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湯鳴,李浩.民事訴訟率:主要影響因素之分析[J].法學家,2006,(03):109-117.
關鍵詞:訴訟率;法律文化;公信力;零和博弈
摘要:民事訴訟率是一個綜合的、中性的指標。本文通過實證數據分析,描述了我國民事訴訟率的變化軌跡,認為訴訟率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與平穩性高度相關。訴訟率並非法和權利意識發達程度的衡量指標,法律文化、法律規範數量、司法公信力、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等宏觀因素皆有可能影響訴訟率,並試從經濟分析的角度,闡明影響當事人對訴訟態度的微觀因素。
|
 |
劉學在.論辯論原則適用的事實範圍[J].法學家,2005,(05):62-71.
關鍵詞:辯論原則;主要事實;間接事實
摘要:在現行民事訴訟辯論原則之改造已逐漸成為民事訴訟法學界的共識之條件下,必須對其適用的事實範圍予以探討。事實有主要事實、間接事實和輔助事實之分。關於主要事實和間接事實的區分標準以及二者是否均應適用於辯論原則的問題,理論上和實踐中存在較多爭論。鑑於主要事實和間接事實之區分的困難性、私權自治與程序公正觀念的要求以及中國的實際情況,對主要事實與間接事實不必作嚴格區別而應統一適用於辯論原則。
|
 |
江偉,孫邦清.略論民事訴訟法的修訂[J].法學家,2004,(03):1-5.
摘要:隨着中國當代法治進程的逐步深入,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已經成為了國人所矚目的焦點之一。現行民事訴訟法(1991年)是在新中國第一部民事訴訟法(1982年)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這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市場經濟體制不斷趨於成熟和完善,加入
WTO 又迫使我國法律制度做出相應的調整,民事訴訟法出現了國際化的發展趨向。剛剛完成的修憲明確將"合法的私有財產受法律保護"、"私有財產權不受侵犯"、"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寫入憲法,成為我們修改民事訴訟法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指針和理念,民事訴訟法與憲法第一次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最高法院十多年前就啟動的民事審判方式改革也在探索訴訟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開展,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這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討論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問題,可以說條件已基本成熟。為此,我們特別約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問題從各種視角各抒己見,展開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討論。
|
 |
常怡.「人權」背景下對民訴法修改的幾點思考[J].法學家,2004,(03):9-12.
摘要:<正>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第四次憲法修正案,首次將"人權"概念引入憲法規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條增加一款規定: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以"人權"入憲作為標誌,中國已經在把"人權"從政治概念轉化為法律概念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
 |
田平安,肖暉.人性假設與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完善[J].法學家,2004,(03):12-16.
摘要:<正> "在每一個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背後,都有某些關於人性及其本質的基本看法,這稱為人性假設。"民事訴訟法的制定、修改與完善背後也蘊藏有關於人性的諸多假設。從1982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下簡稱民事訴訟法試行)到1991年4月9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下簡稱現行民事訴
|
 |
陳桂明.民事訴訟法內容的增刪改[J].法學家,2004,(03):17-20.
摘要:<正> 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涉及的問題頗多,從內容來講,應當確定哪些需要增加(增設新制度),哪些需要刪除(廢棄老制度),哪些需要改變(改革現制度)。當然這種增刪改的區分是相對的,其間並無明顯界限,經常是相互交錯的,之所以作此區分,主要是為了討論上的方便。本文以此角度擇其要者,不避掛一漏萬加以說明和分析。
|
 |
李浩.司法解釋與民事訴訟法的修訂[J].法學家,2004,(03):20-24.
摘要:<正> 一、民訴法修訂與司法解釋的關係儘管從寬泛的意義上說,司法解釋包括法官處理具體案件時在裁判文書中對法律條文具體含義的闡述,但從規範意義上說,我國的司法解釋特指享有司法解釋權的機關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法律所作
|
 |
張衛平.體制轉型:民事訴訟法修改的基本作業[J].法學家,2004,(03):24-27.
摘要:<正> 1982年3月8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試行)》),該法典的出台標誌着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事訴訟制度進入了一個初創階段。《試行》基本上是對新民主主義以來,我國民事訴訟建設和民事糾紛解決傳統習慣的總結,並借鑑了外國,主要是大陸法系國家民事訴訟法中的某些具體制度。從《民事訴訟法(試行)》頒佈實施到新《民事訴訟
|
 |
王亞新.修訂民事訴訟法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J].法學家,2004,(03):27-30.
摘要:<正> 呼籲對我國民事訴訟法進行全面修訂的聲音看來正在學術界得到廣泛的共鳴。筆者也贊成目前確實到了把民事訴訟法的修改提上立法日程的時機。關於修訂的必要性以及怎樣修改等等問題,已經有不少學者做了有益的探討。這裏只是想指出一個顯而易見卻也容易視而不見、但又很可能影響今後立法的現象:經過審判方式改革的民事司法實踐依地域或法院的不同而在實際的程序運作上表現得千差萬別。這樣一種狀況在1991年制訂現行民事訴訟法的時候還很不明顯,或者即使存在也還未構成給
|
 |
章武生.走向現代化的民事訴訟制度——對我國民訴法修改的幾點看法[J].法學家,2004,(03):36-40.
摘要:<正> 伴隨着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和訴訟數量以及新訴訟類型的與日俱增,原有的訴訟制度已無法有效滿足新的社會需求,迫切需要按照現代司法理念來制定一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民事訴訟法典,從而使民事司法制度更加接近人民,更好的體現民事訴訟公正與效益的兩大價值目標。儘管實現該目標還有一些體制上的障礙,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會使我們的民事訴訟制度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實現飛躍。下面,筆者就民訴法修改涉及到的幾個重大問題談些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