内大幅增加法官员额不具现实可能性的背景下,通过调整员额制内部院庭长与普通法官的配置比率,将院庭长所占员额数折算或单列,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员额数充实办案一线,或许才是彻底解决当前案多人少矛盾的根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