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229篇帖子。

【资料库】1.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14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5
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J].法学家,2003,(03):92-104.
关键词:诚信原则;协同型诉讼模式;滥用诉权;法律对策
摘要:民事诉讼法中引入诚信原则的目的在于修正对抗制诉讼模式的过头之处。所谓"协同型诉讼模式"便是诚信原则的具体展开。我国民事诉讼法不仅有必要将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予以规定,而且还需要规定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将诚信原则落到实处。本文基此分析了当事人违背诚信原则的各种客观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防治这些行为的法律对策。
14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7
姚莉.论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J].法学家,1998,(06):29-37.
摘要:<正> 当事人主义或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是诉讼法学界历久弥新的话题。西方学者尤其是日本的刑诉法学者对此进行过较为详尽的阐释,然分歧甚巨。我国台湾学者陈朴生、俞叔平两先生虽有所论及,却语焉不详。蔡墩铭先生界定"当事人主义"一词,谓之"刑事诉讼之进行操诸当事人之手,法院无主导权者,称当事人主义。"此说招致留日学者黄东熊先
14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7
[249]江伟,刘荣军.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J].法学家,1999,(03):18-27.
14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8
潘剑锋.从民事审判权谈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法学家,2000,(06):77-82.
摘要:<正> 民事审判权,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基本权力之一部。从形式上讲,它源于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管理国民和治理社会的一种权力。而在现代民主国家,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权力来自于民众,即任何国家权力,都来源于国民的权利。国家权力设定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国民权利,权力是保障权利实现的手段,作为国家基本权力
14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28
汤维建.关于程序正义的若干思考[J].法学家,2000,(06):8-20.
摘要:<正> 一、程序的哲学意蕴研究和设定程序需要有哲学观的指导。哲学观不同,所建构的程序以及所追求的程序正义的目标,也必然有所区别。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看,程序是指一定的运动过程及其构成运动的单子或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的总和。从这个概念看,任何物质或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延续和伸展,皆是程序。程序的基本要素就是时间和空间,在程序中,时间和空间不可分离,融而为一。这种意义上的程序可以提供给我们一定的启
14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30
齐树洁,冷根源.英国《民事诉讼规则(1998)》述评[J].法学家,2001,(02):112-123.
摘要:<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掀起了民事司法改革的热潮,英国作为普通法系的代表性国家也不例外。自11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民事诉讼制度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机制。然而,在完善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司法危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诉讼程序过于复杂。在英国,高等法院和郡法院作为民事案件的一审法院,在适用诉讼规则时,却分别适用《最高法院规则(1965)》(R.S.C)和《郡法院规则(1981)》(C.C.R)以及与上述两规则配套的注释本《最高法院诉讼
14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31
吕世伦,贺晓荣.论程序正义在司法公正中的地位和价值[J].法学家,1998,(01):116-119+100.
摘要:<正>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理想和法律评价。它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既能运用体现公平原则的实体规范确认和分配具体的权利义务,又能使这种确认和分配的过程与方式体现公平性。理
14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31
范愉.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趋势与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法学家,1998,(02):110-113.
摘要:<正> 一、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司法改革的呼声和实践始终在持续。启动西方国家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大致是:首先,战后社会的发展向司法、审判制度提出了大量新的、更高的要求,诉讼的数量与新的诉讼类型与日俱增;其次,面临这种挑战,固有的司法、审判制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呈现出机制陈旧、滞后的迹象;最后,近代以来形成传统的法理念、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都处在一种重组、更新
14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3 13:32
范愉.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趋势与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J].法学家,1998,(02):110-113.
摘要:<正> 一、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司法改革的呼声和实践始终在持续。启动西方国家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大致是:首先,战后社会的发展向司法、审判制度提出了大量新的、更高的要求,诉讼的数量与新的诉讼类型与日俱增;其次,面临这种挑战,固有的司法、审判制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呈现出机制陈旧、滞后的迹象;最后,近代以来形成传统的法理念、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都处在一种重组、更新
 
15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6-5 23:14
张卫平.论民事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J].比较法研究,2022,(02):89-103.
关键词:处分原则;判决效力;既判力;纠纷一次性解决;穿透式审判;同案同判
摘要:民事纠纷是当事人之间就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争议。民事纠纷一旦纳入民事诉讼程序,其争议的解决通常就是法院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就当事人主张的权利和相应事实范围内,对其事实的确认和对权利义务作出裁判,其裁判的效力是相对的,事实认定也是相对的,也就构成了所谓的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是对民事纠纷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一般情形的一种表达。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民事纠纷的特点,反映了民事诉讼法处分原则的要求,也是法律思维和法律推理逻辑特点的体现和反映。以这一原则对民事诉讼实践活动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人们在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没有顾忌这一原则,纠纷一次性解决、穿透式审判等实践活动都可能存在跨界越边的情形。从纠纷相对性解决原则这一视角还可以发现人们实践中的所谓裁判预决效、同案同判或类案同判等习以为常的概念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充分认识这一原则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把握民事诉讼中纠纷解决的规律,认真对待民事纠纷解决中的特殊情形,为其设置相应的条件,构建有利于符合民事纠纷特点的诉讼制度。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