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登录 | 注册

作者共发了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402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0
张泽涛.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的法理分析及其改革——以十八大以来法院体制改革为主线[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33(01):56-67.
关键词:合宪;权责统一;责任制;行政化;地方化
摘要: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虽然符合《宪法》以及相关组织法的规定,但是却与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法院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权责统一"和"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不相一致,会导致审判责任主体归属不明,使得审判权的行政化和地方化痼疾难以根治,从而影响法院的独立审判权。随着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的推进,应该对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的传统做法进行改革:法院的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是针对年度经费支出、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以及辖区法官队伍的总体情况。
403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1
李拥军,傅爱竹.“规训”的司法与“被缚”的法官——对法官绩效考核制度困境与误区的深层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06):11-20.
关键词:司法;绩效考核;法官;规训
摘要:当下的绩效考核制度被官方视为一种实现法官管理的有效形式。然而该制度背后的"规训逻辑"与司法规律形成尖锐的冲突、对法官的实质理性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其中"刷数据"的现象形成了逆向奖励和淘汰机制。这表明该制度是一种不成功的实践,欲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法治的司法队伍,真正地解决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的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法官管理的新形式。应该建立一种"自由的逻辑"指导下的以程序约束为中心的法官管理和培养模式。
404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1
姜涛.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06):21-31.
关键词:道德话语系统;压力型司法;法律论证;法条主义;民意
摘要:面对道德困境案件的日趋增多,司法之道德话语系统的社会意义得以凸现,法官往往需要将目光往返于法律话语系统与道德话语系统,充分反映民众的共同道德观,并自觉拒斥虚妄的民意诉求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当然,也使难办案件意义上的司法裁判被简缩为"冲击—回应"的被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外在压力影响但又需要慎重对待的压力型司法。如果现代司法放弃建立纯而又纯的法条主义之梦,而将道德话语系统融入司法的价值判断,那么压力型司法将在以道德论证弥补法律之确定性的裂缝以及以判决书说理制度增加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之方法选择中走出困境。
405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7
季金华.司法权威的文化建构机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6):3-12.
关键词:司法;权威;文化;机理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司法权威取决于人们对司法主体的文化定位、司法过程的文化认同和司法结果的文化支持。司法主体权威的内涵、能量和界限取决于司法角色的文化定位、司法功能的文化期待和司法管辖范围的文化选择;司法活动是寻找事实和寻求法律的文化认识、文化评价和文化选择的过程,其权威根源于文化认同,来自于文化共识,立基于文化解释。司法裁判的权威深受人们诉讼观念的影响,尊重司法结果的文化意识是司法权威确立的前提,认同司法结果的文化取向是司法权威的基础,支持司法最终解决的文化理念是司法权威的支撑。只有给法官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空间,只要对司法机关作出的事实判断、法律解释、司法立法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法官才能摆脱外在的各种压力,真正走向自治和自强,从而不断地提升司法的权威性。
406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14
杨建军.司法的中国特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1):3-14.
关键词:中国特色;司法;政治;职业化;民主化
摘要:中国司法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本土化"与"普适化"碰撞和平衡的难题与困境。政治制度的复杂多样性、司法文化传统、国情、大国崛起的使命、政治主体的自决性等多元因素,决定了中国司法应当保持自身特色。与世界通行司法规律兼容,体现高效、便捷,满足民众实质正义的心理期待,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主权,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司法应当具有的特色。合理平衡和协调政治化的司法与技术化的司法、专业化的司法与大众化的司法、克制化的司法与能动化的司法,是打造司法的中国特色的重要路径。
407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14
刘练军.民粹主义司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31(01):15-29.
关键词:司法;民粹主义;舆论审判;社会精英;实质公正
摘要:民粹主义正在席卷我国司法领域并形成了史上罕见的民粹主义司法现象。民粹主义司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如微博等实施舆论审判。在民粹主义司法形成过程中,社会精英扮演了重要角色。司法在我国是政府展开社会治理的机构之一,如此之司法职能定位决定了满足民粹主义诉求不可避免地成为司法的一项基本政策。民粹主义司法在谋求案件裁判实质公正的同时表达着对现行法律体制的愤懑与期待等多种民粹主义私货。无核心价值观的民粹主义犹如毒树,民粹主义司法堪称毒树之果,它导致程序公正的应然司法观在我国的确立和巩固阻碍重重。消除民粹主义司法现象需要法院、政府、社会精英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努力。
 
408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15
刘治斌.当代中国司法文化与法律的实践品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6):3-10.
关键词:规范有效;事实有效;伦理有效;实践塑造
摘要:法学关于"什么是法律"以及所谓"真正的法律"的困惑,主要不是来自于法律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而是来自法律的适用。在当代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通过法律的适用,具体而现实地使"法律"具有了规范有效、事实有效和伦理有效三种不同的面向。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存在不同面向这一客观事实,深刻地揭示出法官对于法律的解释及适用对于人们认识所谓"正确"的法律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409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18
张超.能动司法与实用主义后果论——基于“法治”理念的一个检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5):3-10.
关键词:能动司法;实用主义后果论;法治;价值诠释
摘要:从裁判方法的视角来看,中国能动司法命题所倾向的实用主义后果论对"依法裁判"的法治理念构成了挑战。实用主义后果论强调司法裁判要"解决问题",而不关心如何依据制定法或先例来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没有法治观的裁判方法,它颠覆了法治的逻辑,使我们失去了在司法实践中对法治理念进行价值诠释的机会。此外,即便强调能动司法所主张的后果是"让人民满意",并由此通过民主和法治的内在关系来作出辩护,其也忽视了民主审议观念中的规范性共识与经验性共识的区别;另一方面,把能动司法和实用主义后果论限于疑难案件的辩护方式同样是失败的,疑难案件并不是我们放弃依法裁判的当然理由,其反而要求我们进一步反思依法裁判和法治的重要性,从而确证妥当的裁判方法。
410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18
方乐.从“问题中国”到“理解中国”——当下中国司法理论研究立场的转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5):11-22.
关键词:司法;司法知识;生活哲学;社会转型;全球化
摘要:当"司法"日渐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讨论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成为一个日常性的生活话题;有关司法问题的理论研究也不再只是一种纯粹的学术活动,而更是一种公共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这意味着当下中国有关司法问题理论研究的立场必须要从"问题中国"转向"理解中国",既要从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西方互动交往的宏大场景出发,也要在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微观场域里来理解当下中国司法的问题。同样,有关司法的理论既要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与生存性智慧中获致论证资源,也要在中、西方的共识中夯实司法知识的基础。唯有此,当下中国的司法理论研究才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出具有公共性的司法知识产品,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同时建构起自身的理论体系。
 
411楼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2
田口守一,付玉明.日本裁判员制度的意义与课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1):195-200.
关键词:裁判员制度;司法改革;市民参与;司法民主
摘要:裁判员制度是日本国民参与审判的形式,是日本实现司法民主和完善法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战后60年来日本最大规模的司法改革动作。对实行临近两年的裁判员制度进行回顾和检视,可以发现裁判员制度的确是行走在既定的轨道上,初步实现了预定目标,但是未来仍将面临实践的挑战和考验。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国民的理解和参与是裁判员制度的最终保障。

内容转换: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