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29篇帖子。

【资料库】1.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1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2
王次宝.反思“协动主义”[J].清华法学,2010,4(01):116-127.
关键词:协动主义;诉讼模式;司法改革;辩论主义
摘要:基于多种诱惑,"协动主义"论成为最近国内诉讼法学界关于民事诉讼模式讨论的新宠。协动主义诉讼模式论实际上是一种企图利用职权主义模式改良当事人主义模式的混合型诉讼模式论,不过是以"新瓶"装"老酒"的形式出现,并加上了"洋商标"。"协动主义"由于缺乏个性内容和可操作性,不具备成为独立诉讼模式的条件,只能沦为当事人主义模式的附庸,或者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结合的"乌托邦",而不能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
1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3
竹下守夫.日本民事诉讼法的修订经过与法制审议会的作用[J].清华法学,2009,3(06):5-16.
关键词:日本民事诉讼法;日本民事诉讼法制定;日本民事诉讼法修订
摘要:论文阐述了日本民事诉讼法典制定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民事诉讼法典的若干次重要修改。论文清晰地阐明了民事诉讼法典修改的目的、意义,以及修改中要解决的问题点。说明了若干单行制度从民事诉讼法典中分离并成为单行法的理由。论文还介绍了日本法制审议会在日本民事程序法立法中的作用以及日本民事程序法今后面临的课题。
1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1 21:18
许可.职权干涉与裁判突袭——从南京彭宇案一审判决看当下之民事审判[J].清华法学,2008,(06):54-65.
关键词:处分权主义;辩论主义;释明权;裁判突袭
摘要: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不仅是私权自治在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体现,更是抵御有可能来自于法院突袭性裁判的护身符。在现代民事诉讼公平与效率的理念追求下,以释明权为代表的法院职权的适当干预是保障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已经在我国法上得以确立的今天,如何妥当形成裁判的基础,做出令人信赖的裁判应成为今后研究的课题。彭宇案一审裁判既违反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也未恰当运用职权,在诉讼标的和事实主张层面对当事人构成了突袭性裁判。
1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14 22:33
杨会新.论我国民事检察权的运行方式与功能承担[J].法学家,2016,(06):94-104+178.
关键词:民事检察权;抗诉;检察建议;监督审判权
摘要:抗诉与检察建议是现行法上民事检察权运行的两种方式,民事检察权的功能因运行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抗诉旨在监督审判权,同时通过再审程序发挥着救济当事人的功能,但实际运作中两种功能相互牵制,顾此失彼。只有剔除抗诉的监督功能,将抗诉的功能定位于救济当事人,才能依据当事人主义的要求对抗诉制度加以规制,从根本上保障当事人的私权不受侵犯。而检察建议不受当事人主义的牵绊,也不会侵蚀判决的稳定性及司法裁量权,在监督审判权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通过完善其程序性规定来强化监督效果。
1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22
王林清,刘高.民刑交叉中合同效力的认定及诉讼程序的构建——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J].法学家,2015,(02):75-91+178.
关键词:民刑交叉;合同效力;诉讼程序
摘要:民刑交叉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是长期困扰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疑难问题。民法与刑法的不同价值功能,决定了民刑交叉非但不是二者应然效果的简单相加,相反却导致了民、刑两种责任发生抵牾,从而造成效果限缩,弱化了各自本应发挥的作用。在实体处理上,犯罪构成尽管与民事法律关系存有一定关联,但犯罪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民事合同获得否定性的效力评价。在程序选择上,"先刑后民"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应予摒弃,并建立以"刑民并行"为处理刑民程序冲突的基本原则,以"先刑后民"、"先民后刑"为例外的诉讼程序。
1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25
任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德国的认知与实践[J].法学家,2014,(04):166-175+180.
关键词:诚实信用;恶意诉讼;诉讼失权;权利滥用
摘要: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化对于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实施有重要作用。在整理法院同类裁判的基础上,诚实信用原则在德国民事诉讼中被具体化为四个案例组,即:禁止制造恶意诉讼状态、禁止自相矛盾的行为、诉讼失权以及禁止滥用诉讼权利。考察与分析诚实信用原则在德国的认知与实践,对该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科学定位与正确实施当有所裨益。
1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30
肖周录,马京平.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探[J].法学家,2012,(06):1-15+174.
关键词:马锡五;审判方式;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摘要:马锡五审判方式是陕甘宁边区司法的典范。边区特有的战时环境、乡土环境、边区社会转型和边区司法改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是联系群众、为了群众,其普适的价值是司法为民与司法公正。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化解边区在战时的各种社会矛盾,稳定边区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应该正确认识与评价马锡五审判方式。继承马锡五审判方式,是要继承其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不是对其形式的简单继承。
1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32
周翠.现代民事诉讼义务体系的构建——以法官与当事人在事实阐明上的责任承担为中心[J].法学家,2012,(03):119-133+179.
关键词:实质指挥诉讼;诉讼义务;释明;晓谕;促进诉讼
摘要:根据法官与当事人在事实阐明方面的责任分配,各国典型的民事审理模式可分为三类:德国的对话诉讼、美国的对抗诉讼以及日本的对抗与判定模式。相较而言,德国的对话诉讼模式在辩论主义的框架内强调法官承担实质指挥诉讼的义务,彰显了诉讼集中主义,代表了现代民事诉讼的发展潮流。我国虽然历来注重法官的主动角色,但在从职权探知主义转向辩论主义的过程中如何设定法官在事实阐明方面的协助责任,还需深入探讨。同时,未来是否引入当事人的协助阐明义务、促进诉讼义务、真实完整义务和诚实信用义务,也关乎自认、举证期限等制度的完善以及恶意诉讼的克服。唯有构建起完善的诉讼义务体系,才能确保审理程序以公平、集中、快捷的方式进行。
1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44
王志坤,黄笔镜.民事检察的面相——一个研究性述评[J].法学家,2010,(03):1-11+176.
关键词:民事检察;国家干预;法律监督;抗诉
摘要:作为一种国家干预,民事检察与法律监督有何关联,国家干预的正当性何在,干预到底限定在多大范围,这些问题无疑是民事检察的基础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面向我国现行法制,也要作返回原点式的考察,更需要结合民事检察改革进行必要的展望。
1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5-28 18:44
潘度文.民事检察在民事诉讼中的空间及路径探讨[J].法学家,2010,(03):12-20+176.
关键词:民事检察;民事诉讼;检察权;诉权;审判权
摘要: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已经证明,民事检察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救济当事人的受损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所面临的困境也已严重制约着其职能的履行。对民事检察的改革与完善应当秉承宪法对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围绕法律监督的主题进行,同时应当处理好检察权与诉权、审判权的关系,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加大民事检察力度,拓宽民事检察广度,实现其应有的法律价值和社会效果。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