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454篇帖子。

【资料库】3.民事司法制度

41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2
关倩.法官视角中的能动司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1):28-35.
关键词:法官视角;能动司法;政策考量;社会效果
摘要:能动司法是司法创造力的体现。在美国,这种司法能动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司法审查权,通过多年的案例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司法审查体制。在英国,至今法院尚无对立法的审查权。但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有判例法传统,法官的司法能动性相对较大,在案件审理中,区分相似案件事实和不断发展法律规则是法官司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法系的司法能动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司法能动在审判领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个案法官法律论证,其主线是政策考量与法律考量,也可称之为社会效果考量与法律效果考量。
41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4
方乐.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的社会逻辑——从“难办案件”的处理切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02):13-23.
关键词:司法知识;难办案件;司法技术;日常经验;社会转型
摘要:与传统中国社会难办案件的处理更多依赖于法官个人的伦理实践不同,当下中国司法场域里的难办案件处理术,则更多表现为一种知识的公共实践。这种知识的公共实践不仅会强化国家对于基层社会的治理与控制,而且也有利于公民社会与公共生活的整体建构。因此,当下中国的司法改革,就不仅要留意社会转型对司法知识及其形态变迁所起的作用,更要注意司法知识对于社会的型塑,以便能够在司法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司法知识与社会结构和文化情境系统全面而良性互动的机制,最终推动中国司法与社会全面而优质地发展。
41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4
徐钝.论司法能动的道德风险——道德权利语境下的比较性诠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02):24-31.
关键词:道德权利;道德风险;司法克制主义;司法能动主义
摘要:在维护道德权利上,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立场各有其理,但分歧并非不可调和,司法哲学上的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以及两者互补关系的定位不容忽视。从司法主体、司法正义、守法道德义务和道德约束机制四个角度比较分析,两种立场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也自不同,道德风险也有共性风险与个性风险之分。
41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7
公丕祥.当代中国的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基于中国司法国情的初步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03):40-55.
关键词:司法国情;中国模式;中国道路;自主型司法改革
摘要:在当代中国,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司法国情状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自主品格与中国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体从本国国情条件出发对司法改革方案、进程、目标和路径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中心主义"。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实际上就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经验,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固有的司法国情条件,才能科学选择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41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9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28(01):54-68.
关键词:司法能动;司法克制;立法性司法;法律职业化
摘要:原教旨意义上的"司法能动"的核心指的是司法裁判过程中的"立法性"司法。中国法学界对于什么是司法能动在理解上是极不一致的,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发,其中不乏添附、歪曲之界说,甚至以讹传讹之谬误。能动司法在中国的展开,既存在理论根基不足之缺陷,又面临着司法职业化和司法能动化相冲突的尖锐矛盾。但转型社会的现实,又要求中国必须同时完成司法职业化和"中国式"的司法能动化的双重任务。虽然存在诸多不足,司法能动的倡导者提出的问题依然是值得人们认真对待的。
41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39
高志刚.司法的制度理性与实践运作[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27(06):14-20.
关键词:司法;价值理性;技术理性;创造性适应
摘要:司法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悖论是由司法的内在矛盾与理论逻辑的困境所决定的,是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完备性与理性不可及的矛盾。针对当下司法制度理性存在的偏失,应改革对制度改革惯常的思考方式,加强对司法制度理性的探究,寻求制度理性的创造性适应和一种方法论上的自觉,形成对司法制度的共识,使司法制度设计趋于均衡化、中性化,保证制度规则的公正性,保持必要的理论张力,并达到价值与技术维度的平衡,从而使司法制度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获得良性运行。
41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1
王建国.列宁论法官的选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27(04):32-40.
关键词:列宁;法官;选举制;任命制;终身制;定期制
摘要:作为国家司法机构的法院和法院职能执行者的法官是基于阶级的分化、社会分工和纠纷解决的需要而产生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之争仍然客观存在,有纷争就需要有承担裁判案件和定纷止争使命的法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列宁对于社会主义法官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法官的任职资格、任职形式和任职期限作了详细的论述。列宁认为,作为国家专门裁决纠纷的职业阶层,法官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有其存在的历史必要性;法官应当是从人民群众中选举出的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实际修养的职业阶层;为了防止法官专断和擅权,主张废除法官终身制,实行社会主义的法官任期制。
41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2
胡云腾,袁春湘.转型中的司法改革与改革中的司法转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27(03):41-53.
关键词:社会转型;司法改革;司法转型
摘要:社会的综合转型制约着司法改革的道路选择、进程和成效。我国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司法改革的途径推动着我国的司法在理念、功能、目标、政策等方面的转型。
 
42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45
龚廷泰,王建国.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06):9-16.
关键词:列宁;司法权;逻辑起点;理论精髓;时代价值
摘要:列宁的司法权思想是他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民主权理论构成列宁司法权思想的理论基点,议会制与民主制相结合的制度形成了司法权的制度基础,党的领导与司法权独立是社会主义司法权的权属与基本性质。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权来源于国家权力机关,从性质上讲属于国家权力;基于司法权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强调人民直接行使司法权;司法权应当受到严格监督,以防范司法权的滥用。列宁司法权思想不仅对前苏联司法理论和司法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我国建国初期法学理论和司法制度的构建,乃至我国当前司法体制的完善和司法改革。
42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5
王申.西方法官职业的历史构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02):3-12.
关键词:法官;正当化;特征;职业化
摘要:法官的产生是由统治者(国王)渡让权力的结果。法官自设立之时起,就与正义联系在一起。由于各民族的特点不同,法官产生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既有从全社会中民主选举产生的,也有仅从贵族中民主选举产生的。早期的法官其实并非"官",其在社会上的地位甚至排不上官僚的序列;早期的法官也不是由专家来担任的。司法腐败似乎是随司法权的产生而产生的。由选举产生法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腐败;而以任命的方式、以个人品德来产生法官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法官腐败,结果都没能制止司法的腐败。法官职业与其它职业一样,是社会分工和制度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不同的政体性质也决定了法官的形式。司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司法独立。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